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乐小米---犹记年少衣衫薄
从“凉生”到《苍耳》,这恰是我给乐小米做的第五本长篇。
说是恰好,是自我从事编辑这个行也到现在,似乎也正是五个年头。
我曾听说多少年是一个轮回,待轮回过后,一切又会回到出发时的样子,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还在路上。
回过头去,看得见从前,看不见未来。
我是个很少把伤感放在脸上和放在文字里的人,但是今天例外。
因为是乐小米。
因为是很重要的人。
2005年,在我们当时开办的一个叫四叶草的论坛上,那个写《走失在春暖花开》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乐小米”这三个字,念出来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她说:这是我第一次投稿,这篇文章本来很长,我看到《花火》的约稿启事上写只要一万字以内的稿件,我就拼命把它改成9998个字。
我想她打出这行字的时候,一定是目光清亮,表情认真而紧张的。
像多久以后,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带着一身青岛的咸味阳光的女孩子时一样,她的表情一直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像邻家的妹妹,突然长大,有些欣喜,有些惊讶。
第一次去青岛,凌晨三点到站的火车。
夜风很凉,我们都以为她在候车室里等,结果她却站在站台上朝我们招手。
我们一起标着车去她介绍的韩国烧烤店吃东西,喝酒的时候,我开玩笑说,你那么喜欢上天涯,《青城》里面那个主角就叫艾天涯算了,谐音“爱天涯”啊。
她拍手叫好,就这么定了。
那一次,我看到了青岛的海,也就是那一次,我突然想也许我也应该写点什么,为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很多次在电话里,我们深夜长谈某篇小说的题目或者情节,说着说着,她会突然大笑起来说,只要有你在《花火》,我就会一直给《花火》写下去。
我也大笑,说,以后业界就会传说,小狮和乐小米是黄金搭档。
那些相对而笑的日子里,夹杂着多少这对未来的不确定,对人生种种无常的回避,谁也不去多想。
我一直相信,很多话在我和小米之间,是不用多言的,因为我们都太聪明。
太聪明的人都容易的内伤。
就像最后一次通电话,《苍耳》已经完工了8万字,她想和我讨论其中的细节。
而我当时已经因为刚刚升职而分身乏术,那种让人喘不过起来的压力与繁忙,让我在那段时间里都脱了形。我连讲笑话都没有力气。
我说,你先给状状看吧,她会给你意见的。
她说好。
然后我们互道再见。
放下电话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有什么东西慢慢的消散了,或者是渐行渐远了。
也许是青春,也许是时间。
我得承认,在《苍耳》以前,无论是小米的长篇或是短篇,我都是一字一句的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为一个词的定夺可以与她探讨一个月。
然而在《苍耳》我没能再如此坚持,她有了新的责任编辑,而我虽然忠实地履行了我作为策划人的审核与包装推广等职责,但那在她心里,或许终究是不同的。
就像我们无论是否愿意长大,我们的母亲依然会一天天老去。
从“凉生”到《苍耳》,这恰是我给乐小米做的第五本长篇。
说是恰好,是自我从事编辑这个行也到现在,似乎也正是五个年头。
我曾听说多少年是一个轮回,待轮回过后,一切又会回到出发时的样子,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还在路上。
回过头去,看得见从前,看不见未来。
我是个很少把伤感放在脸上和放在文字里的人,但是今天例外。
因为是乐小米。
因为是很重要的人。
2005年,在我们当时开办的一个叫四叶草的论坛上,那个写《走失在春暖花开》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乐小米”这三个字,念出来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她说:这是我第一次投稿,这篇文章本来很长,我看到《花火》的约稿启事上写只要一万字以内的稿件,我就拼命把它改成9998个字。
我想她打出这行字的时候,一定是目光清亮,表情认真而紧张的。
像多久以后,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带着一身青岛的咸味阳光的女孩子时一样,她的表情一直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像邻家的妹妹,突然长大,有些欣喜,有些惊讶。
第一次去青岛,凌晨三点到站的火车。
夜风很凉,我们都以为她在候车室里等,结果她却站在站台上朝我们招手。
我们一起标着车去她介绍的韩国烧烤店吃东西,喝酒的时候,我开玩笑说,你那么喜欢上天涯,《青城》里面那个主角就叫艾天涯算了,谐音“爱天涯”啊。
她拍手叫好,就这么定了。
那一次,我看到了青岛的海,也就是那一次,我突然想也许我也应该写点什么,为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很多次在电话里,我们深夜长谈某篇小说的题目或者情节,说着说着,她会突然大笑起来说,只要有你在《花火》,我就会一直给《花火》写下去。
我也大笑,说,以后业界就会传说,小狮和乐小米是黄金搭档。
那些相对而笑的日子里,夹杂着多少这对未来的不确定,对人生种种无常的回避,谁也不去多想。
我一直相信,很多话在我和小米之间,是不用多言的,因为我们都太聪明。
太聪明的人都容易的内伤。
就像最后一次通电话,《苍耳》已经完工了8万字,她想和我讨论其中的细节。
而我当时已经因为刚刚升职而分身乏术,那种让人喘不过起来的压力与繁忙,让我在那段时间里都脱了形。我连讲笑话都没有力气。
我说,你先给状状看吧,她会给你意见的。
她说好。
然后我们互道再见。
放下电话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有什么东西慢慢的消散了,或者是渐行渐远了。
也许是青春,也许是时间。
我得承认,在《苍耳》以前,无论是小米的长篇或是短篇,我都是一字一句的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为一个词的定夺可以与她探讨一个月。
然而在《苍耳》我没能再如此坚持,她有了新的责任编辑,而我虽然忠实地履行了我作为策划人的审核与包装推广等职责,但那在她心里,或许终究是不同的。
就像我们无论是否愿意长大,我们的母亲依然会一天天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