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对立,也不是什么清算。我只是感慨就是论事,看得懂数据,情绪稳定的人真的很少,和你谈问题就攻击性取向,和你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件事情,就急得跳脚。 我认为数字化社会带给人的不只是很多的实时的数据,一方面平台希望增加用户粘性创建的信息茧房,二是便利化标签化的同时更加剧不愿看数据进行深度思考的惰性。 但人本身就是复杂的,举个例子,如果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那肯定会认同一句话,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存在先于本质)。用非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人不同于其他的创造物,不是生来就有本质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全面的定义关于人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对人来说,如果有本质的话,拥有的就是自由的本质。但如果本质是自由的话,那就意味着他的存在决定了他想成为什么。简单来说我觉得:存在先于本质,即使不可能改变过去,我也永远能改变未来,我是所有可能性的集合。世界是荒诞的,但至少我是自由的。 我喜欢萨特对存在主义的解释,它不同于世人以为的悲观主义者,是虚无主义,否定了意义。而是一件事情正因为我做了才有它的意义,人生也是如此,用存在主义去解释会通透很多。而现实中的一个客观事实,数据全都摆上台面,我们也可以做定义,每个人有所不同,不论正确与否,观点不同再为正常不过。没有必要拘泥于一种视角看问题,也没必要充满暴戾。
最后,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承认认知的有限性,尊重解释的多样性。"

最后,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承认认知的有限性,尊重解释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