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阳县
汉置瑕丘县;宋改曰瑕县,后改为嵫阳;明改嵫为滋,属山东兖州府;清因之;民国隶属济宁道。
治地
大县,八年二月降为中县。
县境
界址
东界曲阜,西界汶上,北界宁阳,东南界邹县,西南界济宁。
面积
一千七百方里有奇。
地势
平坦。
村庄
四百二十五。
重镇
新嘉驿;故县;歇马亭;高吴桥。
官署
镇守使署暨县署(即旧府署地址),规模均称宏敞,惟墙屋多有坍塌;
警察署,系租民房;
典狱署,亦破坏不堪。
人口
统计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人(据知事蒋寿形调查)。
男丁九万五千零九十丁;
女口七万二千二百八十口。
田亩
实在征粮田亩六千八百四十七顷三十七亩八分四厘七毫。
赋税
地丁五万八千一百零二元;
田赋附税五千八百一十元;
漕折一万三千五百零九元;
地方附捐四千七百六十九元;
烟丝税八十四元;
酒税二千九百六十六元;
课程一千零六十八元。
民情
善良民情朴厚,有古鲁之遗风;
恶劣懒惰柔懦,不善谋生;
贫富西乡较称富庶,泗河之滨常受水患,居民多贫;
婚嫁年龄多在十六七岁;
特性俭约。
警察
警区
城区设有警察所一。
名数
警佐二,巡长一,警士三十。
警款
常年经费七千八百吊文。
教育
学区
二十五。
学校
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 一;
县立师范讲习所 一;
高等小学校 二;
乙种蚕桑学校 一;
国民学校 八十四;
女子国民学校 一;
通俗图书馆(附设通俗讲演会) 一。
学款
常年学款九千零九十八元。
庙产、学田、附捐居多数,亦间有个人捐款者。(省立学款不在此内)
私塾
一百五十一处。
毕业人数
农业专校 八人;
甲种农校 三十人;
法政专校 六人;
法政讲习所 一人;
高等师范 四人;
师范完全科 二人;
师范公共科 三人;
初级师范 三人;
单级总所 五人;
单级分所 六十九人;
师范讲习所 二十七人;
高等学校本科 一人;
高等学校预科 三人;
第八中学 四人。
学龄儿童
一万二千六百四十八。
已入国民学校人数 一千一百五十;
已入代用国民学校人数 一千三百四十;
未入学校人数 一万零一百五十八。
农业
农会
县农会于民国二年八月成立。
农产
六谷为多,花生、红薯次之。
林业
旧有树四万六千七百三十株,城壕两岸、苇围、莲池坑新栽一万三千株,又北门外栽种数十株,多已成活。
蚕桑
全境约有桑树三万八千余株,乡民养蚕向用旧式,近由甲种农业学校蚕科竭力提倡,改用新法,故该邑蚕桑事业日见进步,每年出丝约三万余两云。
特别出产
北城所出烟叶,河庄所产大桃,均为特品。
工业
工厂
琴记雪茄烟工厂 一;
县立生生染织、木作兼造烟卷工厂 一;
春华包做军服工厂 一。
成绩均属优良,营业亦日见发达。
普通工业品
铁器;陶器;绸绫;小缎,行销湖北汉口,往年设庄三百余家,近来尚有百五十家;绉纱首帕;土布,全年约织十万余匹,销于本境及泰安、宁阳等县。
特别工业品
白玫瑰露酒;十五蒸大黄;鸡蛋粉;雪茄烟。
新发明物品
粉笔;葡萄酒。
商业
商会
县商会于民国四年五月改组成立。
商号
洋油公司 二;
转运公司 一;
鸡蛋粉公司 一;
养蚕公司 一;
银号 七;
布店 二十;
靴帽铺 八;
当典 一;
茶庄 十一;
药铺 十一;
酱园 十二;
酒店 四;
杂货铺 一百二十四;
油坊 十。
商业状况
交通便利,故商业颇形发达。
出入货品
输出品 烟草、花生、花生油、靛、蚕丝、椿芽、柿饼、席、首帕、绸绫、小缎;
输入品 洋油、洋线、洋靛、洋烛、火柴、盐、煤油、煤及其他杂货。
金融
东关有汇兑处一,金融尚称活动。
矿业
矿地及矿质
五金矿及煤矿,均无。惟城北五里许之琉璃厂地方,所出陶土可制琉璃,再城内多出硝卤,贫民恃此生活者颇多。
会所
劝学所
县教育会
孔道会
阅报所
交通
津浦铁路直贯城东,交通颇称便利。
城内设有邮局、电报局各一。
山川
嵫山在城西二十五里,为泰山支脉;
泗河发源于泗水县东泉林寺之黑虎泉下,经过曲阜注入本境,下游与运河会;
沂河发源于曲阜东南六十里之尼山,西流合洙水曲折北上,经过治东至金口坝入于泗。
古迹
陋巷井
柳下惠冢
太白楼
少陵台
泗水桥
兴隆塔
明钟楼、鼓楼
汉置瑕丘县;宋改曰瑕县,后改为嵫阳;明改嵫为滋,属山东兖州府;清因之;民国隶属济宁道。
治地
大县,八年二月降为中县。
县境
界址
东界曲阜,西界汶上,北界宁阳,东南界邹县,西南界济宁。
面积
一千七百方里有奇。
地势
平坦。
村庄
四百二十五。
重镇
新嘉驿;故县;歇马亭;高吴桥。
官署
镇守使署暨县署(即旧府署地址),规模均称宏敞,惟墙屋多有坍塌;
警察署,系租民房;
典狱署,亦破坏不堪。
人口
统计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人(据知事蒋寿形调查)。
男丁九万五千零九十丁;
女口七万二千二百八十口。
田亩
实在征粮田亩六千八百四十七顷三十七亩八分四厘七毫。
赋税
地丁五万八千一百零二元;
田赋附税五千八百一十元;
漕折一万三千五百零九元;
地方附捐四千七百六十九元;
烟丝税八十四元;
酒税二千九百六十六元;
课程一千零六十八元。
民情
善良民情朴厚,有古鲁之遗风;
恶劣懒惰柔懦,不善谋生;
贫富西乡较称富庶,泗河之滨常受水患,居民多贫;
婚嫁年龄多在十六七岁;
特性俭约。
警察
警区
城区设有警察所一。
名数
警佐二,巡长一,警士三十。
警款
常年经费七千八百吊文。
教育
学区
二十五。
学校
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 一;
县立师范讲习所 一;
高等小学校 二;
乙种蚕桑学校 一;
国民学校 八十四;
女子国民学校 一;
通俗图书馆(附设通俗讲演会) 一。
学款
常年学款九千零九十八元。
庙产、学田、附捐居多数,亦间有个人捐款者。(省立学款不在此内)
私塾
一百五十一处。
毕业人数
农业专校 八人;
甲种农校 三十人;
法政专校 六人;
法政讲习所 一人;
高等师范 四人;
师范完全科 二人;
师范公共科 三人;
初级师范 三人;
单级总所 五人;
单级分所 六十九人;
师范讲习所 二十七人;
高等学校本科 一人;
高等学校预科 三人;
第八中学 四人。
学龄儿童
一万二千六百四十八。
已入国民学校人数 一千一百五十;
已入代用国民学校人数 一千三百四十;
未入学校人数 一万零一百五十八。
农业
农会
县农会于民国二年八月成立。
农产
六谷为多,花生、红薯次之。
林业
旧有树四万六千七百三十株,城壕两岸、苇围、莲池坑新栽一万三千株,又北门外栽种数十株,多已成活。
蚕桑
全境约有桑树三万八千余株,乡民养蚕向用旧式,近由甲种农业学校蚕科竭力提倡,改用新法,故该邑蚕桑事业日见进步,每年出丝约三万余两云。
特别出产
北城所出烟叶,河庄所产大桃,均为特品。
工业
工厂
琴记雪茄烟工厂 一;
县立生生染织、木作兼造烟卷工厂 一;
春华包做军服工厂 一。
成绩均属优良,营业亦日见发达。
普通工业品
铁器;陶器;绸绫;小缎,行销湖北汉口,往年设庄三百余家,近来尚有百五十家;绉纱首帕;土布,全年约织十万余匹,销于本境及泰安、宁阳等县。
特别工业品
白玫瑰露酒;十五蒸大黄;鸡蛋粉;雪茄烟。
新发明物品
粉笔;葡萄酒。
商业
商会
县商会于民国四年五月改组成立。
商号
洋油公司 二;
转运公司 一;
鸡蛋粉公司 一;
养蚕公司 一;
银号 七;
布店 二十;
靴帽铺 八;
当典 一;
茶庄 十一;
药铺 十一;
酱园 十二;
酒店 四;
杂货铺 一百二十四;
油坊 十。
商业状况
交通便利,故商业颇形发达。
出入货品
输出品 烟草、花生、花生油、靛、蚕丝、椿芽、柿饼、席、首帕、绸绫、小缎;
输入品 洋油、洋线、洋靛、洋烛、火柴、盐、煤油、煤及其他杂货。
金融
东关有汇兑处一,金融尚称活动。
矿业
矿地及矿质
五金矿及煤矿,均无。惟城北五里许之琉璃厂地方,所出陶土可制琉璃,再城内多出硝卤,贫民恃此生活者颇多。
会所
劝学所
县教育会
孔道会
阅报所
交通
津浦铁路直贯城东,交通颇称便利。
城内设有邮局、电报局各一。
山川
嵫山在城西二十五里,为泰山支脉;
泗河发源于泗水县东泉林寺之黑虎泉下,经过曲阜注入本境,下游与运河会;
沂河发源于曲阜东南六十里之尼山,西流合洙水曲折北上,经过治东至金口坝入于泗。
古迹
陋巷井
柳下惠冢
太白楼
少陵台
泗水桥
兴隆塔
明钟楼、鼓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