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arc-SACD-60042-古典试音-企鹅三星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


专辑英文名: Moussorgsky - Night on Bald Mountain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专辑中文名: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
艺术家: Lorin Maazel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音乐类型: 试音碟
艺术家: Lorin Maazel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版本: [TELRAC SACD-60042][SACD-R]
发行时间: 2001年05月22日
地区: 美国
Lorin Maazel &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 Moussorgsky-Rimsky-Korsakov - Telarc 50K
唱片公司:TELRAC
唱片编号:SACD-60042
唱片特征:SACD
演奏: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指挥:洛林·马泽尔 Lorin Maazel
专辑介绍:
企鹅指南以三颗星的高评价毫不保留地极力推崇此张CD的成就。对于这两部穆索尔斯基散发着俄罗斯式神奇玄思与感伤情怀的作品,洛林·马泽尔以凌厉而厚实的诠释手法再加上Telarc招牌的录音技术,堪称Telarc对这位俄罗斯民族乐派大师最崇高的致敬与献礼。
这是一张管弦乐专辑,选录的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和「图画展览会」。前一曲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改编版本,后一曲采用了最为流行的拉威尔改编版本,由洛林马泽尔棒下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演绎。这两首穆索尔斯基的名作均带有一定程度的描绘性,在马泽尔冷静、直接的指挥下,令听者注意到音符和乐器色彩的变化多于乐曲的标题。克利夫兰不愧为美国交响乐团中的“十大”之一,所有成员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能力,每个成员的精湛技艺以及默契感,均能透过演奏中的每个乐段甚至每个细节展现出来。这张编号为Telarc CD-80042的早年(1979年)digital制作,无论铜管及乐队的演奏,舞台感及动态,音场的深阔度,都绝对是一张顶尖的管弦乐演示大碟。即使是现在,假如要选择演奏及录音的最佳版本,目前为止依然是这张Telarc /Maazel。
玩音响的朋友应该都明白空间比器材更重要这个道理。一套HI-END级的音响,如果只是随意摆放在客厅中,效果肯定会受到限制;同样的,录音师在比器材、拼技术、考耳力的同时,却有一项因素无法控制,那就是空间!偏偏空间又非常重要,有一个声音好听的音乐厅,录音就已成功了一半。但好听的音乐厅,却不见得「好录音」,这往往是最让录音师伤脑筋的地方。克里夫兰的 Serverance Hall 音乐厅在1958年改建后,残响时间延长了,虽然声音很好听但录音师在录音时发觉不够清晰,因此将录音场地移到了CBS、London/Decca专用的 Masonic Auditorium 音乐厅。此时再听马泽尔铁腕下的克利夫兰,无论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样样都是那么的通透逼真!音响的总体表现体现出了三个字——亮、透、细。但此款录音不知为何,「图画展览会」的整曲没有分段,不像其他厂牌的版本,要用多个音轨将其分成“漫步”、“侏儒”、“牛车”、“罗马墓窖”等。可能是录音师想让你跟乐团一起,一气呵成地将「图画展览会」完整的欣赏完吧。
1. Moussorgsky-Rimsky-Korsakov: Night on Bald Mountain
Moussorgsky-Ravel: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02. Promenade
03. I. Gnomus
04. Promenade
05. II. Il Vecchio Castello (The Old Castle)
06. Promenade
07. III. Tuileries
08. IV. Bydlo
09. Promenade
10. V. Ballet des Poussins dans leurs Coques (Ballet of the Chicks in Their Shells)
11. VI. Samuel Goldenburg et Schmuyle
12. VII. Limoges. Le Marché
13. VIII. Catacombae. Sepulchrum Romanum
14. Cum Mortuis in Lingua Mortua
15. IX. La Cabane sur des Pattes de Poule (The Hut on Fowls Legs)
16. X. La Grande Porte de Kiev (The Great Gate of Kiev)
《展览会之画》、《荒山之夜》(SACD-60042)为例,这是早期数码录音少有“接近完美”的唱片
曾经辉煌的TELARC
http://www.163.com2020-05-2815:51
TELARC是世界上最早加入数码录音阵营的唱片公司之一。1978年,TELARC推出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开创了数码录音商业化的风气之先。该曲的尾声,特别收录了弗吉尼亚州第15军团的三种19世纪巨型加农炮的轰鸣,而此起彼伏的钟声也是在辛辛那提东部一座百年教堂钟楼前实地收录的。所以当时那张LP唱片,即使用肉眼也能明显看到刻有“炮声”的沟纹异乎寻常的陡峭,每当唱针循迹到此处,几乎是垂直跌落,才能模拟出轰然的巨响。由于炮声一阵连着一阵,普通的MC唱头几乎无法承受大起大落的折腾,往往跳线频频难以过关,如何完美播放TELARC此张《1812序曲》的黑胶唱片,是当年全世界发烧友最富挑战性的课题。
早在满街LP的七十年代,TELARC就率先进行了数字录音,他们并未采用SONY的录音设备,反而选择了美国Soundstream录音系统,它的取样频率为50kHz,高于CD标准的44.1kHz
① 1978年由Fennell指挥克里夫兰管乐团的演奏,是TELARC第一张全数码录音的唱片
②极富创新精神的TELARC,也率先在CD中引入DTS编码,让聆听者体验环绕声的惊喜。后来又利用Spatializer虚拟环绕声技术,在普通立体声系统上也能有声音移动的效果
国内发烧友把TELARC称为“特丽”,很多人对它有特殊的感情。犹记得上海中图刚刚开始销售CD唱片的时候,TELARC每张要价100元人民币正,上世纪80年代差不多等于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但奇怪的是,TELARC的《1812序曲》、《电子贝多芬》、《西部牛仔》、《红衫仔》等CD居然频频断货,存够了钱还未必能买到。在资讯、音乐、物资、金钱都相当贫乏的年代,刚刚走出来的国内音乐迷,大多都是透过TELARC犀利无比的大动态音效,才第一次明白了发烧为何物的。后来才知道,作为世界最大的独立唱片品牌,孔泽尔/辛辛那提通俗乐团仅仅是TELARC在商业上树立的一棵常青的摇钱树而已,TELARC善于制造的离奇音效,也仅仅是他家攻占大众唱片市场的一个绝招。TELARC不仅懂得玩录音噱头,在哗众取宠之外仍有真材实料,他们唱片目录所涉及的音乐种类之广、旗下艺人的实力之强、所获得的奖项之多、所采用的录音技术之先进,根本不是其他小公司可以比拟的。除了商业上的成功,TELARC公司亦出品许多严肃而有份量的古典音乐、冷僻的现代作品,甚至爵士乐和布鲁斯录音;他们的唱片几乎是格莱美唱片大奖的常胜将军,总共捧回五十几座格莱美奖。而他们对于录音制作各个环节的极端讲究,和对最新科技的积极反应,更证明了TELARC绝对是唱片录音界最具实力的一大翘楚。
两张史特劳斯家族圆舞曲是TELARC最受欢迎的唱片,国内发烧友称为“红衫仔”
《Round-Up》与《Happy Trails》两张洋溢西部风情的唱片同样是热卖长青树,里面的枪击、牛仔、牧场等特殊音效惊心动魄
但即使再有创意及想法,TELARC在前些年还是阵亡了。1996年,TELARC与另一家独立唱片公司Heads Up合并,Heads Up主要出版现代爵士音乐,在爵士乐迷中有很好的口碑;2005年末,TELARC和Heads Up又被Concord Records收购,如今两家唱片公司都在Concord Music Group中作为半自治的单位运作。而更早一年,Concord Music已经收购了世界最大的爵士音乐品牌Fantasy,这使集团成为爵士乐中的领导品牌。Concord MusicGroup总部位于加州比佛利山,Carl Jefferson于1973年创立了公司,白天他卖汽车,晚上则积极投身于唱片公司去支持他对爵士乐的热爱。如今Concrod旗下拥有Fantasy(以爵士乐为主)、Fearless(以摇滚重金属为主)、Loma Vista(独立制片)、Craft(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大师作品收藏之家。由于必须自负盈亏,TELARC在2009年实施大裁员,原本公司有正式职员52人,裁掉一半26人,整个制作部门完全一个人不剩。因此现在TELARC只负责营销,全部制作工作都外包给其他人。原有的制作团队包括格莱美奖获奖录音师Michael Bishop和Robert Friedrich,格莱美奖获奖制作人Thomas Moore,以及首席技术工程师Bill McKinney等人一起成立五四制作公司(Five/FourProductions),继续为唱片行业工作。
第二代的录音师Michael Bishop继续发扬光大,他一个人就拿了十座格莱美奖
一些发烧友对于此消息唏嘘不已,尤其TELARC自创立以来一直是数码录音技术的提倡先锋,论者因此纷纷将矛头指向iPod、mp3与网络下载,让新一代听众根本不在乎音质,导致精致录音技术与SACD欠缺发展诱因与动力,只能局限在少数发烧友圈子,路越走越窄的情况下,缩编与裁员似乎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当这些优秀的制作团队转变身份为打工族后,TELARC引以为傲Hi-End发烧录音特色就不再是独家专利!可以预期是,象是前SONY制作团队Steven Epstein(制作人)与Richard King(录音师)开始为Naxos制作林昭亮的专辑,或者是DECCA的Tim Oldham(制作人)或EMI的Mike Clements(录音师)也陆续为Naxos跨刀等的类似例子,都可能发生在五四制作公司身上。
1965年10月孔泽尔开始在辛辛那提音乐厅(Cincinnati MusicHall)指挥流行八点音乐会。该厅在1895年乐团草创时就盖好的,拥有相当好的音响效果,厚木头材质搭建的舞台容易营造丰满的低频,这也是日后孔泽尔与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在TELARC的录音有着丰厚音色的主因。这里同时是辛辛那提交响乐团、辛辛那提歌剧团、辛辛那提五月节合唱团以及辛辛那提通俗乐团的所在地,1975年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独立制作公司大行其道的潮流下,古典音乐CD市场的价值与价格两者关系也会更加受到消费者质疑。举例来说,格莱美奖古典奖项常胜军——美国Soundmirror制作公司目前同时有为Chandos与Naxos两公司进行制作与录音,制作人往往都是Blanton Alspaugh,演出者多是名不见经传的二线指挥或乐团,曲目则是世界首度录音的冷门罕见曲目。最大的差异在于Chandos坚持发行SACD格式,而Naxos则为一般CD,但是两公司市场订价策略的大相迳庭,走上了两条非常不同的道路,一家是越往小众发烧友圈子发展,另一家则向一般消费者靠拢。失去幕后灵魂人物的TELARC可能无法恢复往日荣光,但如果能搭上这一波高清音乐串流的风潮,将过去为数众多的精彩数码录音以源文件提供欣赏或付费下载,那么TELARC的品牌还将机会持续下去。
1970年,费德勒(Arthur Fiedler)首度邀请孔泽尔指挥波士顿流行交响乐团,让他开始奠定日后与流行交响乐的密切关系,除了该团之外,孔泽尔也常担任美国著名乐团的客席,包括:芝加哥、洛杉矶、克里夫兰、费城、多伦多、明尼苏达及底特律等交响乐团。由于当年孔泽尔与大卫布鲁贝克(Dave Burbeck)的《流行八点》音乐会场场爆满,演出中与观众的互动也让辛辛那提交响乐团董事会,于1977年决定以辛辛那提交响乐团为班底,另外新添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名号给乐团,并且任命孔泽尔为首任指挥
特丽公司的全名是TELARC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由两名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音乐家和前任教师Jack Renner和Robert Woods于1977年创立,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与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和圣路易斯交响乐团有着很长的联系。以下我们来认识几位“The TelarcSound”(特丽之声)建立者的背景,其中制作人Robert Woods生于1947年,是TELARC的创始人和前总裁。Woods共赢得13项格莱美奖,包括年度最佳制作人、古典音乐和个人音乐制作人七个奖项,与其他人合作获得了六个奖项,其中有两个最佳古典专辑和最佳管弦乐演奏奖,以及最佳环绕声专辑、最佳古典音乐奖、跨界专辑。
制作人同时也是TELARC唱片创办人的Robert Woods
录音师Jack Renner以三只麦克风技术建立了“The TELARCSound”,他于2019年在新罕布什尔州地罗得岛去世
为了追求完美,TELARC不断尝试新的技术与设备。在一些TELARC唱片上,可以看到50kHz Master Transfer To DSD的字眼,因为早期使用的Soundstream录音系统取样频率就是50kHz,高于CD标准的44.1kHz,极高频可以延伸到25kHz,并拥有更多细节。制作CD时因格式限制必须割舍降频,后来50kHz的母带先被不耗损地转成DSD编码,再制成SACD以保持当年最佳的录音状况。以马捷尔指挥克里夫兰管弦乐团演奏的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荒山之夜》(SACD-60042)为例,这是早期数码录音少有“接近完美”的唱片,最早是以LP形式发行。一个长期被乔治·塞尔训练有素的伟大乐团克里夫兰管弦,一个才华洋溢、英气风发的天才指挥马捷尔,两者激发前所未有的演出光芒。再配上适到好处的音乐厅残响、以及最佳的麦克风拾音,把整个管弦乐团的音色录得漂亮极了,无论是铜管群的光泽迫力,或者是木管群的温暖通透,甚至是弦乐群如丝绸般的拉奏质感,整体管弦音色极度平衡,配上仿佛听得到呼吸声的自然氛围,让每个欣赏者有如临现场的感动!
创立于1977年的TELARC总部就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该州有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及辛辛那堤交响乐团,所以这两支乐团在TELARC有许多录音。克利夫兰管弦乐团(Cleveland Orchestra)是美国五大之一,被认为是美国最欧化的乐团
以TELARC品牌推出的第一张直刻唱片,马捷尔指挥克里夫兰交响乐团演奏爆棚管弦乐
TELARC唱片经常合作的乐团还有亚特兰大交响乐团(Atlanta Symphony Orchestra),成立于1945年,在Robert Shaw担任音乐总监后,乐团开始呈现今天的面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的开、闭幕式中演出后,灌录不少录音,成为知名的美国乐团
并不是每个发烧友都有多声道的SACD机(现在当然以蓝光机来播放),也不是所有发烧友都愿意通过AV功放做DTS解码,所以TELARC曾引进Spatializer的特殊录音方式。Spatializer的特色是:不受DTS使用的音响设备限制,不必加装另外两只环绕音箱,在标准两声道系统上也可产生杜比环绕效果。1994年,TELARC兴奋地向全世界公布:我们推出专利的Spatializer,将使过去的Dolby Surround的音响改观。最早的一张制作是《奇幻历险记》(The GreatFantasy Adventure Album),听感上不仅加强了左右扩散效果,场景也较深远,乐器的定位感到较真实。在一段射箭的特效中,明显听到箭由音场中央射向聆听位置背后,移动轨迹明确而惊人。Spatializer技术主要的目的是将中音与高音的相位加以转移,简单地说,它是一个三度空间音效的编码器,首先用电脑将音乐延时,然后逐渐放大成需要的声音,令人听起来有如声音逐渐移转,产生具有移动感的声音。很可惜,Spatializer最后只能运用在花俏的特殊音效中,发烧友似乎对此并不热衷,很快就寿终正寝了。
左起分别是TELARC唱片的Jack Renner、Rob Friedrich、Michael Bishop,以及ATC的老板Bob Woods,因为TELARC选用ATC SCM-150作为他们的录音监听音箱
一方面有狂想,另一方面TELARC也脚踏实地,从一开始他们就在唱片上详细列出所用的录音与监听器材,并强调不经任何压缩、均衡与效果器,保留原汁原味的声音。笔者从唱片中略窥三个时期TELARC的蜕变。
1983年,使用Soundstream与SONY录音系统,Neotek混音台,数码剪辑用SONY DAE1100。监听音箱是ADS Model 1530,以Threshold S500后级Bi-Amp推动,线材是日本铁三角,空间声学处理用了Sonex的吸音材料。
1994年,使用Ultra Analog的20Bit处理器(Kenneth Hamann与Gary Gomes改装过),Ramsa WR-S824B混音台,麦克风放大前级Millennia Media HV-3。数字剪辑Sonic Solutions,16Bit编码为Apogee UV-1000。监听时使用Krell Studio版本的20 Bit解码器,经过Threshold SA-12e与SA-4e二部纯甲类后级,推动Waveform Mach 7音箱,线材都是Monster,空间处理RPG。
2006年,使用Sonoma DSD工作站,搭配emm Lab特制的ADC与DAC,Genex8500 DSD录音机,Millennia Media Mixing Suite与改装的Studer 962混音台。监听使用ATC SCM150有源版,线材包括MIT与Monster,空间声学处理为RPG的扩散板。
由于Telarc已经很少有新制作,只能靠老录音精选辑赚钱,不过这些精选辑效果不错,仍然值得购买
从这份器材清单不难得知,TELARC是真刀实枪,以家庭版相同的监听设备来还原录音真貌,如果录音师认为像现场一样,我们听到的也不应差别太大。
《展览会之画》、《荒山之夜》(SACD-60042)为例,这是早期数码录音少有“接近完美”的唱片。
《奇幻历险记》是TELARC引进Spatializer的特殊录音方式制作第一张在标准两声道系统上也可产生杜比环绕效果的音乐碟。


专辑英文名: Moussorgsky - Night on Bald Mountain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专辑中文名: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
艺术家: Lorin Maazel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音乐类型: 试音碟
艺术家: Lorin Maazel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版本: [TELRAC SACD-60042][SACD-R]
发行时间: 2001年05月22日
地区: 美国
Lorin Maazel &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 Moussorgsky-Rimsky-Korsakov - Telarc 50K
唱片公司:TELRAC
唱片编号:SACD-60042
唱片特征:SACD
演奏: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指挥:洛林·马泽尔 Lorin Maazel
专辑介绍:
企鹅指南以三颗星的高评价毫不保留地极力推崇此张CD的成就。对于这两部穆索尔斯基散发着俄罗斯式神奇玄思与感伤情怀的作品,洛林·马泽尔以凌厉而厚实的诠释手法再加上Telarc招牌的录音技术,堪称Telarc对这位俄罗斯民族乐派大师最崇高的致敬与献礼。
这是一张管弦乐专辑,选录的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和「图画展览会」。前一曲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改编版本,后一曲采用了最为流行的拉威尔改编版本,由洛林马泽尔棒下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演绎。这两首穆索尔斯基的名作均带有一定程度的描绘性,在马泽尔冷静、直接的指挥下,令听者注意到音符和乐器色彩的变化多于乐曲的标题。克利夫兰不愧为美国交响乐团中的“十大”之一,所有成员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能力,每个成员的精湛技艺以及默契感,均能透过演奏中的每个乐段甚至每个细节展现出来。这张编号为Telarc CD-80042的早年(1979年)digital制作,无论铜管及乐队的演奏,舞台感及动态,音场的深阔度,都绝对是一张顶尖的管弦乐演示大碟。即使是现在,假如要选择演奏及录音的最佳版本,目前为止依然是这张Telarc /Maazel。
玩音响的朋友应该都明白空间比器材更重要这个道理。一套HI-END级的音响,如果只是随意摆放在客厅中,效果肯定会受到限制;同样的,录音师在比器材、拼技术、考耳力的同时,却有一项因素无法控制,那就是空间!偏偏空间又非常重要,有一个声音好听的音乐厅,录音就已成功了一半。但好听的音乐厅,却不见得「好录音」,这往往是最让录音师伤脑筋的地方。克里夫兰的 Serverance Hall 音乐厅在1958年改建后,残响时间延长了,虽然声音很好听但录音师在录音时发觉不够清晰,因此将录音场地移到了CBS、London/Decca专用的 Masonic Auditorium 音乐厅。此时再听马泽尔铁腕下的克利夫兰,无论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样样都是那么的通透逼真!音响的总体表现体现出了三个字——亮、透、细。但此款录音不知为何,「图画展览会」的整曲没有分段,不像其他厂牌的版本,要用多个音轨将其分成“漫步”、“侏儒”、“牛车”、“罗马墓窖”等。可能是录音师想让你跟乐团一起,一气呵成地将「图画展览会」完整的欣赏完吧。
1. Moussorgsky-Rimsky-Korsakov: Night on Bald Mountain
Moussorgsky-Ravel: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02. Promenade
03. I. Gnomus
04. Promenade
05. II. Il Vecchio Castello (The Old Castle)
06. Promenade
07. III. Tuileries
08. IV. Bydlo
09. Promenade
10. V. Ballet des Poussins dans leurs Coques (Ballet of the Chicks in Their Shells)
11. VI. Samuel Goldenburg et Schmuyle
12. VII. Limoges. Le Marché
13. VIII. Catacombae. Sepulchrum Romanum
14. Cum Mortuis in Lingua Mortua
15. IX. La Cabane sur des Pattes de Poule (The Hut on Fowls Legs)
16. X. La Grande Porte de Kiev (The Great Gate of Kiev)
《展览会之画》、《荒山之夜》(SACD-60042)为例,这是早期数码录音少有“接近完美”的唱片
曾经辉煌的TELARC
http://www.163.com2020-05-2815:51
TELARC是世界上最早加入数码录音阵营的唱片公司之一。1978年,TELARC推出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开创了数码录音商业化的风气之先。该曲的尾声,特别收录了弗吉尼亚州第15军团的三种19世纪巨型加农炮的轰鸣,而此起彼伏的钟声也是在辛辛那提东部一座百年教堂钟楼前实地收录的。所以当时那张LP唱片,即使用肉眼也能明显看到刻有“炮声”的沟纹异乎寻常的陡峭,每当唱针循迹到此处,几乎是垂直跌落,才能模拟出轰然的巨响。由于炮声一阵连着一阵,普通的MC唱头几乎无法承受大起大落的折腾,往往跳线频频难以过关,如何完美播放TELARC此张《1812序曲》的黑胶唱片,是当年全世界发烧友最富挑战性的课题。
早在满街LP的七十年代,TELARC就率先进行了数字录音,他们并未采用SONY的录音设备,反而选择了美国Soundstream录音系统,它的取样频率为50kHz,高于CD标准的44.1kHz
① 1978年由Fennell指挥克里夫兰管乐团的演奏,是TELARC第一张全数码录音的唱片
②极富创新精神的TELARC,也率先在CD中引入DTS编码,让聆听者体验环绕声的惊喜。后来又利用Spatializer虚拟环绕声技术,在普通立体声系统上也能有声音移动的效果
国内发烧友把TELARC称为“特丽”,很多人对它有特殊的感情。犹记得上海中图刚刚开始销售CD唱片的时候,TELARC每张要价100元人民币正,上世纪80年代差不多等于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但奇怪的是,TELARC的《1812序曲》、《电子贝多芬》、《西部牛仔》、《红衫仔》等CD居然频频断货,存够了钱还未必能买到。在资讯、音乐、物资、金钱都相当贫乏的年代,刚刚走出来的国内音乐迷,大多都是透过TELARC犀利无比的大动态音效,才第一次明白了发烧为何物的。后来才知道,作为世界最大的独立唱片品牌,孔泽尔/辛辛那提通俗乐团仅仅是TELARC在商业上树立的一棵常青的摇钱树而已,TELARC善于制造的离奇音效,也仅仅是他家攻占大众唱片市场的一个绝招。TELARC不仅懂得玩录音噱头,在哗众取宠之外仍有真材实料,他们唱片目录所涉及的音乐种类之广、旗下艺人的实力之强、所获得的奖项之多、所采用的录音技术之先进,根本不是其他小公司可以比拟的。除了商业上的成功,TELARC公司亦出品许多严肃而有份量的古典音乐、冷僻的现代作品,甚至爵士乐和布鲁斯录音;他们的唱片几乎是格莱美唱片大奖的常胜将军,总共捧回五十几座格莱美奖。而他们对于录音制作各个环节的极端讲究,和对最新科技的积极反应,更证明了TELARC绝对是唱片录音界最具实力的一大翘楚。
两张史特劳斯家族圆舞曲是TELARC最受欢迎的唱片,国内发烧友称为“红衫仔”
《Round-Up》与《Happy Trails》两张洋溢西部风情的唱片同样是热卖长青树,里面的枪击、牛仔、牧场等特殊音效惊心动魄
但即使再有创意及想法,TELARC在前些年还是阵亡了。1996年,TELARC与另一家独立唱片公司Heads Up合并,Heads Up主要出版现代爵士音乐,在爵士乐迷中有很好的口碑;2005年末,TELARC和Heads Up又被Concord Records收购,如今两家唱片公司都在Concord Music Group中作为半自治的单位运作。而更早一年,Concord Music已经收购了世界最大的爵士音乐品牌Fantasy,这使集团成为爵士乐中的领导品牌。Concord MusicGroup总部位于加州比佛利山,Carl Jefferson于1973年创立了公司,白天他卖汽车,晚上则积极投身于唱片公司去支持他对爵士乐的热爱。如今Concrod旗下拥有Fantasy(以爵士乐为主)、Fearless(以摇滚重金属为主)、Loma Vista(独立制片)、Craft(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大师作品收藏之家。由于必须自负盈亏,TELARC在2009年实施大裁员,原本公司有正式职员52人,裁掉一半26人,整个制作部门完全一个人不剩。因此现在TELARC只负责营销,全部制作工作都外包给其他人。原有的制作团队包括格莱美奖获奖录音师Michael Bishop和Robert Friedrich,格莱美奖获奖制作人Thomas Moore,以及首席技术工程师Bill McKinney等人一起成立五四制作公司(Five/FourProductions),继续为唱片行业工作。
第二代的录音师Michael Bishop继续发扬光大,他一个人就拿了十座格莱美奖
一些发烧友对于此消息唏嘘不已,尤其TELARC自创立以来一直是数码录音技术的提倡先锋,论者因此纷纷将矛头指向iPod、mp3与网络下载,让新一代听众根本不在乎音质,导致精致录音技术与SACD欠缺发展诱因与动力,只能局限在少数发烧友圈子,路越走越窄的情况下,缩编与裁员似乎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当这些优秀的制作团队转变身份为打工族后,TELARC引以为傲Hi-End发烧录音特色就不再是独家专利!可以预期是,象是前SONY制作团队Steven Epstein(制作人)与Richard King(录音师)开始为Naxos制作林昭亮的专辑,或者是DECCA的Tim Oldham(制作人)或EMI的Mike Clements(录音师)也陆续为Naxos跨刀等的类似例子,都可能发生在五四制作公司身上。
1965年10月孔泽尔开始在辛辛那提音乐厅(Cincinnati MusicHall)指挥流行八点音乐会。该厅在1895年乐团草创时就盖好的,拥有相当好的音响效果,厚木头材质搭建的舞台容易营造丰满的低频,这也是日后孔泽尔与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在TELARC的录音有着丰厚音色的主因。这里同时是辛辛那提交响乐团、辛辛那提歌剧团、辛辛那提五月节合唱团以及辛辛那提通俗乐团的所在地,1975年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独立制作公司大行其道的潮流下,古典音乐CD市场的价值与价格两者关系也会更加受到消费者质疑。举例来说,格莱美奖古典奖项常胜军——美国Soundmirror制作公司目前同时有为Chandos与Naxos两公司进行制作与录音,制作人往往都是Blanton Alspaugh,演出者多是名不见经传的二线指挥或乐团,曲目则是世界首度录音的冷门罕见曲目。最大的差异在于Chandos坚持发行SACD格式,而Naxos则为一般CD,但是两公司市场订价策略的大相迳庭,走上了两条非常不同的道路,一家是越往小众发烧友圈子发展,另一家则向一般消费者靠拢。失去幕后灵魂人物的TELARC可能无法恢复往日荣光,但如果能搭上这一波高清音乐串流的风潮,将过去为数众多的精彩数码录音以源文件提供欣赏或付费下载,那么TELARC的品牌还将机会持续下去。
1970年,费德勒(Arthur Fiedler)首度邀请孔泽尔指挥波士顿流行交响乐团,让他开始奠定日后与流行交响乐的密切关系,除了该团之外,孔泽尔也常担任美国著名乐团的客席,包括:芝加哥、洛杉矶、克里夫兰、费城、多伦多、明尼苏达及底特律等交响乐团。由于当年孔泽尔与大卫布鲁贝克(Dave Burbeck)的《流行八点》音乐会场场爆满,演出中与观众的互动也让辛辛那提交响乐团董事会,于1977年决定以辛辛那提交响乐团为班底,另外新添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名号给乐团,并且任命孔泽尔为首任指挥
特丽公司的全名是TELARC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由两名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音乐家和前任教师Jack Renner和Robert Woods于1977年创立,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与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和圣路易斯交响乐团有着很长的联系。以下我们来认识几位“The TelarcSound”(特丽之声)建立者的背景,其中制作人Robert Woods生于1947年,是TELARC的创始人和前总裁。Woods共赢得13项格莱美奖,包括年度最佳制作人、古典音乐和个人音乐制作人七个奖项,与其他人合作获得了六个奖项,其中有两个最佳古典专辑和最佳管弦乐演奏奖,以及最佳环绕声专辑、最佳古典音乐奖、跨界专辑。
制作人同时也是TELARC唱片创办人的Robert Woods
录音师Jack Renner以三只麦克风技术建立了“The TELARCSound”,他于2019年在新罕布什尔州地罗得岛去世
为了追求完美,TELARC不断尝试新的技术与设备。在一些TELARC唱片上,可以看到50kHz Master Transfer To DSD的字眼,因为早期使用的Soundstream录音系统取样频率就是50kHz,高于CD标准的44.1kHz,极高频可以延伸到25kHz,并拥有更多细节。制作CD时因格式限制必须割舍降频,后来50kHz的母带先被不耗损地转成DSD编码,再制成SACD以保持当年最佳的录音状况。以马捷尔指挥克里夫兰管弦乐团演奏的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荒山之夜》(SACD-60042)为例,这是早期数码录音少有“接近完美”的唱片,最早是以LP形式发行。一个长期被乔治·塞尔训练有素的伟大乐团克里夫兰管弦,一个才华洋溢、英气风发的天才指挥马捷尔,两者激发前所未有的演出光芒。再配上适到好处的音乐厅残响、以及最佳的麦克风拾音,把整个管弦乐团的音色录得漂亮极了,无论是铜管群的光泽迫力,或者是木管群的温暖通透,甚至是弦乐群如丝绸般的拉奏质感,整体管弦音色极度平衡,配上仿佛听得到呼吸声的自然氛围,让每个欣赏者有如临现场的感动!
创立于1977年的TELARC总部就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该州有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及辛辛那堤交响乐团,所以这两支乐团在TELARC有许多录音。克利夫兰管弦乐团(Cleveland Orchestra)是美国五大之一,被认为是美国最欧化的乐团
以TELARC品牌推出的第一张直刻唱片,马捷尔指挥克里夫兰交响乐团演奏爆棚管弦乐
TELARC唱片经常合作的乐团还有亚特兰大交响乐团(Atlanta Symphony Orchestra),成立于1945年,在Robert Shaw担任音乐总监后,乐团开始呈现今天的面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的开、闭幕式中演出后,灌录不少录音,成为知名的美国乐团
并不是每个发烧友都有多声道的SACD机(现在当然以蓝光机来播放),也不是所有发烧友都愿意通过AV功放做DTS解码,所以TELARC曾引进Spatializer的特殊录音方式。Spatializer的特色是:不受DTS使用的音响设备限制,不必加装另外两只环绕音箱,在标准两声道系统上也可产生杜比环绕效果。1994年,TELARC兴奋地向全世界公布:我们推出专利的Spatializer,将使过去的Dolby Surround的音响改观。最早的一张制作是《奇幻历险记》(The GreatFantasy Adventure Album),听感上不仅加强了左右扩散效果,场景也较深远,乐器的定位感到较真实。在一段射箭的特效中,明显听到箭由音场中央射向聆听位置背后,移动轨迹明确而惊人。Spatializer技术主要的目的是将中音与高音的相位加以转移,简单地说,它是一个三度空间音效的编码器,首先用电脑将音乐延时,然后逐渐放大成需要的声音,令人听起来有如声音逐渐移转,产生具有移动感的声音。很可惜,Spatializer最后只能运用在花俏的特殊音效中,发烧友似乎对此并不热衷,很快就寿终正寝了。
左起分别是TELARC唱片的Jack Renner、Rob Friedrich、Michael Bishop,以及ATC的老板Bob Woods,因为TELARC选用ATC SCM-150作为他们的录音监听音箱
一方面有狂想,另一方面TELARC也脚踏实地,从一开始他们就在唱片上详细列出所用的录音与监听器材,并强调不经任何压缩、均衡与效果器,保留原汁原味的声音。笔者从唱片中略窥三个时期TELARC的蜕变。
1983年,使用Soundstream与SONY录音系统,Neotek混音台,数码剪辑用SONY DAE1100。监听音箱是ADS Model 1530,以Threshold S500后级Bi-Amp推动,线材是日本铁三角,空间声学处理用了Sonex的吸音材料。
1994年,使用Ultra Analog的20Bit处理器(Kenneth Hamann与Gary Gomes改装过),Ramsa WR-S824B混音台,麦克风放大前级Millennia Media HV-3。数字剪辑Sonic Solutions,16Bit编码为Apogee UV-1000。监听时使用Krell Studio版本的20 Bit解码器,经过Threshold SA-12e与SA-4e二部纯甲类后级,推动Waveform Mach 7音箱,线材都是Monster,空间处理RPG。
2006年,使用Sonoma DSD工作站,搭配emm Lab特制的ADC与DAC,Genex8500 DSD录音机,Millennia Media Mixing Suite与改装的Studer 962混音台。监听使用ATC SCM150有源版,线材包括MIT与Monster,空间声学处理为RPG的扩散板。
由于Telarc已经很少有新制作,只能靠老录音精选辑赚钱,不过这些精选辑效果不错,仍然值得购买
从这份器材清单不难得知,TELARC是真刀实枪,以家庭版相同的监听设备来还原录音真貌,如果录音师认为像现场一样,我们听到的也不应差别太大。
《展览会之画》、《荒山之夜》(SACD-60042)为例,这是早期数码录音少有“接近完美”的唱片。
《奇幻历险记》是TELARC引进Spatializer的特殊录音方式制作第一张在标准两声道系统上也可产生杜比环绕效果的音乐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