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豆包来写:
当我们遭遇麻烦,心情不佳时,其实有不少小妙招可以应对。我们可以依据认知着陆和感觉剥夺的原理,量身定制最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来消解过多的肾上腺素。
实际上,并非所有情绪反应都源于肾上腺素紊乱。不过,当情绪强烈波动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进而导致心率和血压异常。当前一些精神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阻断情感神经,使心率和血压恢复正常,从而让人情绪稳定。
拥有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从经济层面看,能节省看医生和买药的费用;从个人素养角度讲,会让人显得更加沉稳,不易冲动。这些方法的本质,是转移情绪能量,使其难以持续。毕竟,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能量,若能掌控能量的流向,久而久之,就更有可能脱颖而出,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做到这点,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外界左右,就像孩子和小猪一样,难以自控,冲动起来甚至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了解了这些方法,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主要是旧习惯的影响。
旧习惯的影响通常有两种表现。其一,是容易忽略或忘记正确的应对方式,频繁陷入情绪漩涡,事后又追悔莫及,满脑子都是 “早知道就该……” 的想法。其二,是会感觉难受、不舒服,觉得自己无法做到、做不好,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出现这些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是我们不想让自己变好,而是旧有的神经回路在作祟。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改变。
想要理解这一点,可以做一些伸展动作,比如舒展筋骨、尽量展开手臂、压腿或者盘腿。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受到疼痛和不适,身体也会不断发出抗拒的信号。
同理,下次当情绪波动、心存怨念时,不妨做一些伸展动作,感受那种不舒服。情绪上的不适和身体上的不适,根源都是自我保护程序在起作用。所以,我们无需强行突破舒适区,只需留意自我保护的边界。多尝试几次,就会发现这个边界并非固定不变。随着新方法不断奏效,我们的心理边界会不断拓展,变得更具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