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久久深陷于痛苦之中的郁郁寡欢的人,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说法:他恨自己的父母,恨他们把自己生下来,饱受世间的折磨与不安,又爱自己的父母,爱他们抚养供给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不易
然而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摆脱活在世上无休止的痛苦,试图自我了结,然而知道自己的父母必然会伤心,又无从抉择
他天生聪明好奇心强,凡事都爱摆弄,但又胆小却自尊心强好面子,生性懒惰,自制力弱,一旦触及诱惑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时而久之,他的聪明也就愈发迟钝泯于众人了,,他的父母都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一心只希望他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他的父母不和经常吵架,家庭气氛紧张分裂,父亲也懒惰老实安于现状,母亲情绪不稳定经常很暴躁,也十分嫌弃父亲,请问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的儿子在成年时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他从小有些自命不凡,当然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有一定的洞察力,然而当转移到一个周围人都很优秀的环境之中,他发觉自己不如人而愈发自卑。然而,自尊心强的缘故,他偶尔会发奋图强,努力去证明自己的不凡,他又有些骄傲,自己的外表还算板正,身材也好,傲慢之下加上生性懒惰,又使他丧失了上进心,有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努力是为了什么,他敏感脆弱,既骄傲又自卑,他缺乏胆识不敢与人交集,他又为了自尊敢于主动,这样矛盾的一个人他有些逆反心理,他不喜欢别人对他有刻板印象,所以当他做了某些事情在别人面前时,下一次他会以一种想法的方式对待同一件事他确实十分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也苦恼于无法摆脱这些。其实,在很多时候,他有很强的预感告诉自己,他的所谓逆反心理并不总是为了和大流相违背,他是真的感受到别人一致肯定的是有错误的,他不理解为什么一些事情明明不符合道义却能被别人默许一致认可就是如此矛盾的一个人,在他步入社会之前已经深陷于如此的痛苦了,我无法相信他该怎样接受残酷的现实
不需要你提出建议,对他来说这些都只是些司空见惯的书面语言,根本没法在他自己身上实现,就比如说你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对病人说你应该多去和朋友交流谈心,倾诉你的苦恼,但是这个病人十分在意他人的感受,根本不愿意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施加影响于他人,更何况他自己明白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承受的住自己近似无底洞的痛苦负面情绪,他更希望在他的朋友们面前表现得更坚强,这样避免被贴上矫情和阴暗面的标签。也就是说对他来说,那位心理医生的话根本只能作为一种形式上的语言安慰,没法在现实里履行。所以我希望你不要谈这些建议了,你只需要分析他的人格,矛盾等等,就像你开始说话那样,不要去开导他,他只是我在这里和你提的一个人,你是在与我对话 不是与他对话(其实也不一定,他也隐隐约约有着一种意识,他知道这是他逃避现实犹犹豫豫的体现)
他的道义标准很高,然而他自己也没法完全做到,他因此长期处于精神上的自责之中,因此给予自己更多的慰籍,他痛恨没法满足他道德标准的其他人,更痛恨那个只能部分贯彻自己道义标准的自我是的,他也意识到世界并非是黑白分明,然而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正派与反派鲜明对立,他始终没法接受残酷的现实由他自己和别人一同建筑起来。当他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现实,他就变得冷漠无情(当然看上去是这样,实际上他还是那个敏感脆弱不愿意得罪他人的人),他试图断绝掉所有的的关系,除了和自己一样对自己同样感到自责的人或者他觉得是善的一面的代表的人。明面上他不在和别人有联系,但他的断绝方式也只是不主动与别人交谈而已,当别人来找他交流时,他却还是会摆出他看似天真又有些虚微无奈的微笑去回应别人





然而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摆脱活在世上无休止的痛苦,试图自我了结,然而知道自己的父母必然会伤心,又无从抉择
他天生聪明好奇心强,凡事都爱摆弄,但又胆小却自尊心强好面子,生性懒惰,自制力弱,一旦触及诱惑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时而久之,他的聪明也就愈发迟钝泯于众人了,,他的父母都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一心只希望他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他的父母不和经常吵架,家庭气氛紧张分裂,父亲也懒惰老实安于现状,母亲情绪不稳定经常很暴躁,也十分嫌弃父亲,请问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的儿子在成年时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他从小有些自命不凡,当然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有一定的洞察力,然而当转移到一个周围人都很优秀的环境之中,他发觉自己不如人而愈发自卑。然而,自尊心强的缘故,他偶尔会发奋图强,努力去证明自己的不凡,他又有些骄傲,自己的外表还算板正,身材也好,傲慢之下加上生性懒惰,又使他丧失了上进心,有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努力是为了什么,他敏感脆弱,既骄傲又自卑,他缺乏胆识不敢与人交集,他又为了自尊敢于主动,这样矛盾的一个人他有些逆反心理,他不喜欢别人对他有刻板印象,所以当他做了某些事情在别人面前时,下一次他会以一种想法的方式对待同一件事他确实十分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也苦恼于无法摆脱这些。其实,在很多时候,他有很强的预感告诉自己,他的所谓逆反心理并不总是为了和大流相违背,他是真的感受到别人一致肯定的是有错误的,他不理解为什么一些事情明明不符合道义却能被别人默许一致认可就是如此矛盾的一个人,在他步入社会之前已经深陷于如此的痛苦了,我无法相信他该怎样接受残酷的现实
不需要你提出建议,对他来说这些都只是些司空见惯的书面语言,根本没法在他自己身上实现,就比如说你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对病人说你应该多去和朋友交流谈心,倾诉你的苦恼,但是这个病人十分在意他人的感受,根本不愿意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施加影响于他人,更何况他自己明白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承受的住自己近似无底洞的痛苦负面情绪,他更希望在他的朋友们面前表现得更坚强,这样避免被贴上矫情和阴暗面的标签。也就是说对他来说,那位心理医生的话根本只能作为一种形式上的语言安慰,没法在现实里履行。所以我希望你不要谈这些建议了,你只需要分析他的人格,矛盾等等,就像你开始说话那样,不要去开导他,他只是我在这里和你提的一个人,你是在与我对话 不是与他对话(其实也不一定,他也隐隐约约有着一种意识,他知道这是他逃避现实犹犹豫豫的体现)
他的道义标准很高,然而他自己也没法完全做到,他因此长期处于精神上的自责之中,因此给予自己更多的慰籍,他痛恨没法满足他道德标准的其他人,更痛恨那个只能部分贯彻自己道义标准的自我是的,他也意识到世界并非是黑白分明,然而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正派与反派鲜明对立,他始终没法接受残酷的现实由他自己和别人一同建筑起来。当他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现实,他就变得冷漠无情(当然看上去是这样,实际上他还是那个敏感脆弱不愿意得罪他人的人),他试图断绝掉所有的的关系,除了和自己一样对自己同样感到自责的人或者他觉得是善的一面的代表的人。明面上他不在和别人有联系,但他的断绝方式也只是不主动与别人交谈而已,当别人来找他交流时,他却还是会摆出他看似天真又有些虚微无奈的微笑去回应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