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音
上一代墨菊最为人称道的点之一就是以一块AK4497EQ的方案几乎是一己之力独立于整个HiFi圈的硬件内卷之外。作为时隔七年的续作,墨菊2毫无疑问地也搭载了目前主流的两颗AK4499EX+一颗AK4191EQ芯片的AKM旗舰级一拖二架构,辅以一颗AK4137EQ进行转码升频。实际的表现,还是以听感来说话:
1、素质
对于旗舰播放器或者参考级播放器而言,声音素质其实是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其它内容都要在素质这个基本盘上依次展开。
这里所说的素质表现,当然包括但绝不仅仅局限于声音的解析能力和信息的完整性,这方面其实在耳机尤其是随身听领域是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此前很多高端播放器就已经把声音的解析、细节做得非常不错了。而墨菊2在秉承了前作在解析力和信息内容完整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对于细节的“生动化表达”,特别是将声音细节的形态塑造得十分具体,同时墨菊2的声线更加细腻,也使得声音的表现力更加鲜活。
如果说墨菊1代在声音形态上,或多或少在工整中还略带有一点点滞涩的话,墨菊2则将声音以一种完全透润而不失棱角,灵动且扎实的形态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在素质方面,另一个要着重提及的是纯净度。如果对比中高端台机,特别是分体式系统,我们其实就会发现大多数随身播放器的声音的纯净度……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纯净度的概念,只是看哪个相对没有那么脏。只有在少数旗舰级播放器上,我们能隐约地感受到声音空间多少有那么一点略微深色的音乐背景。而墨菊2作为一款“参考级”播放器,让我为数不多地感受到随身听上不但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纯净感,还有更进一步的深邃和安定感。
我在墨菊2中,基本感知不到大多数随身播放器常有的扰动,声音在声场里传输的过程中,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应有的鲜活质感和清晰形态,与深邃的背景色能够形成鲜明对比,在我们的感官中更具活力和张力。
2、调音
乐图的调音一直是深受发烧友喜爱的。无论是“暴力美学”的金菊花、还是温柔婉转的铁菊系列,甚至小夹子PICO的稳重平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墨菊2的调音风格总体上秉承了墨菊1代均衡、稳重、舒展、自然的思路,将这个系列打造出了一脉相承的声音框架结构。
相比较之下,墨菊2在前作的基础上增强了高低两侧频段的延展,不但增强了播放器在音乐风格上的兼容性,也具有了更好的声音亮度和足够的氛围感。
另一方面,墨菊2在中频位置给了一点不易察觉的染色。我们这里大可不必“谈染色变”,其实这台机器的这一点点染色并非大肆涂抹,而仅仅是若隐若现的点缀,既能够更好地表达女声和弦乐的感染力,又不会破坏声音的整体框架。
相比墨菊1代那种可能在有些人眼里严谨、端正得略有些“呆板”的调音而言,我觉得墨菊2是更加生动圆融、更具表现力、同时也是更加成熟的。虽然,墨菊2同样选定了与墨菊1代一样的均衡、舒展的整体框架,但墨菊2显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层次感,表现出来的音乐味道也更加丰富。

3、风格
与墨菊1代一样,墨菊2几乎可以胜任一切音乐风格,只要选择合适的搭配,墨菊2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是很好的。
就我个人听感,我还是觉得墨菊在常规流行音乐和小编制管弦乐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之所以这样认为,还是因为墨菊2将主要能量布置在了中频和中高频位置上,声线流畅,棱角不算太多,所以在人声和管弦乐的线条感和声音质感上,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处理得十分鲜活、细腻,那种真实感仿佛跃然纸上一样,在随身听领域中是非常难得的。
墨菊2在大场面处理上也毫不含糊,用它听大编制交响乐,无论是空间场面,还是音色的差异化,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也能够将大编制的严谨和端正的一面表现得恰到好处。
当然,如果是一些年轻人比较喜欢的ACG类或年轻女声,我觉得墨菊2在合适的搭配下也能够表现出音乐细腻甜美的一面,如前文所说,墨菊2在中高频位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打磨,对于这个音乐类型也做出了更有效的兼容。
4、推力
相比墨菊1代,墨菊2在驱动能力方面又有了明显增强。
不同于很多近年来出现的以驱动力作为主要卖点的“跨界产品”,墨菊2在纸面驱动能力方面是相对保守的。墨菊2更强调放大过程中的均衡性和稳定性,所以我感受到的墨菊2,并没有一味拉高输出功率,提高声音的力量和动态,更多还是在稳定的状态下,有层次、有计划地增加声音的质感和韧性。
我觉得墨菊2实际驱动能力也可以归类到随身听的顶级水平范围内,但它确实没有将直推旗舰大耳作为其放大部分的主要目标,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了耳塞上,在保证稳定性的基础上来充分发挥耳塞的潜能,让声音更加清晰具体,更富内在韵味。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用它来驱动旗舰大耳,其实也具有不错的效果,我们后文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