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枚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认为,这枚戳是由于高桥镇特殊的邮务和行政隶属关系而产生的,可以视为一枚特殊的“准邮区戳”。首先我们要厘清高桥镇的历史沿革:1910年,置高桥乡,隶属宝山县;1928年,划入上海特别市,改为高桥区,行政关系至此隶属于上海。但是,高桥的邮务隶属关系在1928年以后却仍然属于江苏。据《川沙县志》记载,“民国6年(1917年)高桥镇设代办所,民国21年(1932年)设三等邮局,服务范围包括高桥镇和附近地区。至1949年境内有川沙、高桥镇两个自办邮局。”严峰编著的《上海邮政局所日戳图谱》记载,“1926年,(高桥邮政机构)由宝山邮局划归川沙邮局管辖”。可见,高桥镇的邮务隶属关系在民国后期一直属于川沙,直到1951年才改称郊区局并入上海市。事实上,民国30年代及之前的高桥镇邮戳,上格都是“江苏”,直到40年代才出现我们所研究的“江苏(上海)高桥镇”戳,而1951年以后,戳名就变成了“上海高桥镇”。
既然川沙县属于江苏行政区划,那么,高桥镇的邮戳上出现“江苏”两字也说得通。至于戳上的“上海”,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如前述杨林所言,为了区别两个不同“高桥”之用,毕竟本文研究的高桥镇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上海;二是可以理解为“上海邮区”的概念,因高桥镇(以及川沙县)都属于上海邮区,而另一个高桥镇则属于江苏邮区。所以,笔者的结论是,这是由于特殊的隶属关系而产生的一枚双地名戳或者“准邮区戳”。
既然川沙县属于江苏行政区划,那么,高桥镇的邮戳上出现“江苏”两字也说得通。至于戳上的“上海”,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如前述杨林所言,为了区别两个不同“高桥”之用,毕竟本文研究的高桥镇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上海;二是可以理解为“上海邮区”的概念,因高桥镇(以及川沙县)都属于上海邮区,而另一个高桥镇则属于江苏邮区。所以,笔者的结论是,这是由于特殊的隶属关系而产生的一枚双地名戳或者“准邮区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