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大众文化的论文,其中有一部分需要查阅大量有关香港流行音乐的资料,我也因此成功“入坑”Danny以及他的音乐世界。我没有生在Danny在世的年代,但是无比感谢他曾在人间驻足。感谢之余,总想写点什么,来完成一次迟到却不过时的怀念。
目前有关Danny流传较广的,是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然而,当恋爱的悲情被过度放大后,人们仿佛忽略了Danny真正的苦闷,那是他的才华、性情、心境与整个时代的错位。他曾是时代的宠儿,最终却没有躲过时代的风霜。20世纪70、80年代,香港成功转型为制造业中心与金融中心,工业化奇迹的背后,是功名利禄的喧嚣,是尔虞我诈的争斗,是冷暖自知的隔阂。不难看出,与同时期诸多艺人一路摸爬滚打、备尝人世艰辛所不同的是,Danny和他的理想一直被亲人与挚友精心保护着。《念亲恩》的作曲人曾在访谈中提到,Danny录制这首歌时仅保留了面前的一盏小灯,除此之外房间一片漆黑。这一幕不由得联想起那句歌词:“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在这个被黑暗笼罩的录音棚里,面前的那一盏孤灯,如同夜空中的一轮碧月,是父母柔善的亲情,而这份亲情可以让柔善的Danny一直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纯真与尊严。也正因此,《念亲恩》这首歌虽非Danny所作,却在冥冥之中为Danny而生。
然而,纯真的人在这充斥着丛林法则的世间是最疲惫的,也是最需要勇气的。一首《偏偏喜欢你》在KTV点歌系统的数据中长期占据靠前的位置,多年来人们对翻唱这首歌乐此不疲。不过,两岸三地的各类综艺节目不断证明了,翻唱这首歌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衬托了原唱的不朽。这首歌从旋律、唱法上不难学,但没有人能唱出Danny那种如泣如诉、百转千折却又荡气回肠的细腻与复杂。他唱的是爱情,却又超越了爱情,人生中多少无奈、多少执着、多少挣扎、多少宽宥,都在一句句反问中如潺潺溪流自然溢出。
歌声中的Danny是温柔的、是细腻的、是敏感的,但他的精神格局却远不止于此。看看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看看他为香港与内地、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柔情似水的深处,俨然有一番厚重的家国情怀。试想我们今天有多少人,在大城市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后,别说捐钱修路盖楼了,依然感念家乡的生养之恩,依然看得起家乡的同伴之谊,便已是难能可贵了。更何况台山于Danny而言并非生养之地,只是血脉中遥远的原乡。我们都看过Danny回乡时的照片,时尚达人一身朴素,没有衣锦还乡的虚荣,更多的是休戚与共的关切。当我们回望中国大众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历史,有多少歌手得以在教科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又有多少艺术家、唱作人在他的启发下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与人生方向?从这层意义上说,Danny对于中国文化与审美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留下了自己的智慧。
对于香港娱乐圈来说,无论是光辉的一面还是肮脏的一面,向来都是领先的。世态炎凉,若非至真至善,又怎能对这日渐冷漠的世界始终抱以温情?纷乱迷离,若非一身傲骨,又怎能在娱乐圈的沧海横流中坚守自己的尊严?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欲望四溢、薄情寡义均愈演愈烈的环境中,也就更加体会到Danny能够秉持着自己的精神前行,是多么艰难,多么勇敢。没有人不渴望真善美,却很少有人像Danny这样,敢为真善美赌上一生。他并非没有看透生活的真相,但是修养不允许他随波飘荡,这正是属于Danny的英雄主义。
在这尘世之间,我们终将老去,但是Danny会永远年轻。出走三十余载,何处不是少年?陈百强先生留下的不仅仅是音乐,也不仅仅是言情传奇,他自有一片富足的精神园地。他有过脆弱,也有过抗争,他何其敏感,又何其勇敢。祝愿Danny,陈百强先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如歌里所唱的那样:“放下愁绪,今宵请你多珍重!”
目前有关Danny流传较广的,是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然而,当恋爱的悲情被过度放大后,人们仿佛忽略了Danny真正的苦闷,那是他的才华、性情、心境与整个时代的错位。他曾是时代的宠儿,最终却没有躲过时代的风霜。20世纪70、80年代,香港成功转型为制造业中心与金融中心,工业化奇迹的背后,是功名利禄的喧嚣,是尔虞我诈的争斗,是冷暖自知的隔阂。不难看出,与同时期诸多艺人一路摸爬滚打、备尝人世艰辛所不同的是,Danny和他的理想一直被亲人与挚友精心保护着。《念亲恩》的作曲人曾在访谈中提到,Danny录制这首歌时仅保留了面前的一盏小灯,除此之外房间一片漆黑。这一幕不由得联想起那句歌词:“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在这个被黑暗笼罩的录音棚里,面前的那一盏孤灯,如同夜空中的一轮碧月,是父母柔善的亲情,而这份亲情可以让柔善的Danny一直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纯真与尊严。也正因此,《念亲恩》这首歌虽非Danny所作,却在冥冥之中为Danny而生。
然而,纯真的人在这充斥着丛林法则的世间是最疲惫的,也是最需要勇气的。一首《偏偏喜欢你》在KTV点歌系统的数据中长期占据靠前的位置,多年来人们对翻唱这首歌乐此不疲。不过,两岸三地的各类综艺节目不断证明了,翻唱这首歌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衬托了原唱的不朽。这首歌从旋律、唱法上不难学,但没有人能唱出Danny那种如泣如诉、百转千折却又荡气回肠的细腻与复杂。他唱的是爱情,却又超越了爱情,人生中多少无奈、多少执着、多少挣扎、多少宽宥,都在一句句反问中如潺潺溪流自然溢出。
歌声中的Danny是温柔的、是细腻的、是敏感的,但他的精神格局却远不止于此。看看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看看他为香港与内地、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柔情似水的深处,俨然有一番厚重的家国情怀。试想我们今天有多少人,在大城市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后,别说捐钱修路盖楼了,依然感念家乡的生养之恩,依然看得起家乡的同伴之谊,便已是难能可贵了。更何况台山于Danny而言并非生养之地,只是血脉中遥远的原乡。我们都看过Danny回乡时的照片,时尚达人一身朴素,没有衣锦还乡的虚荣,更多的是休戚与共的关切。当我们回望中国大众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历史,有多少歌手得以在教科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又有多少艺术家、唱作人在他的启发下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与人生方向?从这层意义上说,Danny对于中国文化与审美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留下了自己的智慧。
对于香港娱乐圈来说,无论是光辉的一面还是肮脏的一面,向来都是领先的。世态炎凉,若非至真至善,又怎能对这日渐冷漠的世界始终抱以温情?纷乱迷离,若非一身傲骨,又怎能在娱乐圈的沧海横流中坚守自己的尊严?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欲望四溢、薄情寡义均愈演愈烈的环境中,也就更加体会到Danny能够秉持着自己的精神前行,是多么艰难,多么勇敢。没有人不渴望真善美,却很少有人像Danny这样,敢为真善美赌上一生。他并非没有看透生活的真相,但是修养不允许他随波飘荡,这正是属于Danny的英雄主义。
在这尘世之间,我们终将老去,但是Danny会永远年轻。出走三十余载,何处不是少年?陈百强先生留下的不仅仅是音乐,也不仅仅是言情传奇,他自有一片富足的精神园地。他有过脆弱,也有过抗争,他何其敏感,又何其勇敢。祝愿Danny,陈百强先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如歌里所唱的那样:“放下愁绪,今宵请你多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