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雨悔基拉的经历,的确很厉害,中北有很多牛人,不管是一开始就努力学习的大佬,还是后来奋起直追的打工人,都在毕业后多年,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作为菜鸟,被雨悔基拉打了鸡血,也来分享下转型经历。
我16年毕业,大学玩了四年,毕业狗屁不会,考研也完蛋,17年进入长城,借着中北是个重点大学的名头,可以选择车辆的性能部门,当时自动驾驶刚刚兴起,由于我什么都不会,心里总觉得不如人,不敢冲,选择了运动性能,同时开始有了对高学历的强烈羡慕。
长城期间,舍友是西安理工毕业,他阴差阳错选择了自动驾驶,在一年后开始起飞,17年底进入部门,19年初就可以找年薪30多的工作,我那个时候一个月5000大洋,那时候我觉得自动驾驶才是未来。
19年舍友挑选工作时,我也想换岗位,他的面试一天好几个,我投的简历全部石沉大海,从19年年初,到20年年底,两年时间总共给我联系的只有六七家公司,给面试机会的,只有三四家,我一开始天真的以为是投简历方式不对,后来才知道,就是太菜,而且运动性能属于夕阳产业。当时的两大热点,是新能源和自动驾驶。
作为菜鸟,被雨悔基拉打了鸡血,也来分享下转型经历。
我16年毕业,大学玩了四年,毕业狗屁不会,考研也完蛋,17年进入长城,借着中北是个重点大学的名头,可以选择车辆的性能部门,当时自动驾驶刚刚兴起,由于我什么都不会,心里总觉得不如人,不敢冲,选择了运动性能,同时开始有了对高学历的强烈羡慕。
长城期间,舍友是西安理工毕业,他阴差阳错选择了自动驾驶,在一年后开始起飞,17年底进入部门,19年初就可以找年薪30多的工作,我那个时候一个月5000大洋,那时候我觉得自动驾驶才是未来。
19年舍友挑选工作时,我也想换岗位,他的面试一天好几个,我投的简历全部石沉大海,从19年年初,到20年年底,两年时间总共给我联系的只有六七家公司,给面试机会的,只有三四家,我一开始天真的以为是投简历方式不对,后来才知道,就是太菜,而且运动性能属于夕阳产业。当时的两大热点,是新能源和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