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开示 — 戒律的守持
尊圣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中文开示问答
戒律的守持 & 每日必须修行的功课
开示: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邬金钦列多杰
时间:2009年6月27日
翻译:西热
文字整理:噶玛吉手
【噶玛噶举中国论坛】编辑组参考整理自生命电视台视频
问:有关出家戒和在家戒的守持?
答:一般佛陀所规定的戒律,比如在《毗奈耶经》中有很多戒律大部分是针对僧众而规定的,并不针对在家人,只有极少数的一些才是针对在家人而规定的。如对于在家男女而言,没有不能触摸僧众的戒律,但是对僧众有一条戒律是不能以贪心碰触在家男女。
不过如果自己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也可以这样做,守护根门不要起无理不清作意,就是为了避免起烦恼,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总之如果有意义的话,保持一些距离比较好。不过在佛陀所规定的戒律中,僧众有规定不能碰触异性,可是对在家人没有这种戒律。
在律藏里面所制定的男、女出家众的戒律有不可以贪欲心来接触别人的肢体,在家弟子没有制定这样的规矩,但是你知道师父们有这样的规矩,你怀着关心或尊重他们持戒的心,跟师父保持一定距离也很好。
另外虽然在家弟子没像出家弟子那么多的戒律,但由于我们贪念欲望的烦恼很强大,强烈到自己无法克制的时候,我们想些办法远离那些容易引起烦恼的外缘,这样对自身的修行与对治烦恼的修为上都会有帮助。
就象义净法师在《南海寄归》里所记载,他去天竺时到过一个寺院,那里有个法师比较特别,他不跟女人说话,甚至他的母亲或者他的亲戚来的时候也就碰一碰面不说话,然后他就到里面去了。
义净觉得奇怪就问他:佛并没有在律藏里制定不可以跟女人说话的戒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义净说:他知道佛没有这样的制定,他因为自身的原因必须要这样做才能远离烦恼和欲望,他认为这样对他的修行有帮助,所以他自己定了这么一个规矩。这就代表有些戒条、规矩佛陀没有在律藏里规定,但我们为了自身的修行,自己可以制定一些规矩,帮助我们远离烦恼,但是要看自己的根器跟能力。
另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听说出家的功德,但很少听说守持在家居士戒居家修行的功德,觉得比不过出家的功德。
现在不是要比较,但是我觉得真正守持在家居士戒在生活当中能够好好的修行,这个人就是世间跟出世间都具备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出家人是一定要远离世间,但是很多出家人自身的修行不够,当有很多的障碍跟欲望引诱时,有些出家人会还俗。
但在家居士受五戒后还可以有家人、有伴侣,所以比起出家戒就比较容易守持在家戒。五戒也是佛陀制定的戒律,是佛法最基本的根基,受五戒后我们已经具备这个佛法的根基,不需要离开家庭或世间也可以好好的修行。
以前有位在家的弟子,他在家修行后证得阿罗汉果,佛陀亲说这个人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是是得道者,是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阿罗汉、真正的比丘、真正的比丘尼。所以我们能够在家很好的修行,不退转的继续去闻、思、修,这样最后会得到跟出家人同样的果位。在家居士是很有希望这样的,而且比较容易多做功德。
尊圣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中文开示问答
戒律的守持 & 每日必须修行的功课
开示: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邬金钦列多杰
时间:2009年6月27日
翻译:西热
文字整理:噶玛吉手
【噶玛噶举中国论坛】编辑组参考整理自生命电视台视频
问:有关出家戒和在家戒的守持?
答:一般佛陀所规定的戒律,比如在《毗奈耶经》中有很多戒律大部分是针对僧众而规定的,并不针对在家人,只有极少数的一些才是针对在家人而规定的。如对于在家男女而言,没有不能触摸僧众的戒律,但是对僧众有一条戒律是不能以贪心碰触在家男女。
不过如果自己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也可以这样做,守护根门不要起无理不清作意,就是为了避免起烦恼,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总之如果有意义的话,保持一些距离比较好。不过在佛陀所规定的戒律中,僧众有规定不能碰触异性,可是对在家人没有这种戒律。
在律藏里面所制定的男、女出家众的戒律有不可以贪欲心来接触别人的肢体,在家弟子没有制定这样的规矩,但是你知道师父们有这样的规矩,你怀着关心或尊重他们持戒的心,跟师父保持一定距离也很好。
另外虽然在家弟子没像出家弟子那么多的戒律,但由于我们贪念欲望的烦恼很强大,强烈到自己无法克制的时候,我们想些办法远离那些容易引起烦恼的外缘,这样对自身的修行与对治烦恼的修为上都会有帮助。
就象义净法师在《南海寄归》里所记载,他去天竺时到过一个寺院,那里有个法师比较特别,他不跟女人说话,甚至他的母亲或者他的亲戚来的时候也就碰一碰面不说话,然后他就到里面去了。
义净觉得奇怪就问他:佛并没有在律藏里制定不可以跟女人说话的戒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义净说:他知道佛没有这样的制定,他因为自身的原因必须要这样做才能远离烦恼和欲望,他认为这样对他的修行有帮助,所以他自己定了这么一个规矩。这就代表有些戒条、规矩佛陀没有在律藏里规定,但我们为了自身的修行,自己可以制定一些规矩,帮助我们远离烦恼,但是要看自己的根器跟能力。
另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听说出家的功德,但很少听说守持在家居士戒居家修行的功德,觉得比不过出家的功德。
现在不是要比较,但是我觉得真正守持在家居士戒在生活当中能够好好的修行,这个人就是世间跟出世间都具备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出家人是一定要远离世间,但是很多出家人自身的修行不够,当有很多的障碍跟欲望引诱时,有些出家人会还俗。
但在家居士受五戒后还可以有家人、有伴侣,所以比起出家戒就比较容易守持在家戒。五戒也是佛陀制定的戒律,是佛法最基本的根基,受五戒后我们已经具备这个佛法的根基,不需要离开家庭或世间也可以好好的修行。
以前有位在家的弟子,他在家修行后证得阿罗汉果,佛陀亲说这个人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是是得道者,是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阿罗汉、真正的比丘、真正的比丘尼。所以我们能够在家很好的修行,不退转的继续去闻、思、修,这样最后会得到跟出家人同样的果位。在家居士是很有希望这样的,而且比较容易多做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