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信息港吧 关注:2,838贴子:13,259
  • 0回复贴,共1

深化形式主义整治,破除基层“指尖”之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化形式主义整治,破除基层“指尖”之累
形式主义热衷于做“形象工程”“表面文章”,看似热火朝天,实则空无一物,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使得基层治理工作更加繁冗,消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热情,向来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拦路虎”。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形式主义也迎来了新的变体——“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其借助各种政务应用程序,通过打卡签到、强制下载等多种形式,给基层干部和基层治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消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迫在眉睫。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开展情况,自2019年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启动以来,连续六年作出专项部署。10月14日,在刚刚结束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上,就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出进一步动员部署,提出在2025年底前,聚焦政务应用程序中存在的过多过滥、多头填报、建设不规范、功能异化等四方面问题,在“治”上下功夫、在“管”上出真招、在“用”上求实效,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持续向上向好。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发展契机,通过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务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渐趋完善,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务工作中过度引入网络和数字技术,也难免占用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削弱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在实际工作中,“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许多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台混乱,政务APP建设泛滥,同质化严重,且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二是功能冗余,脱离实际,除了必要的政务事项,又设置额外的打卡签到、积分排名、在线时长等;三是强制使用,强制推广下载、定期登录,将线上留痕作为考核评价、评比评选的依据;四是实效性差,受众定位不明晰,群众不会用、不好用、不愿用。以上问题充分说明了只追求形式、不重实际,图虚名、务虚功、干虚事,不旦无法引导基层干实事,反而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养成“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跑得紧不如吹得香”的错误政绩观,形成只重痕迹不重实绩、只游走于各大微信群而不走到群众身边的局面,长此以往,不利于当地政治生态的培育。
深入了解数字信息化技术,压实主体责任,才能切实发挥好数字政务正向减负作用。数字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行政工作的效能和办事效率,既减少了纸质文件流转、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行政成本,切合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方针。因此,需不断优化数字政务平台的功能与体验,并做好规范管理。一方面,不断完善平台的操作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证明和材料,实现“一网通办”“只跑一次”甚至“零跑腿”;另一方面,注重用户体验,及时收集和处理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质量。要让人成为科技的主导者,而不是沦为各类APP 的“奴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多次下达了有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有关指示,明确要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精准亮剑的工作目标。《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足以见得党和国家对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真负、真减负”的决心和力度。因此,要想真正清除形式主义及其变形,就必须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靶向施治,一级一级真抓实干,一层一层求真务实,一步一步集中整治,为基层减负增效,让科技真正赋能于基层治理。


IP属地:山东1楼2024-10-25 11: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