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悬殊的兵力对比下,为何加拿大部队依然轻易败下阵来呢?
应该说加拿大人的进攻计划本身就存在问题。此战加拿大第25旅名义上出动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发动攻击,但实际上只有第2步兵团一个步兵营的四个连投入战斗,而这四个连在进攻中又被同时投入到四个不同的方面,显然是胃口太大,摊子铺得过开。真正用于攻击种子山主峰的只有第四连一个连。本来以一个旅打一个连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实战中在主峰正面双方的兵力却几乎旗鼓相当。分散使用兵力是兵家大忌,加拿大25旅的攻击因此显得华而不实,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老将罗宾汉旅长此战未免有些过于轻敌。加拿大人将这次战斗称为与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的交锋(first serious engagement)”。
攻击失败的加拿大旅得到命令,他们被要求迅速组织第二次攻击,夺取这个中国人在通往铁原道路上埋下的钉子。
吃了一次苦头的罗宾汉准将不敢再托大,这一次,他的作战部署异常谨慎。由于天气不好,得不到空军支援的加拿大军团在接下来两天多的时间里只能和中国守军进行零敲碎打式的战斗,直到6月2日凌晨才在美军配合下发动了下一次总攻。这一次,中国军队不再固守,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后,他们放弃了种子山主峰,6月2 日上午11时,加拿大第25旅终于夺得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战利品。
能够将敌军一个旅粘在阵地前整整三天,按照189师在铁原阻击战中的作战原则,这属于一次圆满完成任务的防御作战。如果不是欺负加拿大25旅作战经验不足,志愿军很少在一个要点上坚守这样长的时间。实际上,在铁原的防御作战中,大多数志愿军的阵地都是一次性的 – 顽强地对进攻敌军进行一次阻击,随后立即放弃,转移到附近的预备阵地等待下一次较量。
整个189师的防御正面,志愿军都在进行着这种令美军十分郁闷的战斗。
笔者曾拿了志愿军在铁原防御战中的作战经过给一位住在神户的国丅民党退休老将军看,请他作为老对手点评一下这场作战“共军”打得怎么样。这位出身桂系,为廖磊司令官做过手枪卫士的老将军,最为佩服的就是志愿军这条酷似“飞舞的链条”的防线。
他说,把部队分散到点上,而且顶一下就换地方,这种看不到一条真正防线的打法,一个连可以当几个连用。因为它打一仗就换一个地方,对手每次和它交手都要重新研究其阵地地形和布防,而研究明白了来打它,它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美国人和日本人打仗都是重视火力的,抗战的时候,日本陆军的炮打得半边天都是黑的,这边半边天又是红的。当时国丅民党守军最怕这样的炮击,缺乏意志的部队在阵地上不要说打,连呆也呆不住。美国军队的炮兵只怕比日军还要厉害,但是碰上这样的防守,大概大部分炮弹都要打到没人的地方去了。正常的防线,打蛇打七寸,你只要咬住一点突破了就可以撕开它,这样的防御阵地是个动态的,你根本不知道它的七寸在哪儿怎么打呢?抗战的时候国丅民党军队和日军打防御战,可是吃过大亏的。开始,是布置成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防线,一点突破就会全线溃败,后来,也有部分精锐部队改变打法,分成小部队据点死守,叫做“有一房守一房,有一屋守一屋”,那样损失可就大了,往往是守点的部队一打就是无人生还,一打就是无人生还。这个仗打得没希望,几次以后没开始打守军就要跑了。
我随口问了一句 – 抗战的时候国丅民党军队,是不是如果用这样的做法和日本人打,打一下撤一下,作战效果要好得多?
老先生想过之后摇摇头,说恐怕不行,那时据点死守都是规定谁丢了某某阵地杀谁的头,你允许他撤退转移,怎么督战呢?
在谈他的看法之前,老先生曾经先发了一点感慨。
他说,你看,这个守铁原(实际是铁原的前方阵地)的63军,有一个188师,一个189<0>师呢。当年广西也有这样两个师,188师和189师,也是打防御出了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