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贴谈到陈友泉扬长避短的排兵布阵,这贴谈一下扬长避短的目的,也就是实现什么样的战术目标。
以前,我经常看到江苏球迷赛前预测,对球队的综合实力做一番评估。他们这么评估,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只做边攻进攻和防守项目评估:
进攻:江苏队,张常宁,90分,龚翔宇85分,许诺亚75分。合计:250分,平均83分。
天津队,李盈莹95分,王艺竹80分,杨艺30分。合计205分,平均68分。
结论:进攻江苏优于天津。
防守:江苏队,张常宁80分,龚翔宇80分,许诺亚60分。合计:220分,平均73分。
天津队,李盈莹50分,杨艺90分,王艺竹40分,合计:180分,平均60分。
结论,防守江苏明显优于天津。
按照这个方法,其他环节也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综合实力江苏优于天津,前景乐观。
这样评估在快速多变的打法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尽管评估方法有些差异,但本质一样。所以,郎四九一直盯短板,诸如杨艺进攻,李盈莹一传。按照这样的评估短板确实拉低球队实力。因此在选择球员也大受影响。
张常宁进攻90分+防守80分,合计170分。李盈莹进攻95分+防守50分,合计:155分。综合实力张常宁明显优于李盈莹,所以,应该选择张常宁,李盈莹做替补。尽管这里只比较进攻和防守,如果其他项目也算进去,张常宁比李盈莹更加明显。
陈友泉按照任务划分:
进攻:李盈莹占60%,实际发挥作用,95分*60%=57分,王艺竹任务40%,80分*40%=32分。杨艺没有进攻任务,0分。合计89分。这比江苏83分好。
防守:杨艺70%的任务,90分*700%=63分。李盈莹50分*20%=10分,王艺竹40分*10%=4分。合计77分。江苏73分,差别不大。
从这样的计算可以看出,陈友泉通过任务倾斜,实力越强的技术,使用越多,任务越重,最后大大提高了球队单项技术的发挥水平。因此,在球员的选择上更加倾向选择有特长的球员。与快速多变分摊任务的做法明显先进很多。
通过任务倾斜,李盈莹,杨艺的短板都不是问题,他们的特长却在比赛中发货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面通过数据分析扬长避短的价值,对比一下郎四九他们搞分猪肉的做法,明显优越许多,也先进许多。
本贴的新内容是根据手里球员,进行任务倾斜,目标是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而且平衡。
具体做法是球员的每一项技术与球队所有队员做比较,然后分配任务。杨艺一传比李莹,于鋆炜都好了不少,为了一传稳定,必须选择杨艺,即使于鋆炜和李莹进攻比杨艺好,综合实力比杨艺强,反正,李莹和于鋆炜的进攻无法用上,或者用得不多,也就是说李莹和于鋆炜的进攻放在球队,作用不大。
同样地,李盈莹,王艺竹组合,应该李盈莹接一传养王艺竹。这是李盈莹一传练出来后,为了减少影响到李盈莹进攻,杨艺必须拼命抢李盈莹一传,完全放弃进攻。这也是后来王宝泉更加倾向选择杨艺的原因。王宝泉用杨艺也拿到许许多多成绩,包括世俱杯铜牌在内。
通过任务倾斜和合理取舍,球队每个环节都做到平衡,球队的综合实力自然提高起来。简单滴说,不会出现有炮弹,没有炮筒开炮,也不会出现有炮筒,却没有炮弹可打的问题、
反观郎四九,球队某个环节出问题频频发生。13年,让王一梅朱婷接一传,最后顾此失彼,创造纪录。18年,不用李盈莹,进攻环节出来问题,即使一传和防守比意大利好了不少。东京周期,副攻进攻不行,球队一而再追求一传,不但浪费了球队的好一传,同时,边攻的进攻也打受影响。不进行任务倾斜,简单做数据叠加计算,这是郎四九等许多教练痴迷于快速多变的多点开花造成的必然结果。
东京周期,李盈莹的进攻刚好补足球队的短板,可是郎四九又是怎么做的?
哎!选择综合实力最强的球员,然后,进行简单累计,最后,球队出现短板,某个环节特别糟。为什么会这样?反观陈友泉,每个环节看起来都不怎么行,但就是可以赢球,因为球队没有短板,战斗能力特别强。
大家思考一下:是球员的短板要命,还是球队短板要命?
以前,我经常看到江苏球迷赛前预测,对球队的综合实力做一番评估。他们这么评估,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只做边攻进攻和防守项目评估:
进攻:江苏队,张常宁,90分,龚翔宇85分,许诺亚75分。合计:250分,平均83分。
天津队,李盈莹95分,王艺竹80分,杨艺30分。合计205分,平均68分。
结论:进攻江苏优于天津。
防守:江苏队,张常宁80分,龚翔宇80分,许诺亚60分。合计:220分,平均73分。
天津队,李盈莹50分,杨艺90分,王艺竹40分,合计:180分,平均60分。
结论,防守江苏明显优于天津。
按照这个方法,其他环节也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综合实力江苏优于天津,前景乐观。
这样评估在快速多变的打法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尽管评估方法有些差异,但本质一样。所以,郎四九一直盯短板,诸如杨艺进攻,李盈莹一传。按照这样的评估短板确实拉低球队实力。因此在选择球员也大受影响。
张常宁进攻90分+防守80分,合计170分。李盈莹进攻95分+防守50分,合计:155分。综合实力张常宁明显优于李盈莹,所以,应该选择张常宁,李盈莹做替补。尽管这里只比较进攻和防守,如果其他项目也算进去,张常宁比李盈莹更加明显。
陈友泉按照任务划分:
进攻:李盈莹占60%,实际发挥作用,95分*60%=57分,王艺竹任务40%,80分*40%=32分。杨艺没有进攻任务,0分。合计89分。这比江苏83分好。
防守:杨艺70%的任务,90分*700%=63分。李盈莹50分*20%=10分,王艺竹40分*10%=4分。合计77分。江苏73分,差别不大。
从这样的计算可以看出,陈友泉通过任务倾斜,实力越强的技术,使用越多,任务越重,最后大大提高了球队单项技术的发挥水平。因此,在球员的选择上更加倾向选择有特长的球员。与快速多变分摊任务的做法明显先进很多。
通过任务倾斜,李盈莹,杨艺的短板都不是问题,他们的特长却在比赛中发货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面通过数据分析扬长避短的价值,对比一下郎四九他们搞分猪肉的做法,明显优越许多,也先进许多。
本贴的新内容是根据手里球员,进行任务倾斜,目标是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而且平衡。
具体做法是球员的每一项技术与球队所有队员做比较,然后分配任务。杨艺一传比李莹,于鋆炜都好了不少,为了一传稳定,必须选择杨艺,即使于鋆炜和李莹进攻比杨艺好,综合实力比杨艺强,反正,李莹和于鋆炜的进攻无法用上,或者用得不多,也就是说李莹和于鋆炜的进攻放在球队,作用不大。
同样地,李盈莹,王艺竹组合,应该李盈莹接一传养王艺竹。这是李盈莹一传练出来后,为了减少影响到李盈莹进攻,杨艺必须拼命抢李盈莹一传,完全放弃进攻。这也是后来王宝泉更加倾向选择杨艺的原因。王宝泉用杨艺也拿到许许多多成绩,包括世俱杯铜牌在内。
通过任务倾斜和合理取舍,球队每个环节都做到平衡,球队的综合实力自然提高起来。简单滴说,不会出现有炮弹,没有炮筒开炮,也不会出现有炮筒,却没有炮弹可打的问题、
反观郎四九,球队某个环节出问题频频发生。13年,让王一梅朱婷接一传,最后顾此失彼,创造纪录。18年,不用李盈莹,进攻环节出来问题,即使一传和防守比意大利好了不少。东京周期,副攻进攻不行,球队一而再追求一传,不但浪费了球队的好一传,同时,边攻的进攻也打受影响。不进行任务倾斜,简单做数据叠加计算,这是郎四九等许多教练痴迷于快速多变的多点开花造成的必然结果。
东京周期,李盈莹的进攻刚好补足球队的短板,可是郎四九又是怎么做的?
哎!选择综合实力最强的球员,然后,进行简单累计,最后,球队出现短板,某个环节特别糟。为什么会这样?反观陈友泉,每个环节看起来都不怎么行,但就是可以赢球,因为球队没有短板,战斗能力特别强。
大家思考一下:是球员的短板要命,还是球队短板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