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24.2的ptu测试员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变化:游戏中各个起降平台的氢油出现了数十倍涨价,使得一次短途旅行的成本高达数千。而对于那些手握890等大船的船主来说则更是苦不堪言,加满一次油箱就可能掏空家底。与以往价格低廉随手98加满的“豪横”相比,如今的油价则让玩家纷纷直呼“加不起”。眼看这次风波要愈演愈凶,数天之后,CIG官方终于下场,解释是加油系统重复计费导致油价异常上涨并承诺会在后续版本修复,这场风波才终于结束。而这次“喜迎氢油上涨”的风波也引出了一个问题:CIG目前究竟在干什么?
声明:后续段落均为LZ个人猜测,是否正确存疑。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指出。
首先,这不是一个孤例。从几个版本前开始,CIG就展示出了对游戏内物价/飞船数值等修改的积极性。向前追溯可以发现自从3.20版本之后,伴随着LTP长期持续性稳定,玩家数据在版本更新后不再清空,同时游戏内各种数值便开始经历频繁变更,如飞船涨价,机载设备调节等。这实际上代表着SC已开始涉及平衡性调整开发。在这期间,如starsim等调整系统也开始被提出。同时由于目前SC的系统还非常不成熟,如生产,销售等环节还未能打通,整个游戏内经济还没有开始循环,当前的游戏经济系统依然是开发者定价式模式。而伴随着后续生产建造系统的开发,当玩家经济引入后,游戏内经济系统势必还会迎来一大波调整。而在最后,SC可能会向着由玩家负责经济循环,官方通过调整基础资源产出进行影响的“类EVE”方向发展。
而当前玩家则更多是作为“游戏内测员工”,即通过游玩的方式对游戏的功能和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受限于目前游戏的深度和广度都仍不足,大多数玩家目前在游戏中的游玩目标都是“船齐霸业”。因此在当前阶段,官方主要通过调整价格来对玩家的游玩方向进行引导以完成特定功能的测试。在早期版本中这种引导性非常明显,如挖矿版本中的矿物,打捞版本中的打捞产物价格普遍都偏高以保证玩家在当时的版本能够主要执行对应的玩法来完成测试。而在实体货柜版本中也通过生成搬运打捞船只内部的高价值货物验证了相关功能。这也在宏观上造就了所谓“一代版本一代神”的规律。
在早期版本中,由于频繁删档,玩家的资源积累时间被限制在1到2个版本中。为确保测试覆盖率,官方并未对“日入百万”的经济流程进行限制。而伴随着长期持续性加入,平衡/经济系统进入开发视野,玩家的资源积累时间能够跨越多个版本,官方控制玩家收益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必要性。毕竟一旦玩家完成了“船齐霸业”实现了经济自由,那么他的游戏驱动力势必会下降,“测试员”也会减少。而这是CIG所不期望看到的。这也可能是当前版本中CIG开始对各种高收益流程进行限制的原因。
那么回到这次氢油涨价事件,这会是CIG故意的吗?
我的猜想是一半一半。从经济层面上说,作为全部玩家出行的必需品,氢油价格直接关系到几乎所有任务的收益率。在当前价格下,氢油消耗根本无法被基础任务收益覆盖,综合收益率为负。这意味着没有大量存款的新玩家将很容易耗尽储备并陷入死局,这与当前游戏的思路是相悖的。同时由于部分飞船具备氢油自生产功能(在含氢大气内飞行能自动从大气中提取氢油并补充到油箱中),意味着氢油生产较容易,后期玩家可能因此获得一个简单高收益手段。因此,过高的氢油价格必然是不符合CIG期望的。
而玩家针对这次氢油价格调整的议论则带了一个全新的视点。光谱甚至有人给出了只加20%氢油的建议。在多数情况下,玩家在出门飞行时只会去考虑量子的油箱航程,至于价格则大多忽略,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玩家活动的收益率都会是正的。除了贸易BUG或者运货被打劫,玩家几乎不会遇到多少大量损失的情况。这也使得战斗之外的经济系统相当的枯燥。对于游戏来说,不同系统之间需要相互关联制约,共同影响玩家的行动策略。一直以来的氢油价都过于“透明”,几乎对玩家没有什么影响,这种设计是缺少意义的。如果SC希望引入探索等非战斗概念玩法的话,那么对应的成本——即包含飞行成本在内的相关要素的总和势必需要对玩家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通过对飞船油箱大小/油耗/油价等进行平衡,实现不同类型货运飞船在货运中的定位,使各型货运飞船在各自的货运领域具备显著优势,但在其他类型的货运流程中则相较该领域优势船只产生劣势甚至亏本。这会使相同功能的不同型号货运飞船保有自身优势区间而非单纯的上下位替代。
综上所述,这次事件的过高油价可能是一个bug,但本次bug产生应该是CIG已开始着手未来对油价进行进一步调整的信号。或许不会有ptu中这么高,但也不太可能会继续维持之前的价格了。总的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平衡终会到来,希望CIG能够带来一个更具活力的宇宙。
声明:后续段落均为LZ个人猜测,是否正确存疑。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指出。
首先,这不是一个孤例。从几个版本前开始,CIG就展示出了对游戏内物价/飞船数值等修改的积极性。向前追溯可以发现自从3.20版本之后,伴随着LTP长期持续性稳定,玩家数据在版本更新后不再清空,同时游戏内各种数值便开始经历频繁变更,如飞船涨价,机载设备调节等。这实际上代表着SC已开始涉及平衡性调整开发。在这期间,如starsim等调整系统也开始被提出。同时由于目前SC的系统还非常不成熟,如生产,销售等环节还未能打通,整个游戏内经济还没有开始循环,当前的游戏经济系统依然是开发者定价式模式。而伴随着后续生产建造系统的开发,当玩家经济引入后,游戏内经济系统势必还会迎来一大波调整。而在最后,SC可能会向着由玩家负责经济循环,官方通过调整基础资源产出进行影响的“类EVE”方向发展。
而当前玩家则更多是作为“游戏内测员工”,即通过游玩的方式对游戏的功能和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受限于目前游戏的深度和广度都仍不足,大多数玩家目前在游戏中的游玩目标都是“船齐霸业”。因此在当前阶段,官方主要通过调整价格来对玩家的游玩方向进行引导以完成特定功能的测试。在早期版本中这种引导性非常明显,如挖矿版本中的矿物,打捞版本中的打捞产物价格普遍都偏高以保证玩家在当时的版本能够主要执行对应的玩法来完成测试。而在实体货柜版本中也通过生成搬运打捞船只内部的高价值货物验证了相关功能。这也在宏观上造就了所谓“一代版本一代神”的规律。
在早期版本中,由于频繁删档,玩家的资源积累时间被限制在1到2个版本中。为确保测试覆盖率,官方并未对“日入百万”的经济流程进行限制。而伴随着长期持续性加入,平衡/经济系统进入开发视野,玩家的资源积累时间能够跨越多个版本,官方控制玩家收益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必要性。毕竟一旦玩家完成了“船齐霸业”实现了经济自由,那么他的游戏驱动力势必会下降,“测试员”也会减少。而这是CIG所不期望看到的。这也可能是当前版本中CIG开始对各种高收益流程进行限制的原因。
那么回到这次氢油涨价事件,这会是CIG故意的吗?
我的猜想是一半一半。从经济层面上说,作为全部玩家出行的必需品,氢油价格直接关系到几乎所有任务的收益率。在当前价格下,氢油消耗根本无法被基础任务收益覆盖,综合收益率为负。这意味着没有大量存款的新玩家将很容易耗尽储备并陷入死局,这与当前游戏的思路是相悖的。同时由于部分飞船具备氢油自生产功能(在含氢大气内飞行能自动从大气中提取氢油并补充到油箱中),意味着氢油生产较容易,后期玩家可能因此获得一个简单高收益手段。因此,过高的氢油价格必然是不符合CIG期望的。
而玩家针对这次氢油价格调整的议论则带了一个全新的视点。光谱甚至有人给出了只加20%氢油的建议。在多数情况下,玩家在出门飞行时只会去考虑量子的油箱航程,至于价格则大多忽略,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玩家活动的收益率都会是正的。除了贸易BUG或者运货被打劫,玩家几乎不会遇到多少大量损失的情况。这也使得战斗之外的经济系统相当的枯燥。对于游戏来说,不同系统之间需要相互关联制约,共同影响玩家的行动策略。一直以来的氢油价都过于“透明”,几乎对玩家没有什么影响,这种设计是缺少意义的。如果SC希望引入探索等非战斗概念玩法的话,那么对应的成本——即包含飞行成本在内的相关要素的总和势必需要对玩家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通过对飞船油箱大小/油耗/油价等进行平衡,实现不同类型货运飞船在货运中的定位,使各型货运飞船在各自的货运领域具备显著优势,但在其他类型的货运流程中则相较该领域优势船只产生劣势甚至亏本。这会使相同功能的不同型号货运飞船保有自身优势区间而非单纯的上下位替代。
综上所述,这次事件的过高油价可能是一个bug,但本次bug产生应该是CIG已开始着手未来对油价进行进一步调整的信号。或许不会有ptu中这么高,但也不太可能会继续维持之前的价格了。总的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平衡终会到来,希望CIG能够带来一个更具活力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