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船的强度主要出在生物船变异槽强度只有正常槽位强度的一半。
比如S级别的生物船,默认槽位是3S1A + 6S变异槽,对应护卫舰的3S1A + 3S防御槽;
可以看出生物船槽位多,因此槽位效果减半。
这点在小号船只还不明显,到了大型船舰上就很显著。
比如X级别的太空鲸,拥有6个常规L槽1A + 6X变异槽;相当于6L1A6L的舰船;
对比标准战列舰的6L2A6L只少一个A槽配件,但生物船的武器威力小一些。
并且生物船的武器槽和A槽无法更换,很多时候需要牺牲变异槽作为武器槽和A槽使用。
这点也限制了生物船无法出现泰坦级或主宰级的舰船,配件数量和强度都不足。
因此生物船按照级别,调整对应变异槽数量,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思路。
比如S级别提供3个S槽;M级别提供4个M槽;L级别提供5个L槽;X级别提供6个X槽;
泰坦级提供12个X槽,主宰级提供24个X槽。
比如S级别的生物船,默认槽位是3S1A + 6S变异槽,对应护卫舰的3S1A + 3S防御槽;
可以看出生物船槽位多,因此槽位效果减半。
这点在小号船只还不明显,到了大型船舰上就很显著。
比如X级别的太空鲸,拥有6个常规L槽1A + 6X变异槽;相当于6L1A6L的舰船;
对比标准战列舰的6L2A6L只少一个A槽配件,但生物船的武器威力小一些。
并且生物船的武器槽和A槽无法更换,很多时候需要牺牲变异槽作为武器槽和A槽使用。
这点也限制了生物船无法出现泰坦级或主宰级的舰船,配件数量和强度都不足。
因此生物船按照级别,调整对应变异槽数量,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思路。
比如S级别提供3个S槽;M级别提供4个M槽;L级别提供5个L槽;X级别提供6个X槽;
泰坦级提供12个X槽,主宰级提供24个X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