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曰明的直白翻译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看到小事情带来的变化是真正的明白。”
出自老子《道德经》: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与“见一落叶,当知天下秋”同意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赣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辞不受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受教顺可施后世,非独以适身之行也。今国之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金,则不复赎人。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孔子亦可谓知礼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译: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如果有给别的诸侯做妾的,只要可以赎回,可以从国库中拿钱支付赎金。子贡从别的诸侯处赎回了一些鲁国人,回来以后却不接受国库拨给他的赎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赣)这就不对了,作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人们的榜样,可以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品行是否高尚。子贡这样做结果是让人感到,赎回了人而接受国家支付的赎金就是不够廉洁,品行不够高尚。现在鲁国富人少,穷人多,如此一来谁还会去赎人。看来不会再有人会去从别的诸侯赎回鲁国人了。”孔子是懂得事物发展的变化的人。所以老子说:“能够明察秋毫的看到小事情带来的变化是真正的明白。”
感:子贡本来是做了一件好事,而且非常高尚的放弃了国家补助。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结果却并不理想。可见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公众人物时,他的举动就不再是个人行为了。更厉害的是孔子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就推断出事情的发展,这就是先知先觉。能够做到这点需要的是对事物的发展规律的了解。又想起一个老命题,算命可信不可信?到底能不能预知未来?我想还是可以的。只需要能够有以小知大,以近知远,见微知著的本领。这些本领如何得来,丰富的经验阅历和掌握的科学知识。本领的大小和命中率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的宽度、深度和存储量。其实经验也是科学一种,反过来科学也是经验一种。所以关于中医科不科学的争论实际上毫无意义,经验经过论证也许就成了科学的,现在是科学也许过些日子就成了不科学。三岁看老就只是经验而没有一点科学性?诸葛亮借来东风就只是因为他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没有一点经验成分?孔子的见小曰明是建立在知礼的基础上的。所以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