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图吧 关注:26贴子:111
  • 7回复贴,共1

论督脉三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气" 由真一处潜萌,在下丹田长养,气足而发动,下行开关展窍,炼精化气,导引坎水逆流,逆上三关。"精气" 生于坎位,填补离中之阴,所谓取坎填离是也;其主要作用是修炼元神,祛去灵性阴霾。缺乏者:内景漆黑,魂魄重浊,阴质、恶孽使令灵性偏执,偏离正位,心神昏浊,受制于物,身内外滞碍不停,难以静定。充足者:内景明朗,精光常现,魂魄轻清,灵性超脱,心意宽解,不受物拘,清虚灵明,祥和安定;灾病不作,智慧日增。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24 14:36回复
    锻炼身体,可以从形态上或体能上的改变,来显示成果;修炼灵性则不然,人人灵性虽有,但却难以察见。是故修炼元神,只能以精气的内观景象来反映元神的状态;譬如肉眼看不见的气压、气流,却可从天上的阴晴、云雨及风雷的变化反映出来。《洞冥宝记》第二十六回吕祖度己度人文中有自述修炼的过程云:『读三教书,玩一壶景。』所谓「玩一壶景」者,即修炼灵性的借喻也。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4 14:37
    回复
      2025-05-18 01:37:40
      广告
      修真以修炼元神--灵魂为主要目标。初修者不明所以,追求身体上的气感,以为三关只是脊柱上的三个关窍,故用意领气,沿脊髓上行而冲通之,有气感掠带过就以为道在是矣、三关通矣、无何难矣。谁不知用意领气已是不断地动心用意,人的心性在动心用意之时,只能在后天意识的层面,而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又从何而能达到精气充盈之内景哉?
      上文所述三车--羊鹿牛车之要领,便是能将精传输至灵山,使元神采纳,化其阴霾,方契修真之要旨。引而申之,精过三关,便是元神采纳精的三个重要程序。当安炉立鼎、离宫修定之后,神识便开始独立为主,以人体为觉知的天地到所有领域;体现了「两重天地」的情况,即人体之内为内重天地,人体之外为外重天地。灵觉感观的领域,可以集中在目前一点,也可弥纶于天地之间,更可退藏于密--无知无觉 ,其变化甚大;不似人身在现实生活中,变化甚微。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4 14:38
      回复
        尾 闾 关
        第一须阳气潜动,丹田气足,精气能在坎位炼化。而欲搬运精气于灵山之上,又需神火下运,引领三车至灵山塔下,穿越而上,并非容易之举,此身之障也。
        夹 脊 关
        其次精气受心意所使役,心动则气散,欲使精气收束聚陇,上运灵山,非炼就寂静安虑之心,无法达致。夹脊关通心,精气易散,此亦心之障也。
        玉 枕 关
        若魂性偏执,精气不纯,在玉枕关处,亦即上九窍处振荡不休,心神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精不能归纳于元神,此灵性之障也。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4 14:39
        回复
          修真之士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处世如是,修真亦然。修真下手,静定之中,炼就“心”与“性”相通,心性合一,心性和谐,天人同发,不偏不倚,阴符经所谓之:五贼在心(心中五行之运),施行于天(能与性同步施行)是也。
          故能取用身中之精炁,主宰关窍经脉、四肢百骸,一切动静聚散、生成变化之权,阴符经有云:「宇宙在乎手(掌握之中),万化生乎身」是也。心性唯能“万物作然而不辞(不辞劳苦),生而不有(不视为已有),为而不恃(不自恃自傲),功成而弗居(功成身退而不居功)”道德经观徼章第二,此乃内修时与天地合其德也。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4 14:41
          回复
            与四时合其序
            烹炼精气神,全凭阴阳之力,始以下丹田发动“阳炁”。阳炁由初始时之似有似无,渐渐热气充盈上升,以至高峰时之热力盛炽,熏蒸一身上下、四肢百骸。这段时间,就好比在一日内的-子时之后至午时之前;也好像在一年里的春、夏二季。修真之士利用阳火,烹炼精炁,炼精化炁,炼炁合神,是为之“进阳火”。
            其后阳极阴生,热力开始减退,神火慢慢收敛,精炁开始凝聚,如雨云之成雨;渐渐凉气续增而转寒,以至万物一身之精气,收摄归根,潜藏于密,守命待时。这段时间,如在十二时中之午时至亥时;一年中之秋、冬二季。
            修真之士,顺势将精炁凝聚,转化收藏,炼神还虚,是为之“退阴符”。若不罔迭罔起,则在一次之烹炼中,仿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有道之士,进退有度,合符时节,故能与四时合其序。
            吕纯阳师尊于六月初二临坛,赐示修真时节气往来、寒暑迭易之内景:
            春:阴中有阳,由寒转暖,春暖花开,温情洋溢,气候和暖,万物生长;
            夏:由温转热,阳中有阳,阳和暑热,酷暑湿热,火炎土燥,烦燥不安。修者应 心安神静,神静脑灵,灵敏巧捷,敏捷机灵,身心灵窍 开展,智慧道心,热衷于道,道心坚定,坚毅不屈,信心十足;
            秋:物极必反,阳极阴生,阳中有阴,由热转凉;秋凉气候,清爽自如,如来如去,来去自如。明镜秋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时节无差。若有 行差踏错,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冬:智慧属水,冬水旺盛,阴中有阴,由凉转寒。寒热温凉,谓之四性。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2-24 14:42
            回复
              修真图中可以见到环绕着人身,有三十月相。由玉炉之初一月旦,到尾闾之初三 震,近夹脊之初八 上弦,上至泥丸之十五 望,生门前之廿三 下弦,再回至玉炉前之三十 晦,是为月相之一循还。
              月体本无光,借日光而生光,月相显示了日月交会的情况。丹道借月相来说明魂魄交会之状态:以日光为魂,以月体为魄,所谓「日魂月魄」是也。由初一起,魄中生魂,至初三而现出一弯新月;初八上弦,魂魄各半;到十五月望,魂全而魄消。又由十六开始,魂中生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4 14:43
              回复
                进退日月权
                修真图以月相之弦望晦朔来比喻修真者身中阳之晋退,同时也显示了“魂”与“魄”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以月之光华比喻人之性光 灵性之阳性表现,以月之本体喻人之阴魄 身体之六识与功用。
                晦朔
                三十与初一 之间,阴阳相合,日月交会,乾坤未分,性光为阴魄所包,隐藏不见,为人身归根复命的时候。交会之后,魄中生魂,至初三日,一弯新月,始露性光,在卦为震,元性初现,铅鼎温温。阳魂渐长,阴魄渐消,至初八日,魄中魂半,是为上弦,在卦为兑,此时性光持续增现,如帘帏透光,阳火渐盛,热透中关。
                至十五日,日月对望,阳魂盈满,阴魄全消 退藏,在卦为干,此时性光圆满,圆陀陀,光灼灼,乃人身魄之精华 阳精阳,与阳神相聚之象,如日月之精华相合而生满月之象,此即修真之士与日月合其明是也。初修者即使未能炼至如此之境界,在一次静坐之中,也有灵性最显现的时段。
                十五既望,盈不可久;天地之消息,物极必反,阳极生阴,阳火始降,转退阴符。十六以后,魂中生魄,阳反为客,阴反为主,阳魂受统摄于阴魄;阳始退,而一阴生,在卦为巽,此时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始也-灵性转退,身体之感觉渐增,在此之时,损道最易,若行差踏错,则前功尽废,吕纯阳师尊前坛所指:『一子错,满盘皆落索』。是故守道功夫,持盈保泰,最是重要。
                随后阴魄渐长,阳魂渐消,至二十三日,是为下弦,在卦为艮,魂中魄半,是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半也,在时应秋,秋高气爽,心景灵明,阳凝聚,顺时而转化为金津玉液。
                至三十日,是为月晦,在卦为坤,阳魂全敛入阴魄之中,性藏于命;修真者于此之时,顺时归根深藏,将金津玉液,收贮于中宫密户之内,封固守护。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此消彼长,一开一阖,一现一藏,此乃阳魂阴魄之相互关系也。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24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