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软件园的格局,是与别处不同的:都是临街一排玻璃幕墙的写字楼,楼下标配着7-11,可以随时买到续命的咖啡。
加班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二十块钱,买杯冰美式——这是三年前的事,现在每杯要涨到三十块——靠窗站着,嘬两口提神;
倘肯多花十五,便可以买块三明治,或者牛角包,做午餐了。但这些码农,多是穿格子衫的社畜,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始祖鸟的,才踱进写字楼里的星巴克,点杯手冲,慢慢地坐喝。
我从二十二岁起,便在"福报科技"里当研发,主管说,我样子太傻,怕伺候不了PRD(产品需求文档)里那些玄学需求,就随便写点代码罢。
从此便整天的对着IDE,专管我的增删改查。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PM们总是一副凶脸孔,程序员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PM乙己到茶水间,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PM乙己是产品部唯一穿格子衫配西裤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熬夜的黑眼圈;一头乱蓬蓬的油腻头发。
虽然自称是产品经理,可是连Axure都装不明白,似乎十多年也没画过完整的原型图。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赋能"、"闭环"、"抓手",叫人半懂不懂的。
PM乙己一到茶水间,所有程序员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PM乙己,你PRD里又写'参考竞品'四个字了!"他不回答,对咖啡机说,"要杯美式,不要糖浆。
"便排出九枚工牌积分。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把需求甩给隔壁组了!"PM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让测试找老王,还被怼了。
"PM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跨组协同不能算甩锅……协同!……互联网人的事,能算甩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拉通对齐",什么"顶层设计"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茶水间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PM乙己原来也做过正经产品,但终于没有进阶,又不会撕逼;于是愈过愈边缘,弄到将要被优化了。幸而会写PPT,便替领导做做汇报材料,换一个迭代周期苟着。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为人师。
坐不到两天,便连交互规范和业务逻辑都忘了。如是几次,叫他画原型的UI也少了。PM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转手需求的事。但他在我们组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延;
虽然间或没有及时回复消息,暂时记在钉钉上,但不出一日,定然@别人,从聊天记录里翻出三个月前的截图来。
PM乙己喝过半杯咖啡,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PM乙己,你当真懂业务么?"PM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OKR都写不出来呢?"
PM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敏捷开发"、"MVP验证"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茶水间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组长正在看数据面板,忽然说,"PM乙己长久没有转需求了。还有十九个问题单没闭环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开发说道,"他怎么会来?……他需求池炸了。"
组长说,"哦!""他总仍旧是甩锅。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甩到CTO那里去了。CTO的需求,甩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检讨书,后来是复盘,复盘了大半夜,再被夺了需求评审权。""后来呢?"
"后来被拉去业务部门轮岗了。""轮岗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天天在画泳道图罢。"组长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算他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