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099贴子:10,062,240
  • 10回复贴,共1

红楼梦评论(再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25-01-05 13:10回复
    再版说明:再版中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改


    IP属地:广东2楼2025-01-05 13:11
    回复
      2025-07-31 04:37: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红楼梦评论(再版)
      作者:只能偷着乐
      2025年1月5日


      IP属地:广东3楼2025-01-05 13:12
      回复
        【一】
        公元1791年,文学出版家程伟元和学子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本书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均为文学虚构,本书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封建社会”。在那个时代,子女婚姻听命于父母,个人没有发言权,在封建顽固势力眼中,自由恋爱的女子被认为是“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小说中,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真心相爱,但是,贾府的“一家之长”、林黛玉的外祖母、贾宝玉的祖母也就是贾母发觉林黛玉的举止不符合礼教的规范,在贾宝玉的婚配人选上放弃了林黛玉,选择了薛宝钗。林黛玉无意中听到贾宝玉与薛宝钗即将成亲的消息,多年的心病被触发,先是神情恍惚,继而吐了一口血晕倒在地,最终,在宝玉娶亲的那个夜晚,在远远传来的鼓乐声中孤独地死去。林黛玉恨贾宝玉无情,其实贾宝玉恰恰是最不值得她恨的人,但如果不能去恨贾宝玉,她又能去恨谁呢,林黛玉含恨而逝实际上是对封建压迫的控诉。同时,小说主人公被塑造成一个本性善良但也存在严重缺陷的人,对林黛玉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后四十回中,小说主人公的思想和性格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林黛玉之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推动了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众所周知,家庭和社会为小说主人公制订的人生道路是读书进举,卦妻荫子,在大结局中,小说主人公参加了科举考试取得了功名,随即追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其性质是一种反叛,对封建社会的反叛。薛宝钗则是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当时,薛蟠再一次惹上人命官司,薛家急需贾政在官场上的人脉来救薛蟠的命,当贾家提出让薛宝钗为贾宝玉冲喜时,薛姨妈无法拒绝,为了救哥哥的命,薛宝钗默默应下了这桩并非自己意愿且极不公平的婚姻,事实上牺牲了自己。小说作者给予林黛玉、薛宝钗深深的同情,明确主张人的个性和个人意愿应该得到尊重,反对封建压迫。


        IP属地:广东4楼2025-01-05 13:12
        回复
          【二】
          清末民初,“考证学”诞生了(名为考证实为穿凿附会),“考证学家”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传,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雪芹”,“考证学家”为“曹雪芹”打造的人设是落魄王孙,“曹雪芹”的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家庭兴衰。


          IP属地:广东5楼2025-01-05 13:13
          回复
            【三】
            自红楼梦问市以来,绝大多数读者只把这部作品当做“日常文”或者叫做“日常类小说”来看,“日常文”是一种以小说人物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类型。


            IP属地:广东6楼2025-01-05 13:13
            回复
              【附录一】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这个诞生了红楼梦的国度,歪曲、抹黑和丑化薛宝钗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和“政治正确”,人们对薛宝钗最大的反感出自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走科举之路,人们指责薛宝钗是拜金主义者,指责薛宝钗暗中谋求“夫荣妻贵”。在如何看待薛宝钗这一人物的问题上,人们对某一特定阶级的仇视心理表现得分外明显。


              IP属地:广东7楼2025-01-05 13:13
              回复
                【附录二】
                前文说到小说主人公被塑造成一个本性善良但也存在严重缺陷的人,所说的严重缺陷指的是巨婴人格,“禄蠹论”的性质是抢占道德制高点,小说主人公卖弄的一个小聪明,给他自己偷懒逃学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这也叫反封建,那么,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算什么。)


                IP属地:广东8楼2025-01-05 13:13
                回复
                  2025-07-31 04:31: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附录三】
                  “还泪说”的意思是女子先天就受了男子的“灌溉之恩”,因此女子一出生就被注定背负着债务必须以人的一生来偿还,为了报答男子的“灌溉之恩”而生,为了报答男子的“灌溉之恩”而死。在小说后四十回中,愚昧的“还泪说”被明确否定。


                  IP属地:广东9楼2025-01-05 13:14
                  回复
                    【附录四】
                    前文说到红楼梦故事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建立在礼教之上的等级社会,贾母及其子孙后辈,包括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位居金字塔尖的地位,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礼教是统治阶级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而制定的道德律令和行为准则,要求下位者服从于上位者的意志,小说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的主奴制度是一个例子。小说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以男性为中心,强调男性优越性和主导地位的现象,是另一个例子。子女婚姻听命于父母是第三个例子,对于自由恋爱的女子,贾母的态度十分严厉:“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贾母发觉宝黛爱情以后,为了维护礼教,维护封建制度,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不惜将宝黛拆散。


                    IP属地:广东10楼2025-01-05 13:15
                    回复
                      (●'◡'●)


                      IP属地:广东11楼2025-01-05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