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盲狙一副耳机后发现不符合预期后的调整思路,欢迎讨论
大前提:什么样的耳机有“折腾”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先明确我想要的是一副什么样的耳塞,以我本次的心路历程为例,我想买一副性价比高素质不错,调音上偏器乐,但流行不至于听不下去的耳机。在一定了解后盲狙了艾利和zero1,但发现它不能完美契合我的需求那么它行在什么地方,不行在什么地方,这是决定我要是留下它折腾一下还是直接出掉首先是这副塞子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zero1的弦乐表现就是它让我有留下它的欲望,太好听了!除此之外,素质也能满足我的要求。那么缺点就是低频量少,和低频质感不佳(一定要关注第一印象),注意还有一点,塞子整体的声音表现不能和你的预期偏差太大,所有的调整能起的作用都是细微的,即使是累计下来也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比如说你不可能把一条偏上盘的塞子变成重低音的bass head。
总而言之,你想开始折腾一条塞子的动机就是:素质过关,声音上有喜欢的地方,预期有足够的调整空间达到目标(如何设置预期就要看个人的听音和玩过的器材经验了)和其他(例如外观很喜欢,二手折价太大等因素)那么可折腾的因素我主要关注在三个方面:佩戴,耳套和线材
为什么不讨论前端,因为前端的更换成本太高且同素质下更换前端所起的作用我认为比更换合适耳套的差不太多。
第一影响是耳套,一个合适的耳套对塞子的作用是显著的,可以说换套如换塞。例如在zero1上,我在观察原配件时发现了开声低频残的根源—原装耳套的开口太大,导致低频逸散过快且不凝聚,所以拿手上hs1300ss的原装套换了一下,发现低频的量感和质感有明显的提升!如果说原先低频表现只能达到我预期的百分之五十,那么更换耳套后能够拉到百分之七十。后来又搞了副黄铜导管套又有提升,但黄铜套确实不便宜,看个人能否接受。
下一步就是调整佩戴,关注点在于耳机入耳深度和稳固,这一点对于吃佩戴的塞子也是相当关键的。我刚开始佩戴,第一反应是单元的尖尖斜向下,导致三频的分布有点奇怪。在观察官方的宣传图和结合自己的耳型,得出合适的佩戴角度应该是尖尖向前,底边尽量与地面平行,才能获得最舒适的佩戴和相对正常的声音表现。还有耳挂的影响,耳挂应当尽量贴合耳朵和皮肤,尽量不影响单元的稳固,这一点原线就做的不好,因此我去除了耳挂的塑料外圈以保证贴合。
最后在硬件上能对声音有影响的就是线材了,我是支持线材材质对声音有可闻影响,但反对过于高价的线材。两千元以下的塞子我觉得线材上的投入不应该超过耳机的一半,不管多好的塞子在线材上的投入都不应该超过一千。线材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原线且对症下药。在上述所有的调整之后,zero1剩余的问题还有如下:低频还有一点点少,低频比较混浊,高频略微有点亮。那么我对线材的选择就是削高补低,改善清晰度。zero1的原线是铜镀银,那么我基于这些信息可以去选择纯铜材质的线材,这里尽量选择自己去听。去了趟知音堂,试了下磐promini,对中频的清晰度和消解低频的混沌感有一定帮助,但所起的作用不大于更换黄铜套,而且这条线的价格对于这副耳机来说有点小高,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以上就是我本人对于zero1的折腾过程,但是记住,对一副塞子的折腾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达到本质性的改变,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折腾后能勉强满足自己,但最后肯定还是要换的,但折腾的过程也是玩hifi的乐趣之一






大前提:什么样的耳机有“折腾”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先明确我想要的是一副什么样的耳塞,以我本次的心路历程为例,我想买一副性价比高素质不错,调音上偏器乐,但流行不至于听不下去的耳机。在一定了解后盲狙了艾利和zero1,但发现它不能完美契合我的需求那么它行在什么地方,不行在什么地方,这是决定我要是留下它折腾一下还是直接出掉首先是这副塞子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zero1的弦乐表现就是它让我有留下它的欲望,太好听了!除此之外,素质也能满足我的要求。那么缺点就是低频量少,和低频质感不佳(一定要关注第一印象),注意还有一点,塞子整体的声音表现不能和你的预期偏差太大,所有的调整能起的作用都是细微的,即使是累计下来也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比如说你不可能把一条偏上盘的塞子变成重低音的bass head。
总而言之,你想开始折腾一条塞子的动机就是:素质过关,声音上有喜欢的地方,预期有足够的调整空间达到目标(如何设置预期就要看个人的听音和玩过的器材经验了)和其他(例如外观很喜欢,二手折价太大等因素)那么可折腾的因素我主要关注在三个方面:佩戴,耳套和线材
为什么不讨论前端,因为前端的更换成本太高且同素质下更换前端所起的作用我认为比更换合适耳套的差不太多。
第一影响是耳套,一个合适的耳套对塞子的作用是显著的,可以说换套如换塞。例如在zero1上,我在观察原配件时发现了开声低频残的根源—原装耳套的开口太大,导致低频逸散过快且不凝聚,所以拿手上hs1300ss的原装套换了一下,发现低频的量感和质感有明显的提升!如果说原先低频表现只能达到我预期的百分之五十,那么更换耳套后能够拉到百分之七十。后来又搞了副黄铜导管套又有提升,但黄铜套确实不便宜,看个人能否接受。
下一步就是调整佩戴,关注点在于耳机入耳深度和稳固,这一点对于吃佩戴的塞子也是相当关键的。我刚开始佩戴,第一反应是单元的尖尖斜向下,导致三频的分布有点奇怪。在观察官方的宣传图和结合自己的耳型,得出合适的佩戴角度应该是尖尖向前,底边尽量与地面平行,才能获得最舒适的佩戴和相对正常的声音表现。还有耳挂的影响,耳挂应当尽量贴合耳朵和皮肤,尽量不影响单元的稳固,这一点原线就做的不好,因此我去除了耳挂的塑料外圈以保证贴合。
最后在硬件上能对声音有影响的就是线材了,我是支持线材材质对声音有可闻影响,但反对过于高价的线材。两千元以下的塞子我觉得线材上的投入不应该超过耳机的一半,不管多好的塞子在线材上的投入都不应该超过一千。线材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原线且对症下药。在上述所有的调整之后,zero1剩余的问题还有如下:低频还有一点点少,低频比较混浊,高频略微有点亮。那么我对线材的选择就是削高补低,改善清晰度。zero1的原线是铜镀银,那么我基于这些信息可以去选择纯铜材质的线材,这里尽量选择自己去听。去了趟知音堂,试了下磐promini,对中频的清晰度和消解低频的混沌感有一定帮助,但所起的作用不大于更换黄铜套,而且这条线的价格对于这副耳机来说有点小高,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以上就是我本人对于zero1的折腾过程,但是记住,对一副塞子的折腾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达到本质性的改变,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折腾后能勉强满足自己,但最后肯定还是要换的,但折腾的过程也是玩hifi的乐趣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