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觉得自己会收小臂,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会。但这一段时间练球,因为动作一直不够理想,不断琢磨着,却猛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的会收小臂。
我要是问你一个问题,怎么收小臂,你大概会告诉我:“就这么收。”然后给我演示一下。不管你演示的对不对,反正是不容易说清楚,对不对?其实真对真懂的,应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我理解,收小臂不能是小臂向大臂方向收、把大臂小臂折叠起来;应该是像扇巴掌那样的“收”。下面具体来说。
大臂小臂折叠起来,这种用力方式,本质上是纵向的,打台球用的是这种方法。
而扇的方法,是横向发力,这才是乒乓的发力方式。所以,所谓收小臂,要用扇的方式去做。
我们在正手攻时,比较容易找到扇的发力方式,因为拍子是亮起来的,天然就好扇。
但我们在拉球时,就不容易找到扇的方式,因为拍子压了。我们需要练习的,就是压一些拍,比如到45度,依然能准确使用扇的方法,收小臂基本就对了。
这里就可以引入一个辅助训练和检验的方法。方博讲过,拉球结束动作,对面应该是能看见红面的。我琢磨了好久,终于算是整明白咋回事了。就是如果你用小臂向大臂折叠的方式收,就看不见红面——除非你拍子特别亮。但如果你用扇的方式收,就能看见红面——哪怕压拍。对着镜子看,就能检验了。
最后,再引申谈一下反手。反手和正手是相通的。反手也有一个类似于正手收小臂的动作,就是小臂围绕肘画扇形。一般来说,大家学撕,都会去学习模仿这个动作。
但我们的画扇形,真的做的吗?我觉得,有的人做的对,有的人做的不对,并不是你只要画的就对——就像正手的收小臂。对的方法,是用反手扇嘴巴子的方法去画。
我们想一下,是不是反手攻,我们画扇形,能轻松使上劲、打流畅?原因是拍面亮开了,容易用出扇的劲。但换成撕,就容易使不上劲、别扭、撕不实,是因为压了拍,容易失去扇的感觉,再加上没有搞清楚这个动作的原理和结构,就总是练不好。搞清楚原理和结构,哪怕压拍,也能找到扇的感觉。
就是这些,欢迎批评指正,或分享你的想法。
我要是问你一个问题,怎么收小臂,你大概会告诉我:“就这么收。”然后给我演示一下。不管你演示的对不对,反正是不容易说清楚,对不对?其实真对真懂的,应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我理解,收小臂不能是小臂向大臂方向收、把大臂小臂折叠起来;应该是像扇巴掌那样的“收”。下面具体来说。
大臂小臂折叠起来,这种用力方式,本质上是纵向的,打台球用的是这种方法。
而扇的方法,是横向发力,这才是乒乓的发力方式。所以,所谓收小臂,要用扇的方式去做。
我们在正手攻时,比较容易找到扇的发力方式,因为拍子是亮起来的,天然就好扇。
但我们在拉球时,就不容易找到扇的方式,因为拍子压了。我们需要练习的,就是压一些拍,比如到45度,依然能准确使用扇的方法,收小臂基本就对了。
这里就可以引入一个辅助训练和检验的方法。方博讲过,拉球结束动作,对面应该是能看见红面的。我琢磨了好久,终于算是整明白咋回事了。就是如果你用小臂向大臂折叠的方式收,就看不见红面——除非你拍子特别亮。但如果你用扇的方式收,就能看见红面——哪怕压拍。对着镜子看,就能检验了。
最后,再引申谈一下反手。反手和正手是相通的。反手也有一个类似于正手收小臂的动作,就是小臂围绕肘画扇形。一般来说,大家学撕,都会去学习模仿这个动作。
但我们的画扇形,真的做的吗?我觉得,有的人做的对,有的人做的不对,并不是你只要画的就对——就像正手的收小臂。对的方法,是用反手扇嘴巴子的方法去画。
我们想一下,是不是反手攻,我们画扇形,能轻松使上劲、打流畅?原因是拍面亮开了,容易用出扇的劲。但换成撕,就容易使不上劲、别扭、撕不实,是因为压了拍,容易失去扇的感觉,再加上没有搞清楚这个动作的原理和结构,就总是练不好。搞清楚原理和结构,哪怕压拍,也能找到扇的感觉。
就是这些,欢迎批评指正,或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