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9日漏签0天
兴济吧 关注:6,220贴子:81,11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兴济吧
>0< 加载中...

漫话兴济故县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浮阳郡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现在的沧县兴济镇,古称范桥渡、范桥镇。北宋后期,辽、金、西夏交替入侵,战乱频仍,宋王室逐渐衰弱。宋徽宗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寓“兴复王室,兼济天下”之意,取名“兴济”,将古范桥升格为兴济县,金朝之初,兴济县隶属于沧州。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改属清州。元初入会川县(今青县),旋仍归属清州。明朝为直隶河间府兴济县。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兴济县为兴济镇,隶属于青县。这样,从1107年置县,到1659年县废,兴济县历北宋、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前后存在552年。
据明嘉靖《兴济县志》所载,时兴济县的疆域,东至今黄骅市的清水白一带,西至卫河西之塔寺庄,南至沧州界(今赵官屯一带),北至青县界。辖李家镇、大兴口两个镇,苏家庄、枣林庄、大杜家庄、两连庄等69个村庄和沙百户屯、姚百户屯、张百户屯等到43个屯所。编户十一里,计有范桥社、兴福里、窑子口、长兴屯、岁稔屯、辑熙屯、雍熙屯、顺昌屯、广昌屯、集贤屯和智化屯。总土地面积约610平方公里。征收田赋的成种地七百九十四顷九亩二分八厘五毫,其中官地一顷八十七亩五厘,民地七百九十二顷二十二亩二分八厘五毫。当时朝廷实行屯田制度,境内膏腴之地多为军屯所占,县之属地多荒碱瘠薄。
兴济初为县治并无城廓,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县令、广西柳州马平举人肖蕃,携主簿张好仁、典史李实发起创筑城垣。始于三月二十五日,竣于六月三十日。城周一千零四十步(一说周回几三里),城墙高一丈八尺,基厚一丈五尺,顶阔九尺。护城壕一丈,深八尺。城角分别建有角楼四座、敌台两座,用以瞭望四周,抵御外侮。有城门两座,东城楼寓望海之意取名“海宴门”,西城楼寓临河之意取名“河清门”。县公署治所位于娘娘宫后座、大街东侧之卧龙岗,大体位置在今镇政府附近。其规模计有正厅三间、后堂三间、幕厅三间、大门三间、县令宅暖厅三间、书房三间、住房十间。另建有主簿宅、典史宅、公廨、犴狱、申明亭、旌善亭、库楼、谯楼、预备仓等。同时,还设有察院行台,计正厅三间、后堂三间、左右房四间、皂隶房四间、仪门一间、大门三间。太仆寺行台在察院左,府馆在县治西。兴济是个小县,县公署治所规模却相当可观。


  • 浮阳郡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兴济是明孝宗弘治皇帝正宫皇后张娘娘出生之地,《明史》中的《孝宗纪》、《后妃传》等篇中都有所记述。有关张皇后在兴济的遗迹,主要有崇真宫、太保昌国公先茔等。崇真宫位于张皇后出生之张氏旧宅东侧,今鱼市口以东。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述,崇真宫系张皇后入宫十二年、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四月十二日,孝宗皇帝派司礼监太监李荣、内宫监太监李兴到兴济督工兴建。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库斥款,张皇后亦捐资相助。历一年的时间,于弘治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告成。崇真宫前中后三大殿,俗称无梁三座殿。前为三清殿,中为了灵应殿,后为普济殿。左三殿为天齐殿、照灵殿、迎晖殿;右三殿为显象殿、广济殿、岁通殿。另外,还建有昭宁祠、保善祠等等。崇真宫所祀,除真武大帝外,自天帝而下直到道家所载诸神塑像。关于崇真宫的兴建,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崇真宫系张皇后的出生之地,称“皇后毓庆之所”;一是说崇真宫是张皇后省亲之行宫,俗称娘娘宫。
太保昌国公先茔,俗称娘娘坟,位于兴济县城东南,今兴济毛鬃厂、邮政局西侧。系张皇后之曾祖张迪、祖父张绶、堂祖父张缙、叔父张岐等的坟墓。系于弘治十一年四月至翌年五月,与崇真宫同时修建。其建制,居中是供奉死者神主牌位的享堂,前有供祭祀、观赏人等行走的廊庑通道,再前是重门,四周绕之以垣墙。各墓棺四周之黄沙,据说系从江南运来。墓前分别立有巨额石碑,上书祭祀碑文。前面开阔地甬道两旁树有石人、石马、石兽等等,规模相当壮观。整个茔墓的规制及凡仪、品式等,均同葬于北京香山的张皇后之父张峦茔墓大致相同。我在年幼时常去娘娘坟观赏、玩耍,所见四通石碑碑文清晰,规制严谨壮观,可惜在十年“文革”浩劫中被毁。


2025-08-19 19:08: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浮阳郡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古兴济县城祠庙、寺观、坊表众多。有据可循主要有流佛寺、天妃庙、龙王庙、兴国寺、洪福寺、石佛寺、城隍庙、真武庙、三圣庙、关王庙、观音堂、泰山行宫、清真寺以及宣化坊、进士坊、贵戚坊、贞节坊等等。其中比较成规模、年代久的是流佛寺和城隍庙。流佛寺因其供奉的铜佛为立像,因而又称立佛寺,位于兴济县城北头。始建于元代,历明、清、民国多次修葺,直到1948年支援解放天津才将庙宇拆掉用以修建了兴济运河大桥。何以称“流佛”?据民间传说,说是正殿中之释迦铜佛初从卫河漂来,发出“我去兴济”铮铮之声。一老者将铜佛从水中捞起,背负到一井台放下歇脚。旋几,铜佛像生根一样,再也背不起来,于是人们就地建一庙宇,称流佛寺,以后铜像不断长高,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将佛殿重修增高,后经一僧人指点,在殿脊修一小庙,从此铜佛不再增高。我在年幼时,亲眼所见铜佛宝座下确有一水井(一说井直通东海),殿脊有一小庙。但传说总归传说,究竟史实如何?无从考证。流佛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三百多平方丈,整个建筑构成为五殿、一阁。后殿高两丈三尺,木框架结构,殿内镏金铜佛高二丈余,重约万余斤。两侧分别塑有十八罗汉和托塔李靖像。前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阁,下层为殿,梁架结构严谨,飞檐陡翘。阁内为王母塑像,殿内系龙王塑像,塑工细致,造型逼真,线条流畅。西配殿有十大名医,东配殿塑有泰山娘娘等六神女。旁有白衣殿,殿内有白衣菩萨塑像。每逢九月庙会,各地商贾云集,四外八乡农民扶老携幼前来赶会。庙前约数亩面积偌大广场,商铺林立,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风味食品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人们争相选购,交易甚旺,同时京剧、梆子,马戏等搭台设棚,演出助兴。观众人山人海,火爆非凡,城隍庙是州县治城特有的庙宇。明太祖洪武皇帝规定,各州县设城隍神,并加祭祀。兴济城隍庙始建于明永乐甲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经长期无数次修葺,始成规模,该庙位于县城西北隅,今十字街东侧。垣周围墙七十七丈。计有殿房四十六间,其中正殿三大间、寝殿三间、东西廊各十间,大门三间、二门三间,东西三圣殿各三间。正殿供有巨型城隍泥塑像和人头大小木偶像各一尊。泥塑像固定在宝座上,供信男信女祭祀、瞻仰。木偶像是于每年六月人们用轿抬着沿街迤逦巡游,名为“城隍爷出巡”,意在驱除社会上各种奸佞邪恶势力。时发起者组织若干孩童妆扮成牛头马面、大小鬼卒相伴而行,吸引群众争相围观,煞是热闹。


  • 浮阳郡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起兴济故县的名胜古迹,“乾宁八景”(明于兴济建乾宁驿,这里“乾宁”专指兴济)是数得着的。八景分别是:神堤烟柳,位于城西南卫河,建有神堤祠,周植垂柳,逢春日暖风和,缭烟绿柳,如入仙境;“龙祠灵应”,位于县城东大王庄,龙祠雕梁画栋,为民众天旱祈雨场所;“丰台夕照”,位于县城东之斗升台,为丰收之际祭祀天地之台,每当夕阳西照,丰台紫气东升,金壁生辉,分外壮观;“洪寺晓钟”,位于县城北之大兴口,洪寺系指洪福寺,建筑辉煌,钟声洪亮,号远闻四十里;“范桥古渡”,位于县城西门外之卫河上,为一渡口,雨后行人待渡,远观彩虹,近收烟柳,美不胜收;“驿亭甘井”,位于卫河东岸渡口之北,亭中有一古井,深而味甘,行人多于此汲水畅饮,清凉爽口;“西泊渔樵”,位于城西八里,水深丈余,浅者数尺,多鱼鳖芦苇,渔舟张网鱼随网而跃,渔夫割芦事饮,鱼香酒酣,乐极;“卫河秋涨”,位于城北卫河之白衣埽,渔舟过往,艄公稳舵,急流远涉,煞是一景。
明弘治年代,兴济以张皇后贵而红火兴旺。时诸多文人墨客著文吟诗,颂八景之美。《兴济县志》载有乐素老人张缙、教谕张颂、县令肖蕃等人诗作多篇。兹将张缙咏《乾宁八景》录于后:
《乾宁八景》
(明)张缙
神堤烟柳
河防未就竟沉渊,谁识当年令尹贤。
惟有春风祠下柳,翠眉长为锁寒烟。
(在兴济南街运河泶窝南东岸)
龙祠灵应
岁时奉祠不可违,栋宇辉煌照石矶。
三尺甘霖随处是,满城士庶送龙归。
(在镇东大王庄西)
丰台夕照
寂寞荒台夕照边,居人犹自说丰年。
太平气象何曾减,禾黍芃芃满大田。
(在城东有古高台)
洪寺晓钟
残月疏星曙渐分,华鲸响处隔松云。
旅途惊断行人梦,野店鸡声次第闻。
(在青县大兴口)
范桥古渡
雨歇飞虹影半天,微茫树树接村烟。
孤舟向晚人争渡,立近沙头语正喧。
(在兴济运河桥南)
驿亭甘井
谁开古井驿亭中,百尺曾闻海眼通。
六月行人汗如雨,辘轳清响下梧桐。
(在兴济运河桥东)
西泊渔樵
水国乐生秋鱼余,家家生计在樵渔。
短镰刈得乾芦获,乞火船头煮白鱼。
(在青县陈嘴西大淀)
卫河秋涨
长河积雨晓弥漫,却爱轻风引碧澜。
会得邹人轲氏意,庄生幻语不须看。
(在镇北运河拐弯处既下湾子)
(明)乐素老人张缙,即张娘娘之伯祖,于(明)宣德元年(1426)得中举人,曾任山西交城教谕。著有《乾宁八景》诗词载于《兴济县志》。
本文作者张洪瑞兴济人,原沧县经委副主任。


  • 平常事里觅逍遥
  • 意见领袖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眼泪流到后脑勺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现在还有古城墙吗?


  • 嘿嘿嗨嗨幼幼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久不见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兴济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