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沧州武术节掀起校园功夫热
借着“杂技节”和“武术节”举办这一契机,“武术进校园”活动去年起在我市各大中专院校以及中小学校全面展开,各类简易武术拳械套路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锻炼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今年,沧州武术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体育赛事,拳械种类丰富的沧州武术在校园内更是形成一股热潮,受到年轻学子们的喜爱和追捧。晨练、体育课、课间操、下午第四节课……学校的各个角落里都可见学生们“习武练艺”的身影,关于沧州武术的内容也成了学生们课余闲聊的话题之一。
校园内“武风起、拳海啸”
9月10日下午5时,5000多名沧州师范学院的学生整装列队在图书大楼前的广丅场上。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抱拳行礼,认真练起了小八极拳的套路,音乐节拍转换,十路队伍随之又分别演练起了八卦掌、昆仑拳、杨式太极拳等十个拳种,最后回归到小八极拳收尾。
这些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从今年5月份起,他们每天都会坚持利用晨练和下午五点以后的时间,习练沧州武术的各类优秀拳种。
该校负责人介绍说,学生们学习这些拳种是为10月10日举办的“沧州武术精品拳种万人大展演”做准备,但作为今年我市“武术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所有在校生都得走出教室,习练各种拳术。
同沧州师范学院一样,早已推行“武术课程”的沧州医专、沧州职院以及市第五中学、第八中学、第十三中学等中学,也开始习练沧州武术的各种优秀拳种。其他中学和小学的学生则在所在学校体育教师的教授下,学习太极八式、八式小架、小拳术、小器械等简易武术拳械套路。
市体育局副局长初勇宜介绍说,沧州“武术进校园”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先例。1992年“武乡”刚刚建乡时,武术就进入了部分校园,也曾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2009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武术进校园”。初勇宜说,去年又恰逢“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开展,于是,将具有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的武术引入课堂、走进学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他在评价这一活动时说,武术进校园,既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又促进了沧州武术的传承与普及。
“武术进校园”最初只是在全市四所大中专院校推广“太极二十四式”,中小学校的学生学习的则多是一些简易武术拳械套路。市教育局武术科科长赵永秋说,今年起,缘起和流传于我市的40个优秀拳种开始在市直三所高校和部分中学进行推广,其它13个器械也有望于明年在全市所有校园普及,让沧州武术在校园内普及得更“多姿多彩”。
课堂内外响起“功夫对话”
传统武术在练习过程中很难提出一些新鲜的东西,由此涉及的武术文化教育也很单一,但沧州师范学院体育教师孙春艳在教授和指导学生们练习昆仑拳时,却没有遇到多少困难。“这些学生虽然都是90后,比较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但对于每天坚持练习武术,却始终抱着一份毅力,一些外乡人也不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放弃学武的机会,更可喜的是,一些学生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切磋过招’。”
师范学院中文系练习的是武式太极拳,目前就读大二年级的马圆元是衡水人,除了课下和同学讨论功课,她偶尔还去请教其他同学武术招式,哪一招里手臂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眼睛注视哪里,这一个招式后面应该接什么动作……只要哪里不清楚,她都会及时询问同学。为了让每一个动作姿势都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孙婷和孙小赫还偶尔会跑去找体育老师请教。大二年级的李子艳虽然学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但课程中并没有开设武术科目,于是认真的她经常在业余时间摸索八卦掌的风格特点,对比去年练习过的太极二十四式,她总结说,这两门功夫都属外柔内刚,想要练好确实需要多花时间。
借着“杂技节”和“武术节”举办这一契机,“武术进校园”活动去年起在我市各大中专院校以及中小学校全面展开,各类简易武术拳械套路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锻炼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今年,沧州武术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体育赛事,拳械种类丰富的沧州武术在校园内更是形成一股热潮,受到年轻学子们的喜爱和追捧。晨练、体育课、课间操、下午第四节课……学校的各个角落里都可见学生们“习武练艺”的身影,关于沧州武术的内容也成了学生们课余闲聊的话题之一。
校园内“武风起、拳海啸”
9月10日下午5时,5000多名沧州师范学院的学生整装列队在图书大楼前的广丅场上。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抱拳行礼,认真练起了小八极拳的套路,音乐节拍转换,十路队伍随之又分别演练起了八卦掌、昆仑拳、杨式太极拳等十个拳种,最后回归到小八极拳收尾。
这些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从今年5月份起,他们每天都会坚持利用晨练和下午五点以后的时间,习练沧州武术的各类优秀拳种。
该校负责人介绍说,学生们学习这些拳种是为10月10日举办的“沧州武术精品拳种万人大展演”做准备,但作为今年我市“武术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所有在校生都得走出教室,习练各种拳术。
同沧州师范学院一样,早已推行“武术课程”的沧州医专、沧州职院以及市第五中学、第八中学、第十三中学等中学,也开始习练沧州武术的各种优秀拳种。其他中学和小学的学生则在所在学校体育教师的教授下,学习太极八式、八式小架、小拳术、小器械等简易武术拳械套路。
市体育局副局长初勇宜介绍说,沧州“武术进校园”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先例。1992年“武乡”刚刚建乡时,武术就进入了部分校园,也曾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2009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武术进校园”。初勇宜说,去年又恰逢“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开展,于是,将具有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的武术引入课堂、走进学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他在评价这一活动时说,武术进校园,既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又促进了沧州武术的传承与普及。
“武术进校园”最初只是在全市四所大中专院校推广“太极二十四式”,中小学校的学生学习的则多是一些简易武术拳械套路。市教育局武术科科长赵永秋说,今年起,缘起和流传于我市的40个优秀拳种开始在市直三所高校和部分中学进行推广,其它13个器械也有望于明年在全市所有校园普及,让沧州武术在校园内普及得更“多姿多彩”。
课堂内外响起“功夫对话”
传统武术在练习过程中很难提出一些新鲜的东西,由此涉及的武术文化教育也很单一,但沧州师范学院体育教师孙春艳在教授和指导学生们练习昆仑拳时,却没有遇到多少困难。“这些学生虽然都是90后,比较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但对于每天坚持练习武术,却始终抱着一份毅力,一些外乡人也不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放弃学武的机会,更可喜的是,一些学生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切磋过招’。”
师范学院中文系练习的是武式太极拳,目前就读大二年级的马圆元是衡水人,除了课下和同学讨论功课,她偶尔还去请教其他同学武术招式,哪一招里手臂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眼睛注视哪里,这一个招式后面应该接什么动作……只要哪里不清楚,她都会及时询问同学。为了让每一个动作姿势都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孙婷和孙小赫还偶尔会跑去找体育老师请教。大二年级的李子艳虽然学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但课程中并没有开设武术科目,于是认真的她经常在业余时间摸索八卦掌的风格特点,对比去年练习过的太极二十四式,她总结说,这两门功夫都属外柔内刚,想要练好确实需要多花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