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隔几天又迎来一次6级风,这次全场安静许多,只放冲天追了。而我这本不打算放板鹰的薄弱意志外加两次放飞成功燃起的还未消失殆尽的激情成功又被伙伴们怂恿了起来。
开始照常,顺利过了河道乱风层(大概1-200米),阵风强烈,还是不稳,继续到了300米,感觉稳了许多。想着跟上次一样继续放更长也许更稳,几乎没有停顿一口气到了800米,等鹰拔起来后发觉不对劲,线向南拐了一大弯又被拉向东边,鹰非但拔不动了而且在整体向左倾的状态下全场乱摆。这时明白过来了:高空乱风层!同时伴随强烈阵风!!这可是800米,天知道栽到哪里,明摆着出事的节奏啊,慌得一批。
跟全场伙伴沟通后,果断装电机,他们各自收线尽量给我留足摆动空间。随着1档缓慢收线,拉力15kg起步往上飚,风也越来越强烈,看着屏幕收线需时45分钟,冷汗下来了,这一堂课咋熬啊,冷静了下,调整方位继续干,收线过程基本是全场走动,从场子最北走到了最南(大概100米),沿线方向也不时的前后调整(最大也就30米调整空间),随着700 600一点点收回,中间不时的停机观察状态,到600左右时突然左偏扎了下去,赶紧停机往前跑,发现没用,放了一点线。也没用,只能听天由命,眼看鹰已经快到河对岸树尖高度时,又翻了起来,感谢苍天!没几秒就又拔到了初始高度,俩小伙伴干脆去河对岸桥洞底下蹲着等栽了第一时间捡,避免出事~
这次收了还不到100米,惊险再次来临,又一次左扎,我依然迅速跑到了最前方,这次没有放线,只是尽量朝右走动等待翻起,眼瞅线搭对岸杨树上了还没起(搭线处距离我得有2-300米远)。真的兄弟们,冷汗直冒啊!终于不孚众望,在最后一刻鹰再次拔地而起,不过线还在对岸树上,满是汗的手再次按下启动收线,线在风筝和轮子共同作用力下“瞪”的一声弹了起来,伴随着还有飞起的断枝。。
这次以后随着一点点收回,拐向南的线也一点点的直了,鹰也从东到东南再到南划过了大半个场子,跟上课一样45分~30分钟最难熬,到了400米高度明显稳了很多,紧张的心情也缓解不少,边收边总结,乱风也大致搞明白了:大概300米以下是偏北风,3-400米是西北,400米以上是西北+西 ,看着弧形的总线,再想象下天上鹰的提线被扭曲的姿态。。。
伴随着期间一点可以忽略的小插曲,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在显示49分钟(加上停顿的时间,一共得奋战一小时以上)的时候顺利收到了眼前,颤抖的小手拿着失而复得小鹰,那感觉。。认真检查着丝毫未损的筝面,再想想我那战损的滑翔机。。拆杆时,腿软绊了一下踩到了筝面留了个小洞,本就复杂的心情又加了心疼~此时的风依然很强烈,仿佛在说:小样儿,好在及时收回的决定是正确的!
桥洞下冻的直嘚瑟的小伙伴归队,没出力却“热”的冒汗的我也回到集结处,老爷子直拍大腿:真是能抗啊,又没拍视频吧。。。
最后总结下大风放板鹰的几点注意,也许才放了3次的经验不值一提,但确实次次大风,惊险不断:
1.一定选择对的鹰,不能说再多了,有广告嫌疑。
2.如何突破低空乱风层就不说了,当到达高空感觉开始稳定后,如果还想放线,切忌太快,应该以最大30米为单位试探出线,同时观察鹰和线的状态,一旦发现不在一条线上了马上得停,同时慢慢收到线基本不拐弯。一定得清楚鹰和冲天追不同,同样线长鹰更容易拔高,就更容易碰到高空乱风层,而且抗乱风的能力跟风筝尾巴长度有很大的关系。。。
3.发现鹰的状态不对决定大幅收线时,最好先通知同场伙伴,或收或避配合起来。再次感谢本场伙伴!
4.重点说下单偏扎头处理,个人经验是首先停止收线往前跑,如果看到能翻起,这时再配合适当放线能加快重新拔高进度。如果跑或者试探放线丝毫不起作用,此刻一定要停止放线,尽量朝扎头相反方向走动,同时找前方平坦的空间,等待下扎到一定高度后重新翻起的机会。这时如果线因迅速降低而挂到前方障碍物,那危险系数至少翻番。如果把放线错当救命稻草的话,鹰只可能会离你越来越远,危险也越高,最终深入乱风层后将无力回天。
5.(绝非广告)真的庆幸我有改装的电机,帮我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能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天上的风筝和线上,将体力用在灵活跑位(需要体力的地方有:找前方有空隙的合适位置、躲避障碍物、为腾出前方空间需要在稳定时不断拖轮走到后方、配合鹰姿态左右移动等) 同时伴随程序反馈的距离 拉力 剩余时长等数据提醒或者安抚着紧张的心情。
6.非嘚瑟大风不要放板鹰(此处重复三次)!!! 环境自不必说,实力、运气、好的伙伴缺一不可~


开始照常,顺利过了河道乱风层(大概1-200米),阵风强烈,还是不稳,继续到了300米,感觉稳了许多。想着跟上次一样继续放更长也许更稳,几乎没有停顿一口气到了800米,等鹰拔起来后发觉不对劲,线向南拐了一大弯又被拉向东边,鹰非但拔不动了而且在整体向左倾的状态下全场乱摆。这时明白过来了:高空乱风层!同时伴随强烈阵风!!这可是800米,天知道栽到哪里,明摆着出事的节奏啊,慌得一批。
跟全场伙伴沟通后,果断装电机,他们各自收线尽量给我留足摆动空间。随着1档缓慢收线,拉力15kg起步往上飚,风也越来越强烈,看着屏幕收线需时45分钟,冷汗下来了,这一堂课咋熬啊,冷静了下,调整方位继续干,收线过程基本是全场走动,从场子最北走到了最南(大概100米),沿线方向也不时的前后调整(最大也就30米调整空间),随着700 600一点点收回,中间不时的停机观察状态,到600左右时突然左偏扎了下去,赶紧停机往前跑,发现没用,放了一点线。也没用,只能听天由命,眼看鹰已经快到河对岸树尖高度时,又翻了起来,感谢苍天!没几秒就又拔到了初始高度,俩小伙伴干脆去河对岸桥洞底下蹲着等栽了第一时间捡,避免出事~
这次收了还不到100米,惊险再次来临,又一次左扎,我依然迅速跑到了最前方,这次没有放线,只是尽量朝右走动等待翻起,眼瞅线搭对岸杨树上了还没起(搭线处距离我得有2-300米远)。真的兄弟们,冷汗直冒啊!终于不孚众望,在最后一刻鹰再次拔地而起,不过线还在对岸树上,满是汗的手再次按下启动收线,线在风筝和轮子共同作用力下“瞪”的一声弹了起来,伴随着还有飞起的断枝。。
这次以后随着一点点收回,拐向南的线也一点点的直了,鹰也从东到东南再到南划过了大半个场子,跟上课一样45分~30分钟最难熬,到了400米高度明显稳了很多,紧张的心情也缓解不少,边收边总结,乱风也大致搞明白了:大概300米以下是偏北风,3-400米是西北,400米以上是西北+西 ,看着弧形的总线,再想象下天上鹰的提线被扭曲的姿态。。。
伴随着期间一点可以忽略的小插曲,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在显示49分钟(加上停顿的时间,一共得奋战一小时以上)的时候顺利收到了眼前,颤抖的小手拿着失而复得小鹰,那感觉。。认真检查着丝毫未损的筝面,再想想我那战损的滑翔机。。拆杆时,腿软绊了一下踩到了筝面留了个小洞,本就复杂的心情又加了心疼~此时的风依然很强烈,仿佛在说:小样儿,好在及时收回的决定是正确的!
桥洞下冻的直嘚瑟的小伙伴归队,没出力却“热”的冒汗的我也回到集结处,老爷子直拍大腿:真是能抗啊,又没拍视频吧。。。
最后总结下大风放板鹰的几点注意,也许才放了3次的经验不值一提,但确实次次大风,惊险不断:
1.一定选择对的鹰,不能说再多了,有广告嫌疑。
2.如何突破低空乱风层就不说了,当到达高空感觉开始稳定后,如果还想放线,切忌太快,应该以最大30米为单位试探出线,同时观察鹰和线的状态,一旦发现不在一条线上了马上得停,同时慢慢收到线基本不拐弯。一定得清楚鹰和冲天追不同,同样线长鹰更容易拔高,就更容易碰到高空乱风层,而且抗乱风的能力跟风筝尾巴长度有很大的关系。。。
3.发现鹰的状态不对决定大幅收线时,最好先通知同场伙伴,或收或避配合起来。再次感谢本场伙伴!
4.重点说下单偏扎头处理,个人经验是首先停止收线往前跑,如果看到能翻起,这时再配合适当放线能加快重新拔高进度。如果跑或者试探放线丝毫不起作用,此刻一定要停止放线,尽量朝扎头相反方向走动,同时找前方平坦的空间,等待下扎到一定高度后重新翻起的机会。这时如果线因迅速降低而挂到前方障碍物,那危险系数至少翻番。如果把放线错当救命稻草的话,鹰只可能会离你越来越远,危险也越高,最终深入乱风层后将无力回天。
5.(绝非广告)真的庆幸我有改装的电机,帮我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能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天上的风筝和线上,将体力用在灵活跑位(需要体力的地方有:找前方有空隙的合适位置、躲避障碍物、为腾出前方空间需要在稳定时不断拖轮走到后方、配合鹰姿态左右移动等) 同时伴随程序反馈的距离 拉力 剩余时长等数据提醒或者安抚着紧张的心情。
6.非嘚瑟大风不要放板鹰(此处重复三次)!!! 环境自不必说,实力、运气、好的伙伴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