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喜欢听音乐,曾经伴着收音机里的节目写作业,遇到喜欢的歌,就用磁带录下来,反复去听,直到听清每一个字,抄在本子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了很多首歌。
那时候最火的随身听是索尼松下,大几百块一个,cd机会更贵一些,差不多是我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尽管很羡慕同学们的随身听,但是我觉得太贵,没有找父母要过。上中学以后,父亲给我买了一个国产随身听学英语,我也用它听过音乐,但是效果比起进口随身听差很远。后来出现了md,流行几年以后就被mp3取代,再后来连mp3也没什么人用了,大家都用手机。
但是我始终记得,在同学的进口随身听上听到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和贝多芬莫扎特的那种震撼。这导致我对耳机和播放器产生了兴趣,也买了一些设备。但是,学生时代积攒的一些正版和盗版碟,就闲置在角落里,积满灰尘。看到飞傲推出磁带机和CD机的时候,我的心动了一下,于是申请了dm13和ft1的试听。让我稍稍有些意外的是,dm13并不是索尼松下后期那种超薄设计,而是类似于迷你台机。放入碟片,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无论是解析还是声场,它都可以与记忆中的那种震撼相比,无论是正版还是盗版碟,它都读的很流畅。得益于厚厚的耳罩,ft1的隔音效果很好,低音也很足,非常适合钢琴和交响,流行音乐更是信手拈来。
我要把他留下来。




那时候最火的随身听是索尼松下,大几百块一个,cd机会更贵一些,差不多是我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尽管很羡慕同学们的随身听,但是我觉得太贵,没有找父母要过。上中学以后,父亲给我买了一个国产随身听学英语,我也用它听过音乐,但是效果比起进口随身听差很远。后来出现了md,流行几年以后就被mp3取代,再后来连mp3也没什么人用了,大家都用手机。
但是我始终记得,在同学的进口随身听上听到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和贝多芬莫扎特的那种震撼。这导致我对耳机和播放器产生了兴趣,也买了一些设备。但是,学生时代积攒的一些正版和盗版碟,就闲置在角落里,积满灰尘。看到飞傲推出磁带机和CD机的时候,我的心动了一下,于是申请了dm13和ft1的试听。让我稍稍有些意外的是,dm13并不是索尼松下后期那种超薄设计,而是类似于迷你台机。放入碟片,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无论是解析还是声场,它都可以与记忆中的那种震撼相比,无论是正版还是盗版碟,它都读的很流畅。得益于厚厚的耳罩,ft1的隔音效果很好,低音也很足,非常适合钢琴和交响,流行音乐更是信手拈来。
我要把他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