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催更了
结论就是标题
或者再一句话总结:更像机械师G6pro的终极改进版。
这两者有多像呢,肩键和背键手感基本一样,十字键也是,但多了个马赛克模块,比类xss的转动手感更顺滑,而且这两家的十字键果然通用
微动扳机手感也基本一致,有虚位,但按压感不脆硬总体还不错,关键没G6P致命的虚位也会触发且有双击连点问题。算是比起它的最大改良。
磁吸面板替换当然也比G6P方便太多,后者的卡扣式每次掰都生怕掰断(感觉顺带把G6P也给测了
)
当初G6P因为要命的星闪断连和假微动,显得它的肩键和扳机手感中规中矩没什么槽点,但同款放到了雷神G80身上,反而成为这款两点颇多的柄拖后腿的存在了…
按压手感短硬不够软弹,比G6P的按压力度更大所以甚至还稍显不如…用是能用但和其他几个部分的按键相较,手感割裂感太大了点
最大优点:动作键手感非常好,可能是当下所有用了微动+导电胶这种配置的手柄里,行程最短却不失确认感的了。因为之前买过的雷神G45P确认感相当舒适的abxy键给我留下了好印象,也是这次想要入手G80的原因之一,到手不得不说雷神对abxy的调校有点东西,和迅龙2一样是我近期新入手最满意的两家动作键手感。
额外肩键设计好评,这种紧挨着肩键扳机中间的布局算是我个人认为最佳设计,最早是在82上体验到的(牢智到底啥时候让这设计回归
),现在八位堂青春版2和这款G80都跟进了,有无大神知道这样设计的手柄最早是哪款?我是真好奇
底座简约大气一体性强,智能启停拿起秒连,过。
毁誉参半的设计:
模块化,可以体验不同阻尼的摇杆手感,图里按照阻尼力度从左到右排了一下(纯手工感知),用下来还是默认的黄色最实用,但我动作游戏玩得较多所以把左摇杆换成了最轻阻尼(青色摇杆已翻车考虑换货)
在可调节阻尼环的设计比起来这种换模块的基本可以抬走了…调节便捷度太差,可调范围有限以及更换成本更高,每次换完还得校准,支持“热插拔”了个寂寞
唯一优点只剩下摇杆坏了可换,但我更担心肩键或其他部分会比摇杆先走…毕竟都霍尔了那使用寿命肯定比碳膜耐造不少。
十字键很难抠,不好换
用aimlab的网格射击浅测了下,除了翻车的青色都试了,依旧是黄色分数表现最好,和风2差不多同一档,在本右摇杆瞄准菜狗的几十个柄测过的横向分数里可以排到优(分数最高的三个是544,迅龙2和84),有线连接还是比无线更跟手一些,且高摇杆操控感更好,但附送的两颗蘑菇头,只有中等高度,不如一中一高更实用,而且换上以后会比默认的低摇杆更松,没有按下去的咔哒声,试了下G6P也这德性,看来不是品控问题而是设计本就如此。
震动:握把震动调校得比大部分用同款转子马达的友商要好,细腻且有层次感。
但是!打壳声过大!特别扳机震动,大半夜感觉可以震到把我送走,拿来打蔚蓝让本就神烦的心变得更加意乱…
默认的扳机联动握把震动,属于初上手带感但越用存在感越强得可怕,而且扳机就算切微动模式也震,左边连着右边一起震,像是随时在提醒玩家:我们家的扳机可是很会震的喔!建议是调低震动或者换个模式,给手指做马杀鸡也不是这么玩的吧!
蓝牙模式和接收器模式震感没有明显区别,这点好评,除了地平线需要原生扳机以外,其他游戏都不需要为了体验更细腻一点的震动而特意切到蓝牙模式了(比如某544和84,你俩听到了吗?)
槽点颇多的部分:
体感瞄准:对所有支持体感强开但只能全局式,却没有按下触发松开关闭的响应式的手柄,我只能送它们两个字:如有。
很无奈,用过的海尔兄弟全系,体感全这样,白瞎了这次调校得还不错的精度和跟手度,不好操控还容易晃得人头晕。所以如果体感瞄准是刚需,那么PC的xinput体感强开这功能≈🈚了。除非切NS模式接PC再配合steam去设置,但这好像目前多模手柄基本都能做到吧…
软件:keylinker甚至没法设置体感,很多操作还是得配合说明书,功能太粗糙了,映射背键还没记快捷组合键操作得快,但我总不可能随身携带说明书,至今还没弄明白如何背键映射➕支持连发…另外一个评测帖的帖子总结得很好,确实是水桶腰豆腐心。
总结:硬件没明显短板,整体手感和使用体验不错,适合对软件功能需求不多的杂食型玩家。喜欢颜值可以考虑,或者再等等目前只有一宣传个图的空气配色白色版,个人觉得那个更好看。叨叨完毕
BTW,图5拿来对比肩键布局的红色柄是82扎古联名






结论就是标题
或者再一句话总结:更像机械师G6pro的终极改进版。
这两者有多像呢,肩键和背键手感基本一样,十字键也是,但多了个马赛克模块,比类xss的转动手感更顺滑,而且这两家的十字键果然通用

微动扳机手感也基本一致,有虚位,但按压感不脆硬总体还不错,关键没G6P致命的虚位也会触发且有双击连点问题。算是比起它的最大改良。
磁吸面板替换当然也比G6P方便太多,后者的卡扣式每次掰都生怕掰断(感觉顺带把G6P也给测了

当初G6P因为要命的星闪断连和假微动,显得它的肩键和扳机手感中规中矩没什么槽点,但同款放到了雷神G80身上,反而成为这款两点颇多的柄拖后腿的存在了…

最大优点:动作键手感非常好,可能是当下所有用了微动+导电胶这种配置的手柄里,行程最短却不失确认感的了。因为之前买过的雷神G45P确认感相当舒适的abxy键给我留下了好印象,也是这次想要入手G80的原因之一,到手不得不说雷神对abxy的调校有点东西,和迅龙2一样是我近期新入手最满意的两家动作键手感。
额外肩键设计好评,这种紧挨着肩键扳机中间的布局算是我个人认为最佳设计,最早是在82上体验到的(牢智到底啥时候让这设计回归


底座简约大气一体性强,智能启停拿起秒连,过。
毁誉参半的设计:
模块化,可以体验不同阻尼的摇杆手感,图里按照阻尼力度从左到右排了一下(纯手工感知),用下来还是默认的黄色最实用,但我动作游戏玩得较多所以把左摇杆换成了最轻阻尼(青色摇杆已翻车考虑换货)
在可调节阻尼环的设计比起来这种换模块的基本可以抬走了…调节便捷度太差,可调范围有限以及更换成本更高,每次换完还得校准,支持“热插拔”了个寂寞

十字键很难抠,不好换

用aimlab的网格射击浅测了下,除了翻车的青色都试了,依旧是黄色分数表现最好,和风2差不多同一档,在本右摇杆瞄准菜狗的几十个柄测过的横向分数里可以排到优(分数最高的三个是544,迅龙2和84),有线连接还是比无线更跟手一些,且高摇杆操控感更好,但附送的两颗蘑菇头,只有中等高度,不如一中一高更实用,而且换上以后会比默认的低摇杆更松,没有按下去的咔哒声,试了下G6P也这德性,看来不是品控问题而是设计本就如此。

震动:握把震动调校得比大部分用同款转子马达的友商要好,细腻且有层次感。
但是!打壳声过大!特别扳机震动,大半夜感觉可以震到把我送走,拿来打蔚蓝让本就神烦的心变得更加意乱…
默认的扳机联动握把震动,属于初上手带感但越用存在感越强得可怕,而且扳机就算切微动模式也震,左边连着右边一起震,像是随时在提醒玩家:我们家的扳机可是很会震的喔!建议是调低震动或者换个模式,给手指做马杀鸡也不是这么玩的吧!
蓝牙模式和接收器模式震感没有明显区别,这点好评,除了地平线需要原生扳机以外,其他游戏都不需要为了体验更细腻一点的震动而特意切到蓝牙模式了(比如某544和84,你俩听到了吗?)
槽点颇多的部分:
体感瞄准:对所有支持体感强开但只能全局式,却没有按下触发松开关闭的响应式的手柄,我只能送它们两个字:如有。
很无奈,用过的海尔兄弟全系,体感全这样,白瞎了这次调校得还不错的精度和跟手度,不好操控还容易晃得人头晕。所以如果体感瞄准是刚需,那么PC的xinput体感强开这功能≈🈚了。除非切NS模式接PC再配合steam去设置,但这好像目前多模手柄基本都能做到吧…
软件:keylinker甚至没法设置体感,很多操作还是得配合说明书,功能太粗糙了,映射背键还没记快捷组合键操作得快,但我总不可能随身携带说明书,至今还没弄明白如何背键映射➕支持连发…另外一个评测帖的帖子总结得很好,确实是水桶腰豆腐心。
总结:硬件没明显短板,整体手感和使用体验不错,适合对软件功能需求不多的杂食型玩家。喜欢颜值可以考虑,或者再等等目前只有一宣传个图的空气配色白色版,个人觉得那个更好看。叨叨完毕

BTW,图5拿来对比肩键布局的红色柄是82扎古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