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体用。体,要练体。用,要练用。练的什么?练的都是功。
但两者要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比如:站架、站正、规范动作(直推、横推)、动作规范(轻、柔、细、缓)......这些都是练体。
用的要求因需要实战就高出很多。 比如:站稳、站定、应变动作(窜高、伏低)、动作应变(沾、连、粘、随).....这是练用。.....两者要克服的问题一个是静态、半静态,一个是动态和失衡态。要求差N个量级。
用还得分文用还是武用。若是文化需要,为了基本健康或玩着玩的,到走架竞赛、交流推手就够了。若是武用,最低是竞赛推手,在古代还有真实交战。这两个也完全不同。后者武用几乎没有拳理,全靠应变和硬功夫。提刀上阵,赢了才有用,起码接架几下能够防住,否则练的都是没用的。
拳理呢?是支持拳术(道)进阶和印证的指导原则。但不同阶段和修业有不同的要求。拳理也没讲最低级的姿势正确,都源于教导和口授。而且一层功夫一层理,有些到后面才会用到。如果不练好前面的,前道不修,知道了后面的拳理也是没用。......现在的矛盾问题普遍是还没有把前面的练好,又在经论里求道。通过读经论入道简单,坐着就可以了,但只是知道、悟道。这不是以武入道,仍然是望文求道。而武道,通常能够一步一证,所以才能生出经论。所以,涉及武道,又得回到“功夫是练出来的”这句老话上来。
再说“进境”。现在很多人求经,是因为遇到了瓶颈,不能再有进境了。多少年没进步,或者遇到眼前的门槛。......其实怎么过这个门槛?经上就是没有!大多都是外练、硬劲、硬功......是应该在修习太极拳武道之前应该学会、做到的基本功夫!不信可以检验一下——无论是架子还是实战全部符合拳理,还是接不住对面正经一拳。所谓大师,通常都是有好的基础功夫。现在咱们大都是空中楼阁,不禁捅,一捅就动摇了。纯理论的空中楼阁更是不行。
但两者要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比如:站架、站正、规范动作(直推、横推)、动作规范(轻、柔、细、缓)......这些都是练体。
用的要求因需要实战就高出很多。 比如:站稳、站定、应变动作(窜高、伏低)、动作应变(沾、连、粘、随).....这是练用。.....两者要克服的问题一个是静态、半静态,一个是动态和失衡态。要求差N个量级。
用还得分文用还是武用。若是文化需要,为了基本健康或玩着玩的,到走架竞赛、交流推手就够了。若是武用,最低是竞赛推手,在古代还有真实交战。这两个也完全不同。后者武用几乎没有拳理,全靠应变和硬功夫。提刀上阵,赢了才有用,起码接架几下能够防住,否则练的都是没用的。
拳理呢?是支持拳术(道)进阶和印证的指导原则。但不同阶段和修业有不同的要求。拳理也没讲最低级的姿势正确,都源于教导和口授。而且一层功夫一层理,有些到后面才会用到。如果不练好前面的,前道不修,知道了后面的拳理也是没用。......现在的矛盾问题普遍是还没有把前面的练好,又在经论里求道。通过读经论入道简单,坐着就可以了,但只是知道、悟道。这不是以武入道,仍然是望文求道。而武道,通常能够一步一证,所以才能生出经论。所以,涉及武道,又得回到“功夫是练出来的”这句老话上来。
再说“进境”。现在很多人求经,是因为遇到了瓶颈,不能再有进境了。多少年没进步,或者遇到眼前的门槛。......其实怎么过这个门槛?经上就是没有!大多都是外练、硬劲、硬功......是应该在修习太极拳武道之前应该学会、做到的基本功夫!不信可以检验一下——无论是架子还是实战全部符合拳理,还是接不住对面正经一拳。所谓大师,通常都是有好的基础功夫。现在咱们大都是空中楼阁,不禁捅,一捅就动摇了。纯理论的空中楼阁更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