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U内胎的评价非常的两极分化,拥趸者说他轻量化、路感好,几千公里没质量问题;反对者说它质量垃圾、漏气易爆胎。所以TPU到底怎么样,只能自己用了才知道。
在更换GP5000的时候,同步更换了一对和博TPU,路感非常优秀。但当时只觉得是外胎的原因,内胎最多是锦上添花。这两条内胎的质量着实让我无语。前胎漏气速度爆表,100胎压,三天后大概只有60。后胎气密性还可以,一周打一次,但是气门芯漏气,需要拧的很紧才行。
于是把前轮换成了正新云,发现气密性依然一般,大概一周打一次气,跟后轮的TPU差不多,并且路感也有差距,体现在路感的清晰度和绵软感上,并且胎噪听起来更闷。
因此在更换high road的时候,直接换了玛吉斯0.8的丁基胶内胎,这下气密性好了很多,但是拖脚感和路感都有很大的折扣,只得又把high road上的前后轮分别换成了thinkrider和wanban的TPU,路感又回到了熟悉的感觉。
目前的思路是,前后哪个气密性好就留哪个,最终用留下来的品牌
。
在更换GP5000的时候,同步更换了一对和博TPU,路感非常优秀。但当时只觉得是外胎的原因,内胎最多是锦上添花。这两条内胎的质量着实让我无语。前胎漏气速度爆表,100胎压,三天后大概只有60。后胎气密性还可以,一周打一次,但是气门芯漏气,需要拧的很紧才行。
于是把前轮换成了正新云,发现气密性依然一般,大概一周打一次气,跟后轮的TPU差不多,并且路感也有差距,体现在路感的清晰度和绵软感上,并且胎噪听起来更闷。
因此在更换high road的时候,直接换了玛吉斯0.8的丁基胶内胎,这下气密性好了很多,但是拖脚感和路感都有很大的折扣,只得又把high road上的前后轮分别换成了thinkrider和wanban的TPU,路感又回到了熟悉的感觉。
目前的思路是,前后哪个气密性好就留哪个,最终用留下来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