佳离地吧 关注:38贴子:7,634

回复:【且歌且舞】一些中国古典/传统/民族歌舞视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和歌


43楼2011-01-04 04:08
回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子衿》


    44楼2011-01-04 04:11
    回复
      2025-11-26 05:53: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相和歌舞,优美与活力兼而有之,好就一个字! 
      回复:41楼 
      我的签名图里就有《天国王朝》,以后我们开专贴侃之,还有佐罗。


      47楼2011-01-04 20:51
      回复
        回复:43楼
        舞蹈演员的表情和动作配合很好的说,觉得有的动作和前面子夜四时歌的舞有类似,果然都是汉风~~~


        48楼2011-01-05 16:02
        回复
          恩,象敛肩、扭腰、抛袖的动作,和子夜四时歌的舞有些感觉同类。这种舞不好跳呢,动作要一定程度地含着,又要有美感;需兼顾灵俏和古拙,不能过于轻盈或沉涩。


          50楼2011-01-06 03:11
          回复
            5. 踏歌
            直接copy百科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252510.html?wtp=tt
               “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连唐人刘禹锡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诗情,面对“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赋上一首《踏歌行》。踏歌,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再踱回到民间,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舞蹈《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小节,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而至左,袖子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又品味出些许的温存、婉约,仿若“我”便是那君愿随这翩翩翠袖尔来尔往。
              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舞者在动作的流动中,通过左右摆和拧腰、松胯形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三道弯”体态,尽显少女之婀娜。松膝、倾胯的体态必然会使重心下降,加之顺拐蹉步的特定步伐,使得整个躯干呈现出“亲地”的势态来。这是剖析后的结论,但舞蹈《踏歌》从视觉感上讲并未曾见丝毫的“坠”感,此中缘由在于那非长非短、恰到好处的水袖。《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编导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处处充盈于作品的举手投足间。汉魏之风浓郁的《踏歌》从舞台构图上尽显“诗化”的一面。如12位女子举袖搭肩斜排踏舞的场面,正是“舞婆娑,歌婉转,仿佛莺娇燕姹”。更为诗意的还在于作品处处渗透、蔓延出的情思,词曰:“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踏歌》词)。在这声声柔媚万千的吴侬软语中,款款而至的才子佳人,不就是“踏青”最亮丽的一道景致吗。情,息息相通;诗,朗朗上口。”


            51楼2011-01-06 03:15
            回复
              以上最后一段就是对这个视频中《踏歌》的很好说明,连歌词都写出来了,因此无需赘言。另外,我很喜欢舞者的服装,相当清雅。


              52楼2011-01-06 03:28
              回复
                相和歌 踏歌 都很赞~
                袖子舞得美妙灬灬
                是不是有年春晚上表演过踏歌?
                有点印象哪儿看到有提过


                53楼2011-01-06 08:46
                回复
                  2025-11-26 05:47: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_^……终于开看梅林传奇啦
                  亚瑟不正是最好的剑手?
                  讲到剑术的电影和电视剧大把吖
                  佐罗用的剑和亚瑟的不一样……
                  古龙写过公孙大娘 
                  不提还真是忘了


                  54楼2011-01-06 09:00
                  回复
                    回复:52楼


                    55楼2011-01-07 17:37
                    回复
                      接53楼
                      找到了春晚的视频
                      舞差不多一样布景不同一片春绿
                      1999年春晚高清版——踏歌(北京舞蹈学院)
                      /n年前的春晚了/
                      


                      56楼2011-01-08 21:01
                      回复
                        恩,《踏歌》正是通过春晚引得观众关注。春晚上的布景真漂亮;感觉服装的绿色和布景色调太接近了些,人物不够突出,不知现场看效果怎样。


                        57楼2011-03-05 15:09
                        回复
                          上面图不大,偏暗,挺可爱的俩小孩都看不太清了,再贴张画面亮点儿的现代复制:


                          59楼2011-03-05 15:28
                          回复
                            6. 孔雀舞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http://baike.baidu.com/view/38671.htm


                            60楼2011-03-05 15:31
                            回复
                              2025-11-26 05:41: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雀之灵》
                              


                              62楼2011-03-05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