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那会,俺魔怔了大概也有几个月吧,陆续入了一些壶,基本都是紫泥,从没敢碰红 朱泥,总共留了十来把,其它都退了。后来发现,这玩意是个无底洞,一看就手痒,为及时止损,后来索性就不看了。
现在回顾起来,自己觉得可心的其实就两三把,除去送人的,其它都是学费。
小结一下,以娱众友:
我看的基本是黄龙山本地有限的一两个堂口或直播(发货地都能看出来),从中倒也学些知识,许多朋友总结的“多看少买”四字真言,确实是真理,但也要看性格,对我而言貌似不太管用,我属于“剁手党”一类...
俺喜欢底槽清,留了一把所谓“4号井矿标”,为什么我会信它呢?因为它是紫砂村“砂龙堂”出品的,底部除了陶手人名章,还有一颗公堂章,为了这双章,我还经历了一次退换货过程,第一次收到的壶底部不是双章,刻绘也不太对,我就找主播一再要求,后来据说是把他们展示的那把壶发给我了。
这把壶我曾在本吧分享过,也收到许多吧友的热情回复,有说调砂的,有说外山的,其中有一位高人吧友的回复,特别难忘,极其难得,因为他判断的太准了!
“陈腐的老泥,提炼纯度很高,所以颗粒感不显,杂质少。一把好的底槽清特别难得,存世的泥量的确不多,但不是没有。直播间里的宜兴和真正的宜兴,既是同一片海洋,又不是同一片海洋,但无论如何,通往海洋的正确方向,是自己寻找的,终于去哪片海洋,取决于个人的认知”...
这段回复,可谓醍醐灌顶,既鼓励坚定了我对这把壶的信心,也增长了无形的知识量...
简言之,贴吧和直播间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不信也别全信,自己甄别...
后面继续...







现在回顾起来,自己觉得可心的其实就两三把,除去送人的,其它都是学费。
小结一下,以娱众友:
我看的基本是黄龙山本地有限的一两个堂口或直播(发货地都能看出来),从中倒也学些知识,许多朋友总结的“多看少买”四字真言,确实是真理,但也要看性格,对我而言貌似不太管用,我属于“剁手党”一类...

俺喜欢底槽清,留了一把所谓“4号井矿标”,为什么我会信它呢?因为它是紫砂村“砂龙堂”出品的,底部除了陶手人名章,还有一颗公堂章,为了这双章,我还经历了一次退换货过程,第一次收到的壶底部不是双章,刻绘也不太对,我就找主播一再要求,后来据说是把他们展示的那把壶发给我了。
这把壶我曾在本吧分享过,也收到许多吧友的热情回复,有说调砂的,有说外山的,其中有一位高人吧友的回复,特别难忘,极其难得,因为他判断的太准了!
“陈腐的老泥,提炼纯度很高,所以颗粒感不显,杂质少。一把好的底槽清特别难得,存世的泥量的确不多,但不是没有。直播间里的宜兴和真正的宜兴,既是同一片海洋,又不是同一片海洋,但无论如何,通往海洋的正确方向,是自己寻找的,终于去哪片海洋,取决于个人的认知”...
这段回复,可谓醍醐灌顶,既鼓励坚定了我对这把壶的信心,也增长了无形的知识量...
简言之,贴吧和直播间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不信也别全信,自己甄别...
后面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