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栽种养护那些事》
第四哏————三角梅栽种重点:亮“隆基”
每年到了梅雨季,总有许多花友发图,说盆栽出了一堆堆很壮观的白根。这些根称之为“气根”,一旦雨过天晴,湿度不够了,很快就会晏旗歇鼓。
盆苗主干为什么会出现气根?
我们知道,植株是借助蒸腾拉动,通过管线输送水溶物质拉升到叶面,在光合作用推动下,将水分中溶解的化合物置换成有机质(养分)通过皮层细胞回流输送到根系再重新分配到枝叶末梢。这是无机盐演变成有机质的完整循环。
在湿度适宜的环境下,植株枝干出现气根的原因,是植株内循环通道(俗语称之为“水线”)的某个环节受损,阻碍了内循环的正常运行,植株为了自救采取的行动。(这与植株受伤后,自动调集愈伤组织加速伤口愈合一个道理)
那受损的是啥呢?——位置偏低接近土面的树皮或者接近土面的敞开的伤口!
这些伤是如何造成的?
其实,这些伤害,原本来自主人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在梅雨季乃至后期夏季高温期施肥,浇水,高温天雷雨等各种因素,导致树皮受伤坏死…
这不经意的疏忽,根源只是一个小差池———栽种太深!!!
一棵苗,主干下方根群与主干连接的部位叫住“隆基”,一般情况下,栽种的深度以隆基微露,能看到顶层根走向为标准深度。
为了让新手们也能掌握比较基准的栽种深度,我把细节描述详细一些:将一个花盆四等份(以2加仑为例)下面两份填土埋基肥,上部一份作为栽种区。栽种时,只要将盆土没过隆基,扶正压实,就栽种完成✅。顶上一份留空作为存水区。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脏水四溢。浇一次定根水,就可以判断隆基位置是否合适,认为太浅则再补一铲土就合适了。
把隆基亮出来一点,这个部位对雨水和高温的耐受力相对要好很多。
还有一个重要伤害源,是主人不合时宜的勤快,比如夏季高温天下午四点五点太阳还没下山就浇水!
要知道,晒了一天太阳的盆土,土温是很高的,一勺水下去,差不多会迅间达到50℃!这种温度,烫多几次,再厚的皮也慢慢会熟…
还有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夏季高温期间,大中午的雷阵雨或太阳雨(晒着太阳下的雨),热锅里的土见水都会冒蒸气……这是防不胜防的,只好听天由命了………
聊这些,老练的花友不用看新手应该还有些价值的。还有啥发现,花友们可以自由发表,大家讨论

第四哏————三角梅栽种重点:亮“隆基”
每年到了梅雨季,总有许多花友发图,说盆栽出了一堆堆很壮观的白根。这些根称之为“气根”,一旦雨过天晴,湿度不够了,很快就会晏旗歇鼓。
盆苗主干为什么会出现气根?
我们知道,植株是借助蒸腾拉动,通过管线输送水溶物质拉升到叶面,在光合作用推动下,将水分中溶解的化合物置换成有机质(养分)通过皮层细胞回流输送到根系再重新分配到枝叶末梢。这是无机盐演变成有机质的完整循环。
在湿度适宜的环境下,植株枝干出现气根的原因,是植株内循环通道(俗语称之为“水线”)的某个环节受损,阻碍了内循环的正常运行,植株为了自救采取的行动。(这与植株受伤后,自动调集愈伤组织加速伤口愈合一个道理)
那受损的是啥呢?——位置偏低接近土面的树皮或者接近土面的敞开的伤口!
这些伤是如何造成的?
其实,这些伤害,原本来自主人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在梅雨季乃至后期夏季高温期施肥,浇水,高温天雷雨等各种因素,导致树皮受伤坏死…
这不经意的疏忽,根源只是一个小差池———栽种太深!!!
一棵苗,主干下方根群与主干连接的部位叫住“隆基”,一般情况下,栽种的深度以隆基微露,能看到顶层根走向为标准深度。
为了让新手们也能掌握比较基准的栽种深度,我把细节描述详细一些:将一个花盆四等份(以2加仑为例)下面两份填土埋基肥,上部一份作为栽种区。栽种时,只要将盆土没过隆基,扶正压实,就栽种完成✅。顶上一份留空作为存水区。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脏水四溢。浇一次定根水,就可以判断隆基位置是否合适,认为太浅则再补一铲土就合适了。
把隆基亮出来一点,这个部位对雨水和高温的耐受力相对要好很多。
还有一个重要伤害源,是主人不合时宜的勤快,比如夏季高温天下午四点五点太阳还没下山就浇水!
要知道,晒了一天太阳的盆土,土温是很高的,一勺水下去,差不多会迅间达到50℃!这种温度,烫多几次,再厚的皮也慢慢会熟…
还有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夏季高温期间,大中午的雷阵雨或太阳雨(晒着太阳下的雨),热锅里的土见水都会冒蒸气……这是防不胜防的,只好听天由命了………
聊这些,老练的花友不用看新手应该还有些价值的。还有啥发现,花友们可以自由发表,大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