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社吧 关注:137贴子:112,925

回复:有形与无形缺失环节之之先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举例:若某人德行有问题,行为不当。那其人的神,气,精都有问题。这时若教他无念。则神与气精分离。气,能量与精的形质都无处理。这样就是方向不对。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1-28 14:59
回复
    举例:反例子,比如行为有问题,不去纠正,贸然教以心性本空。或是当诵咒念经,则失误的能量不能返回。压力无处释放。精,气都无从反回主体。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1-28 15:03
    回复
      2025-08-07 09:55: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或是以某种理念的名义调低责任感,比如:你那时不知道,你是被迫的。这样能量无从返回。态度也不会端正,是气不合神。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1-28 15:05
      回复
        举例子:有报告说看人身是一种影的形态,而影即为形质本身,因为遮蔽光明所以呈暗相,但人又必须以此为基础起修。因为身为神舍,神从气行。气以精养。所以有形为后天之精。本文只从谈平常开始,先天之精从神炁。不是眼可见。就不谈。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1-28 15:43
        回复
          本文中的精,指有形的结构,能承载神气的结构,也就是科学上说的基因类,生物的物质。有些主观的态度有违逆规则,所以得到的精微构造会有缺陷。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各种缺陷。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1-28 17:58
          回复
            举例,主观以私利侵入别的领地,会表现为自身之体力被削弱。这也是神气精的转化一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5-01-28 18:05
            收起回复
              万事有本末,起于无形,气相碍与互渗结成有形世界。所以神气有紧松,生死为站亭。以此而说,人求智力与求全解都是不中宗旨。未明题中之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5-01-31 17:50
              回复
                凡事不可求诸于心,因为心为诸端之会。有主持之权而无自省之意,当求以心使气,以气移精,付诸行事,返辅心君。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5-01-31 17:54
                回复
                  2025-08-07 09:49: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意思白话说就是:想追求一个原初的无染的本性是没了解主观与身体,与世界的关系。本是互动的关系,主观何尝能离开行为至世界的反馈而成长。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1-31 17:58
                  回复
                    举例,比如一个人到子时睡觉,是一种心使气使精,他子时练功又是一种,打盘坐是一种使精,跨鹤坐是一种使精。种种不同。人之所以有生死是气与精分离。白话就是能量与物质分开了。分开了主观觉得是一种休息。有些机能暂时不运行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1-31 18:22
                    回复
                      气必舍于精,如每月阴历初一至十五,随月相不同,气息而有不同分量的阴阳属性。或见有精气之灵者必栖于动植之上。以汲其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5-01-31 21:14
                      回复
                        涣散的称为阳,收敛的称为阴,万物由散开的微粒或收敛的形成。但是收敛的再好,也不是连续不断的存有。所以世上最为珍贵的莫过于连续者。也就是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最低层称为精。紧密联系。


                        IP属地:重庆27楼2025-02-23 17:03
                        回复
                          人求生,有所求而不得的极致,会产生阴阳之屑,也就是微生物,这也是心的余味,虽目不可见,又会随时自行变异。


                          IP属地:重庆28楼2025-03-01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