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以参赛者家属的身份体验台北马,整体感觉是“自助型”的赛事。相比国内一些马拉松,台北马显得简约但高效,也让我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小细节:
1,赛前服务:没有贴心的天气预报短信提醒,即使赛事当天遇到冷空气降温,全靠选手提前关注天气变化。
2,交通支持:地铁凌晨5点开通,但不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实用但少了点惊喜感。
3,现场指引:地铁出站后志愿者人数不多,存包车位置和集结区方向都需要参赛者提前查好赛事须知。
4,流动厕所:数量较少,排队时间较长。
5, 安检环节:集结区无需安检,我没有号码布也能自由进出,当然不能影响参赛者热身。
6,赛道管理:赛道两侧几乎没有硬隔离,也就是雪糕筒象征性地隔开,民众是允许合理地横穿赛道,但必须要抓准时机并且不能阻挡参赛者前进路线。
7, 赛后领取完赛包:需要排队自助领取,虽然省去了志愿者提前打包的环节,但要做好排队的心理准备。
8, 赛事个人照片:需自行上各大网站查找,依靠人脸和号码布匹配准确率一般,付费照片单张约26-37元人民币。
当然,我们跑过不少海外赛事,对这些都算适应。赛事官网信息很详细,提前做好功课就好。而且这种“自助型”的安排,其实让比赛回归跑步本质,更加纯粹。
如果喜欢简单、轻松的赛事氛围,台北马值得来跑一趟。
1,赛前服务:没有贴心的天气预报短信提醒,即使赛事当天遇到冷空气降温,全靠选手提前关注天气变化。
2,交通支持:地铁凌晨5点开通,但不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实用但少了点惊喜感。
3,现场指引:地铁出站后志愿者人数不多,存包车位置和集结区方向都需要参赛者提前查好赛事须知。
4,流动厕所:数量较少,排队时间较长。
5, 安检环节:集结区无需安检,我没有号码布也能自由进出,当然不能影响参赛者热身。
6,赛道管理:赛道两侧几乎没有硬隔离,也就是雪糕筒象征性地隔开,民众是允许合理地横穿赛道,但必须要抓准时机并且不能阻挡参赛者前进路线。
7, 赛后领取完赛包:需要排队自助领取,虽然省去了志愿者提前打包的环节,但要做好排队的心理准备。
8, 赛事个人照片:需自行上各大网站查找,依靠人脸和号码布匹配准确率一般,付费照片单张约26-37元人民币。
当然,我们跑过不少海外赛事,对这些都算适应。赛事官网信息很详细,提前做好功课就好。而且这种“自助型”的安排,其实让比赛回归跑步本质,更加纯粹。
如果喜欢简单、轻松的赛事氛围,台北马值得来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