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至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有二人,按前后顺序为:董卓、曹操。而一种行为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何也?
前者(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身首异处告终;后者(曹操)以讨伐前者而兴起,又是为什么?
董卓之乱,为华夏民族史上仅有的几史“乱”之一,其不齿处尤甚于“安史之乱”等。据史记载: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诸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后因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袁绍带兵入宫,杀尽宦官,控制朝廷。随后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并领何进所属部曲,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吞其众。由此势力大盛,得以据兵擅政,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进位相国。又逼走袁绍等人,独揽军政大权。
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 ,称之为“搜牢”。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与此同时,他又为党人恢复名誉 ,起用士大夫 ,企图笼络人心。
初平元年(190)冀州牧韩馥与袁绍、孙坚等人联合关东各州郡兴兵声讨董卓。黄巾余部也陆续起兵关东。董卓挟持献帝西都长安,临行把洛阳的金珠宝器、文物图书强行劫走,并焚烧宫庙、官府和居家,并胁迫洛阳几百万居民一起西行,致使洛阳周围“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后汉书·董卓传》),室屋荡尽,荒芜凋敝,无复人烟。
次年(191),董卓又授意朝廷封他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车服仪饰拟于天子。他还拔擢亲信,广树党羽,宗族内外,并居列位,子孙年虽幼小,男皆封侯,女为邑君。又筑坞于郿(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号“万岁坞”,积谷可供30 年。
初平三年四月廿三日辛巳(192年5月22日),董卓入朝时为司徒王允与董卓部将吕布合谋所杀。消息传开后,百姓歌舞于道, “市酒肉相庆”。董卓被陈尸街衢,其家族被夷灭。①
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己来,殆未之有也。
苏轼评曰: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谈到三国英雄人物,曹操当之无愧:
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其拉开了汉末军阀大混战的序幕。前文《且说讨董卓》提到《资治通鉴》将关东讨董卓一事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整理,但总觉意犹未尽,因为《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也没有将州郡起兵梳理得全面而细致。现试将散落在《后汉书》《三国志》各纪传及其引注里的讨董卓之本末札记如下,以期可窥关东起兵之全貌。
一、曹操首举义兵
毫无疑问,首举讨董卓义旗的是曹操,作为从洛阳逃出的“京官”,曹操在陈留郡己吾县组织起来的武装是以家财为经济支柱的私募武装。
《魏志·魏武帝纪》: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以武装来对抗董卓暴政的想法,陈留人卫兹和曹操一拍即合,讨董卓的私募武装,曹操也得到了卫兹的大力赞助,此私募武装的首脑为曹操,辅以卫兹。
《魏志·魏武帝纪》: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前者(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身首异处告终;后者(曹操)以讨伐前者而兴起,又是为什么?
董卓之乱,为华夏民族史上仅有的几史“乱”之一,其不齿处尤甚于“安史之乱”等。据史记载: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诸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后因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袁绍带兵入宫,杀尽宦官,控制朝廷。随后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并领何进所属部曲,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吞其众。由此势力大盛,得以据兵擅政,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进位相国。又逼走袁绍等人,独揽军政大权。
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 ,称之为“搜牢”。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与此同时,他又为党人恢复名誉 ,起用士大夫 ,企图笼络人心。
初平元年(190)冀州牧韩馥与袁绍、孙坚等人联合关东各州郡兴兵声讨董卓。黄巾余部也陆续起兵关东。董卓挟持献帝西都长安,临行把洛阳的金珠宝器、文物图书强行劫走,并焚烧宫庙、官府和居家,并胁迫洛阳几百万居民一起西行,致使洛阳周围“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后汉书·董卓传》),室屋荡尽,荒芜凋敝,无复人烟。
次年(191),董卓又授意朝廷封他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车服仪饰拟于天子。他还拔擢亲信,广树党羽,宗族内外,并居列位,子孙年虽幼小,男皆封侯,女为邑君。又筑坞于郿(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号“万岁坞”,积谷可供30 年。
初平三年四月廿三日辛巳(192年5月22日),董卓入朝时为司徒王允与董卓部将吕布合谋所杀。消息传开后,百姓歌舞于道, “市酒肉相庆”。董卓被陈尸街衢,其家族被夷灭。①
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己来,殆未之有也。
苏轼评曰: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谈到三国英雄人物,曹操当之无愧:
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其拉开了汉末军阀大混战的序幕。前文《且说讨董卓》提到《资治通鉴》将关东讨董卓一事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整理,但总觉意犹未尽,因为《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也没有将州郡起兵梳理得全面而细致。现试将散落在《后汉书》《三国志》各纪传及其引注里的讨董卓之本末札记如下,以期可窥关东起兵之全貌。
一、曹操首举义兵
毫无疑问,首举讨董卓义旗的是曹操,作为从洛阳逃出的“京官”,曹操在陈留郡己吾县组织起来的武装是以家财为经济支柱的私募武装。
《魏志·魏武帝纪》: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以武装来对抗董卓暴政的想法,陈留人卫兹和曹操一拍即合,讨董卓的私募武装,曹操也得到了卫兹的大力赞助,此私募武装的首脑为曹操,辅以卫兹。
《魏志·魏武帝纪》: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