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血吧 关注:5,421贴子:648,409

回复:【2010时代周刊】50大最佳发明揭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NeoNurture 育婴箱

    NeoNurture育婴箱由美国大学生研制,利用未充分使用的资源(旧车零部件)满足养育早产儿这个至关重要的需求。汽车大灯用于供暖,仪表板用于保持空气流通,车门蜂鸣器和信号灯组件充当报警系统,在供暖系统出现问题时提醒护理人员。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装置甚至可以由摩托车电池供电。面对这种育婴箱,不知汽车工程师将作何感想。



19楼2010-11-14 10:27
回复
    19.eLegs 外骨骼

        对于截瘫患者来说,独立站立能力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更别提走几步了,至少过去是这样。但是,创新性外骨骼eLegs的制造商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eLegs外骨骼系统利用人工智能,通过一套拐杖“阅读”使用者的手臂姿势,模拟人类自然的步态,令截瘫患者站起来。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不使用绳或链达到上述目标的设备,而设计灵感源于军方使用的外骨骼。eLegs系统需要使用者花一段时间去适应,所以,它最初只能用在康复疗养中心,在经过培训的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使用,可能在2013年上市销售。
    


    20楼2010-11-14 10:28
    回复
      2025-11-15 11:01: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 眼睛书写器

          当你的身体不能动,只有大脑能活动的时候,你如何才能与人交流呢?“用眼写字”利用廉价的眼动追踪眼镜和开源软件,使患有神经性肌萎缩症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情况写字和作画,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项成果是TEG(The Ebeling Group)动画制作公司、并非不可能基金(Not Impossible Foundation)和涂鸦研究实验室(Graffiti Research Lab)等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仪器是为托尼·奎恩设计的,他是一名涂鸦艺术家,2003年被确诊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尝试“用眼写字”后奎恩说:“这就如同在水下憋5分钟后的呼吸一样舒畅。”这是自他完全瘫痪后第一次作画。
      


      21楼2010-11-14 10:28
      回复
        以下为2010时代周刊生物工程类最佳发明:
        21. 首个人造生命细胞

            在实验室“制造”生命?对于克雷格·温特尔来说,这并非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1年,他成功合作绘制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在进行这项壮举时,这位基因绘图师很想知道,自己能否将DNA连接在一起,从无到有创造出类似细菌的生命。带着这种疑问,他开始利用现货供应的化学制品研究,就像是一个生物学界的垒高建筑师。经过15年漫长艰苦的测试和遭受一系列挫折之后,他最终“重建”了一个细菌的基因组。这个细菌可以分裂和复制,就像其他任何细菌一样。他希望类似这样的合成生命能够让培育新型人造生物燃料成为一种可能,同时通过培育大量在特定季节传播的流感病毒毒株加速疫苗生产步伐。
        


        22楼2010-11-14 10:29
        回复
          22.实验室培植肺

              生长新的身体器官听上去更像科幻小说而非科学事实,但这种平衡可能正在产生微妙变化,至少在实验室是如此。依赖于更为先进的生物模拟器(可以更好得模拟身体条件),研究人员准确重建了老鼠肺部的复杂结构,令其足以承担正常肺的95%吸入与呼出功能。研究人员利用一个老鼠肺模板(包括血管、胶原蛋白和其他结缔组织),在上面“种植”干细胞和营养物,生成像真的一样的组织,这种组织能像正常肺组织一样令氧气和二氧化碳相互交换。研究人员的最终目标是更大规模地复制这一创举:更换足够多的肺组织,以帮助肺气肿或肺癌患者。
          


          23楼2010-11-14 10:30
          回复
            23.3D生物打印机

                我们可以制造出任何机器的零部件,那为什么不能制造人体的零部件呢?圣地亚哥的Invetech 和Organovo两家公司合作研制出一种点阵打印机,可打印人体器官。这款装置体型小巧,可以装进一个消过毒的生物安全柜。它由两个打印头构成,一个负责喷射凝胶体,形成器官的支架,另一个负责往支架内填充活细胞,打印器官的精确度可达到微米级。肝脏、肾脏以及包括牙齿在内的其他身体零部件都可以实现“按需打印”。借助于3D生物打印机,患者无需等待捐献者的出现。由于所用细胞完全从患者本人身上提取,因此也不必担心出现排斥反应。
            


            24楼2010-11-14 10:30
            回复
              24.速生大马哈鱼

                  美国人喜欢吃对心脏有好处的大马哈鱼,但是野生大马哈鱼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现在我们吃得大部分马哈鱼都是养鱼场养殖的。然而大马哈鱼并不好养,它吃3磅(1.36公斤)食物才能长出1磅(453.59克)肉。对此美国AquaBounty公司想出的解决办法,是把大鳞大马哈鱼的基因与一种鳗鱼的基因结合,培养速生大马哈鱼。这种鱼的生长速度是普通大马哈鱼的2倍,更易养殖。然而环保家警告说,第一批可食用的转基因动物并不可靠,素有“科学怪鱼”之称。有关这种鱼的政府听证会并没做出最终决定,但是如果没有什么变故,这种鱼很快就会在市场上销售。
                


              25楼2010-11-14 10:31
              回复
                以下为2010时代周刊绿色能源类最佳发明:
                25. “深绿”水下风筝

                    瑞典公司Minesto开发的水下风筝在海流中俯冲、下潜时,看上去就像是孩子的玩具。但是,由于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安装在风筝上的小型涡轮机产生的能量就是在空中的800倍。Minesto称这项技术为“深绿”(Deep Green),即便海面风平浪静,它也能产生500 千瓦的能量。该公司表示,这一设计将使潮汐能市场增加80%。“深绿”水下风筝的第一个成比例模型将于明年在北爱尔兰海岸附近揭开神秘面纱。
                


                26楼2010-11-14 10:32
                回复
                  2025-11-15 10:55: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6. 由身体运动驱动的装置

                      我们所做的一举一动都能产生能量:一次呼吸产能大约1瓦特,一步产能大约70瓦特。今年普林斯顿大学的迈克尔·麦卡尔平和同事们掌握了把运动转变成能量的方法,他们把压电晶体埋入类似橡胶的弹力生物相容性材料里,当它受压弯曲时,里面的晶体就会产生能量。把这种晶体放入鞋内,或者直接把它们植入人体,它们产生的电流足以为小型电子产品或内置医疗仪器充电。 法国移动通信运营商Or ange公司推出了一款原型--橡胶靴,它能把热量转变成电流。英国格拉斯顿伯里节的参与者是首批尝试这种鞋的人。现在穿它走动12小时产生的电,能为手机充电一小时。当然,如果你在一个拥挤空间集结足够多的人,他们不用动就能产生能量:在法国巴黎,工程师已经开始收集地铁里的人产生的热量,用来给比奥伯格(Rue Beaubourg)的一个公寓项目供暖。到2011年,巴黎地铁供暖系统将把该住宅项目的供暖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27楼2010-11-14 10:33
                  回复
                    27. 电量提醒线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更节能。但是,光看仪器表很难知道能量在每分钟的使用情况。探索新技术与新设计的瑞典非营利机构 Interactive Institute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你亲眼看到电流入机器中,那又会怎样?电量提醒线(Power Aware Cord)嵌入到电缆周围的金属丝上,提醒你当前电器在消耗多少电量。电流越多,蓝光越醒目、运行越快。研究人员在测试这款设备时,发现用醒目闪烁的光亮引起注意可以让用户改变坏习惯,促使他们关掉电源,同时还对电器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8楼2010-11-14 10:33
                    回复
                      28.布鲁姆盒子

                          发明家们一直想把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更清洁的产生商业用电的方式,但他们一直受限于造价。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这要感谢美国加州一家新成立的名叫布鲁姆能源(Bloom Energy)的公司,该公司研制了的布鲁姆盒子,约有集装箱一半大小,利用固态氧燃料电池通过把一种燃料资源氧化成液体发电。在这里,燃料资源是天然气,但该公司希望将来用一种更清洁的原料代替天然气。
                      


                      29楼2010-11-14 10:34
                      回复
                        以下为2010时代周刊织物类最佳发明:
                        30. 生物服装

                            想到要让一种令人厌恶的细菌来制作衣服,丝绸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更加美丽。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资深设计师苏珊妮·李 (Suzanne Lee)用一种细菌开发出织物,这种细菌往往被用于将绿茶变成发酵饮料康普茶。当它们消化糖分时,这种细菌会产生大量纤维丝,苏珊妮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如何收获和晒干纤维丝的办法。 结果,她制作出的材料看上去就像是丝绸般的织物,可以缝制在衬衫和外套上。据伦敦皇家学院化学工程学教授亚历山大·俾斯麦(Alexander Bismarck)介绍,这种材料并不完美,一旦被淋湿,它会吸收98%的重量,“变重,显得黏糊糊的”。他正在开发一种更为防水的液体来培育细菌。
                        


                        31楼2010-11-14 10:38
                        回复
                          31.喷出来的衣服

                              从奶酪、绝缘材料到毛发,喷壶可以喷出很多令人吃惊的东西。现在,这个名单又有了一个新成员--衣服。英国公司Fabrican找到一种方式,能够粘合和液化纤维,如此一来,纺织品便可以从喷壶或者喷枪中喷出来,并且直接喷在人体或者模型上。随着溶剂蒸发,纤维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件绝对合身的衣服。除了服装业外,这项技术也拥有家庭、工业、私人以及医疗用途。第一场“喷衣秀”已在2010年秋季举行。消费者能否接受这种衣服,让我们拭目以待。
                          


                          32楼2010-11-14 10:39
                          回复
                            32. 塑料毛皮外套

                                我们大部分人会想也不想就把这些讨厌的塑料价签扣钉扔掉,但是马丁·马吉拉时装屋设计的别具一格的外套,为这2.9万个价签赋予了新生命。这家法国前卫时装屋用42小时把这些价签绣在皮革外套上,组成人字形图案,使这件普通外套转眼具有了时尚元素:假毛皮。Cooper-Hewitt国家设计博物馆馆长马提尔达·麦克奎德说:“它传达了可持续性的信息,但又不失幽默感。这说明我们应该着眼于重复利用我们的资源。我们在扔掉一些东西前,要先停下来思考一下它是否还有别的用。”
                            


                            33楼2010-11-14 10:39
                            回复
                              2025-11-15 10:49: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3. 毛线填充器

                                  多孔的毛衣一旦坏了,就很难修补,但是,毛线填充器(Woolfiller)为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提供了一个轻松的方案。以特制的毛线和刺针作为材料,用刺针(上面有许多小钩)穿过毛线以及被蛀虫咬坏的衣服。不断重复这个动作,可以将纤维连在一起,从而可以制作毛衣、袜子或地毯的小块毛补丁。 荷兰人哈林·克洛普(Haleen Klopper)在一个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展览互动活动上,制作出毛线填充器,由于许多游客争相购买,她开始制作成套用品。克洛普逐渐将蛀虫看作是设计的合作者,它们造成的破坏为她的发明提供了机遇。她说:“只有在事情变得不可挽回时,人们才敢于挑战新的东西。” 


                              34楼2010-11-14 1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