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读书会吧 关注:2,809贴子:46,521
  • 14回复贴,共1

【国学宗教】孩子善良会被欺负吗?(蔡礼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德云:「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孔子亦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很多的老师跟家长会反映一个问题,他说「蔡老师,你们把孩子教得这么善良,他出去一定会被人家欺负」。诸位朋友,你有没有这个问题?有没有?没有,有说出来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反映,很怕把他孩子教得太善良。我问他「那你把孩子教不善良就好了吗?」那他教不善良,他的不善良第一个对谁?那我就接着跟他说了,我说「我毕业都已经十年了,勉强来说还算个小善人,我这十年来也没有被人家欺负过」。所以很多人杞人忧天,烦恼一大堆事,他这个烦恼不只影响自己,还影响谁?还影响他的孩子。所以很多为人子女的都觉得他的父母紧张兮兮的,好象他们做什么,他父母就很担心,这个都是太过了。
     我们思考不能随着自己的烦恼、惯性去思考,人的思考要循着天理思考,要循着真理去思考事情。中国的《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做「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就告诉我们,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的人会跟恶的人一丘之貉,酒肉朋友。所以你的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来善的人,就好象磁铁一样,它就会吸引这些铁。那你孩子那个又不是磁铁,吸不起来了,那他遇到恶的朋友他又不懂得判断,他就不会离开。你看那个水果烂了两、三颗,其它好的过几天都一起烂掉了,因为这个烂掉的汁会流出来,其它的就被污染,所以他假如没有办法离开恶的朋友,他就会慢慢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他要有智能分辨好坏,他才懂得取舍,懂得对恶人要敬而远之,保持距离。
     所以我们用自己的人生去感受一下,善不会被欺负,而且经典也教导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擦亮自己的光就可以感来很多的光芒,我们说的就像月亮,众星拱这个月亮,你把自己擦亮了,很多星星都靠过来。所以真正会交朋友的人不是每天去阿谀奉承,送人家东西,讨人家喜欢,这样能不能交到好朋友?这样会累死你。你只要擦亮自己的德行,时时处处让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那朋友就很多了。
     我从我的侄儿身上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重要的道理,他的母亲差不多三岁以前就开始教他《弟子规》,而且是一句一句要求他落实在生活当中。有时候他出去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在打人,他会拉拉他妈妈,然后跟他妈说「这个小朋友不能乱打人,这个小朋友不能乱骂人」。有没有人教他打人是错,骂人是错?没有,他为什么懂?所以当你教孩子善,他同时知道什么?恶。你告诉他孝是善,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对,不孝。你教他兄友弟恭是善,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处处跟同学冲突是恶。你告诉他「凡是人,皆须爱」,要爱护别人,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恶?那伤害别人是恶,不替人着想是恶。因为你教他善,所以他同时知道恶,所以他能够善恶分明,他一分明他就懂得去取舍什么样的人应该接近,什么样的人不该接近,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不该做,他开始有判断能力。
     而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常常都误入歧途,常常一些朋友一吆喝,他就不分青红皂白就跟人家去干一些荒唐事,问题出在哪?出在从小没人教他善恶,所以搞得他善恶不分。善恶一不分,只要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马上就误入歧途。我曾经看过孩子已经犯了大错的一个家庭,**局打电话到他们家,他妈妈妈接的,他妈妈一接,「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妈说「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后来赶到**局,结果门一打开,他儿子在那里干嘛?在那里做笔录了。她马上本来是在哀号说「绝对不是我儿子」,突然话锋一转,「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把责任怎么样?那真是推得一乾二净。不好的朋友是缘,不是真正的因,不是孩子误入歧途真正的因,真正的因在哪?在孩子从小善恶不分,这是因,这个因遇到恶缘马上就走偏了。
     当一个人善恶分明,纵使遇到坏朋友,会不会误入歧途?会不会?不会。所以与其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遇到坏朋友,不如现在把他的根基扎稳固,让他善恶分明,你才能够高枕无忧。所以人要深谋远虑,不然你一辈子会忙死你,而且忙了还不见得有效果,担心了还担心得不见得有什么帮助。



1楼2010-10-29 18:32回复
    中国的《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做「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就告诉我们,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的人会跟恶的人一丘之貉,酒肉朋友。


    IP属地:陕西2楼2010-10-30 12:03
    回复
      2025-08-03 16:25: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家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IP属地:陕西3楼2010-10-30 20:10
      回复
        善良人被人欺,多有暗福;
        聪明人常欺人,多有明祸。


        4楼2010-10-30 22:15
        收起回复
          回复:4楼
          说的有道理!


          IP属地:陕西5楼2010-10-31 01:36
          回复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很有道理。


            6楼2010-11-03 10:00
            回复
              善良不是愚钝,不是懦弱,相反,善良使人心怀高远、强大。怎么会被人欺负呢?


              7楼2010-11-03 11:55
              回复
                回复:4楼
                聪明人常欺人


                8楼2010-11-10 09:48
                回复
                  2025-08-03 16:19: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4楼
                  按照你的“善良人被人欺,多有暗福;聪明人常欺人,多有明祸。”来说善良就和愚蠢可以画等号了


                  9楼2010-11-10 09:52
                  回复
                    回复:9楼
                    醉汉,本来大智若愚啊!


                    10楼2010-11-10 10:53
                    回复
                      有没有: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这个说法?


                      11楼2015-07-21 04:54
                      收起回复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其实意思相近,范围则是从大到小,解释为:来自不同方位的种群以类相聚,天下万物以群相分(其结果形成了多个团体,因原始资源不足,团体必有利益之争),所以就产生了吉与凶的想法。得到资源利益一方的心态是吉,失去一方心态表现为凶。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了,就懂得趋吉避凶了。
                        古时“物”代表万物,当然把人也包含在内了。后来演变成“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人与物进行区分,这叫“人为”,以人为中心,与《易经》朴素辩证法相去反远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8-05 12: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