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晟 周和平
今年7月,因为广州市政协一份《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引出了广州人“撑粤语”的大行动。
同样7月,长沙市发文要求,到2015年,普通话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和校园语言。
当“霸蛮”、“何解咯”、“晓得啵”、“往兜里走喽”……这些长沙方言,在长沙人的日常用语中慢慢淡化,不少爱长沙话的人忧心忡忡,10年、20年后,作为长沙地域文化活化石的长沙话,还能像现在这样火辣,这样调子高么?
“我们还是讲普通话吧,我习惯讲普通话,这样感觉好一些。”与家住河西桐梓坡的谭思远说起长沙话,这位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却连连摆手。他告诉记者,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他们说普通话,回到家里,父母亲也习惯用普通话跟他交流,现在13岁了,他还不会说地道的长沙话。
“一开口说长沙话,就觉得别扭,甚至有点土气。”摸摸头,谭思远望着记者,说惯了普通话的他如今不愿再说长沙话。60多岁的外婆爱外孙心切,为方便聊天,硬是练出一口普通话与长沙话混杂的“塑料”普通话。“身边小孩子好像都说普通话,我们老了,跟着说吧。”外婆笑称。
像谭思远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连日来,在城区超市、餐厅等公共场所,记者就长沙话的现状随机采访了100多名5至15岁长沙本地孩子,发现84%的受访对象表示平时习惯说普通话,不说长沙话。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会不会说长沙话时,69%的受访对象表示不会说地道的长沙话。
在采访中,大多受访家长表示,为培养孩子说一口标准普通话,他们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也特别注重使用普通话。甚至有原本说长沙话的家庭还规定:为让孩子普通话发音纯正,家长之间交谈也改用普通话。“到外面,毕竟普通话受用,让孩子讲好普通话有必要,许多朋友都是这样的。”家长赵纯的感受具有代表性,从小让孩子说普通话,如今在年轻家长们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著名作家阎真甚至预言:20年以后,这些地道的长沙话将在长沙街头巷尾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