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在贴吧看到一些帖子,内容不外乎“上海大师赛应该转移到北京,中网升级成男女双1000赛”;“上海大师赛应该转移到武汉,武汉升级成男女双1000赛”(要不你和前面那位打一架先?);“武汉1000赛应该转移到上海,在上海组成双1000赛”云云,然后伴随着各个赛事支持者之间的互相挞伐和拉踩,最后上升到地域层面的攻击。从这些帖子中,我感到许多吧友对中国“阳光双赛”式的男女双96签具有一种强烈执念。
且不说这些“设想”(其实就是YY)在客观上很难实现。我们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男子的1000赛和女子的1000赛非要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地点举办不可?罗杰斯杯(两座城市分别举办男子/女子比赛),蒙特卡洛(只有男子比赛),多哈/迪拜(男女比赛不是同一级别且不在同一周)不都很成功吗?况且大满贯之外的巡回赛又根本没有“混双”这个项目,即使男女合赛也不会为赛事增加新的竞赛单元。那么与现在相比,牺牲一座城市(及它周边的球迷)和一战赛事,强行凑出一站”双1000赛“(还不是大满贯,只是1000赛),又能给中国网球(或者说中国赛季)带来什么本质上的提升呢?
在我看来,赛事与赛事之间是可以互相成就的,比如一些人总是强调“中网的男子参赛阵容豪华”,因此应该代替上海举办1000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亚洲的这站大师赛放在大版而不是上海,显然东京500赛显然更有可能是阵容更豪华的一方。在我看来,现阶段,中国各个赛事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比如我们效仿“美网系列赛(US Open Series)”建立“中网系列赛(China Open Series)”,再比如武汉和上海之间完全可以效仿“罗杰斯杯”,联合建立一个大的赛事品牌(比如“长江杯(YANGTZE RIVER CUP)”之类的),然后在这个Title下各自举办赛事。要说提升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方法不比让几个城市“你抢我的,我抢你的”要可行多了?
中国赛季的凌乱直接的原因,是我国在职业网球领域的话语权不足,本质上是我国网球的后发劣势。我们开始办比赛时,职业网球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数十年,重大赛事的时间和巡回赛的整体框架都已经基本固定,只留给我们本来在时间上就比较鸡肋的“亚洲赛季”,让我们见缝插针地新增一些比赛。这种劣势是不可能因为中国几个城市之间的“内斗”而得到改善的。
且不说这些“设想”(其实就是YY)在客观上很难实现。我们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男子的1000赛和女子的1000赛非要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地点举办不可?罗杰斯杯(两座城市分别举办男子/女子比赛),蒙特卡洛(只有男子比赛),多哈/迪拜(男女比赛不是同一级别且不在同一周)不都很成功吗?况且大满贯之外的巡回赛又根本没有“混双”这个项目,即使男女合赛也不会为赛事增加新的竞赛单元。那么与现在相比,牺牲一座城市(及它周边的球迷)和一战赛事,强行凑出一站”双1000赛“(还不是大满贯,只是1000赛),又能给中国网球(或者说中国赛季)带来什么本质上的提升呢?
在我看来,赛事与赛事之间是可以互相成就的,比如一些人总是强调“中网的男子参赛阵容豪华”,因此应该代替上海举办1000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亚洲的这站大师赛放在大版而不是上海,显然东京500赛显然更有可能是阵容更豪华的一方。在我看来,现阶段,中国各个赛事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比如我们效仿“美网系列赛(US Open Series)”建立“中网系列赛(China Open Series)”,再比如武汉和上海之间完全可以效仿“罗杰斯杯”,联合建立一个大的赛事品牌(比如“长江杯(YANGTZE RIVER CUP)”之类的),然后在这个Title下各自举办赛事。要说提升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方法不比让几个城市“你抢我的,我抢你的”要可行多了?
中国赛季的凌乱直接的原因,是我国在职业网球领域的话语权不足,本质上是我国网球的后发劣势。我们开始办比赛时,职业网球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数十年,重大赛事的时间和巡回赛的整体框架都已经基本固定,只留给我们本来在时间上就比较鸡肋的“亚洲赛季”,让我们见缝插针地新增一些比赛。这种劣势是不可能因为中国几个城市之间的“内斗”而得到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