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和枣子讨论袭人的问题,现在我又搞不懂枣子的思维了
,钗吧的朋友帮帮我:枣子:另外,还有一点需要同你讨论的,
就是关于撵晴雯的事情
这里的几点疑惑:
1.关于袭人的心里一动
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道:“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顽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
这里的一动指的是动了(想到了)什么?应该不是指宝玉有疑她之意,因为后文有明确的这句话,如果这里就疑了,那可以在这里写明这个意思,没必要在后头补上这一句。
2.关于宝玉的错疑
我回头再细写,谅。
她后来成为了大家都默认的宝玉的通房丫头,(默认是指没有最终取得完全一致的待遇,除了月例等,还有贾政的认可,还有明说的形式,有人觉得不合适的话可以换词,意思到了就行),照理她应该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同时,因为她欣赏宝钗,那么宝钗的为人行事会对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应该是积极的,先进的
从上所述,袭人理应变得更完美,更加接近宝钗的形质
可是,她反而在后期表现出了她的不足之处。这个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是她先天性格中的不足引起的,还是由于她地位的变化引起的,或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我真的不清楚
也许兰花春哥等人认为这就是她,从未变过,只是可能以前没有表现出来,现在表现出来了,那么为什么现在要表现出来?
或是认为,她一向如此,连表现也没有改变过。那么,我认为那些略显鲁莽的话是不会在她前期跟在贾母面前就有的,象这样的实话实话也是不可能在贾母面前说出来的,因为她脑子很清楚,对什么人要讲什么话,说不好不如不说。这就是守拙藏愚。
我跟你们的分歧在于:她前期的努力在她后期中发生了坍塌。甚至到了宝玉也见疑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她的一个失败之处。
或许大家还能想起晴雯与宝玉和袭人拌嘴时宝玉的态度吧?宝玉是坚定站在袭人一边的,而且很肯定地说,就是要抬举她,对晴雯时,态度是你走可以的。可能你们解为一时气话,但就是这种气话,在我看来,是说明了宝玉情急之下的情感的。这种情感才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因为它没有经过过滤思考掩饰。
但到了晴雯被逐,别人还没说什么怀疑的,恰恰是宝玉这个最爱护女孩子,跟袭人最亲近且有过肌肤之亲的人先说出了怀疑的话。虽然后来他说是错疑了袭人了,也道歉了,但是别忘了他是瞒着袭人去见的晴雯最后一面,而且书的描述是:宝玉将一切人稳住,便独自得便出了后角门,央一个老婆子带他到晴雯家去瞧瞧。。。。。。。。宝玉进入园中,且喜无人知道。到了自己房内,告诉袭人只说在薛姨妈家去的,也就罢了。
以他跟袭人之前的关系,就算怕连累袭人,也应当在晚间无人时悄悄告知。这才是正常的举动
可是很遗憾他没有,他一直瞒了下去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很想知道各位的看法
不好意思,呵呵,她连大老爷都评价了,这种行为我也不认为她是对的
就如同平儿说贾瑞:
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这话是解气,骂得对,骂到我心坎里了,我也想这么骂,但是就平儿这种丫头的身份来说,她仍是不该这么骂主子(没有这种权利但有这种自由,只要不被人追究),不管这主子有没有权势财富,做的事多么不堪。
这种行为,不管对错,都是没王法
这不是我从现代的观念来说,而是从当时的观念来说
因为这就是当时的等级观念,主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象宝玉强袭人),奴才骂主子都是不对的(象焦大)。除非你有本事造反,推翻主子自己成为主子。
奴才你可以劝主子,谏主子,但是你不能骂主子。
袭人这里称不上骂,但至少我认为是不妥的。原因说过多遍,不多说了。

就是关于撵晴雯的事情
这里的几点疑惑:
1.关于袭人的心里一动
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道:“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顽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
这里的一动指的是动了(想到了)什么?应该不是指宝玉有疑她之意,因为后文有明确的这句话,如果这里就疑了,那可以在这里写明这个意思,没必要在后头补上这一句。
2.关于宝玉的错疑
我回头再细写,谅。
她后来成为了大家都默认的宝玉的通房丫头,(默认是指没有最终取得完全一致的待遇,除了月例等,还有贾政的认可,还有明说的形式,有人觉得不合适的话可以换词,意思到了就行),照理她应该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同时,因为她欣赏宝钗,那么宝钗的为人行事会对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应该是积极的,先进的
从上所述,袭人理应变得更完美,更加接近宝钗的形质
可是,她反而在后期表现出了她的不足之处。这个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是她先天性格中的不足引起的,还是由于她地位的变化引起的,或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我真的不清楚
也许兰花春哥等人认为这就是她,从未变过,只是可能以前没有表现出来,现在表现出来了,那么为什么现在要表现出来?
或是认为,她一向如此,连表现也没有改变过。那么,我认为那些略显鲁莽的话是不会在她前期跟在贾母面前就有的,象这样的实话实话也是不可能在贾母面前说出来的,因为她脑子很清楚,对什么人要讲什么话,说不好不如不说。这就是守拙藏愚。
我跟你们的分歧在于:她前期的努力在她后期中发生了坍塌。甚至到了宝玉也见疑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她的一个失败之处。
或许大家还能想起晴雯与宝玉和袭人拌嘴时宝玉的态度吧?宝玉是坚定站在袭人一边的,而且很肯定地说,就是要抬举她,对晴雯时,态度是你走可以的。可能你们解为一时气话,但就是这种气话,在我看来,是说明了宝玉情急之下的情感的。这种情感才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因为它没有经过过滤思考掩饰。
但到了晴雯被逐,别人还没说什么怀疑的,恰恰是宝玉这个最爱护女孩子,跟袭人最亲近且有过肌肤之亲的人先说出了怀疑的话。虽然后来他说是错疑了袭人了,也道歉了,但是别忘了他是瞒着袭人去见的晴雯最后一面,而且书的描述是:宝玉将一切人稳住,便独自得便出了后角门,央一个老婆子带他到晴雯家去瞧瞧。。。。。。。。宝玉进入园中,且喜无人知道。到了自己房内,告诉袭人只说在薛姨妈家去的,也就罢了。
以他跟袭人之前的关系,就算怕连累袭人,也应当在晚间无人时悄悄告知。这才是正常的举动
可是很遗憾他没有,他一直瞒了下去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很想知道各位的看法
不好意思,呵呵,她连大老爷都评价了,这种行为我也不认为她是对的
就如同平儿说贾瑞:
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这话是解气,骂得对,骂到我心坎里了,我也想这么骂,但是就平儿这种丫头的身份来说,她仍是不该这么骂主子(没有这种权利但有这种自由,只要不被人追究),不管这主子有没有权势财富,做的事多么不堪。
这种行为,不管对错,都是没王法
这不是我从现代的观念来说,而是从当时的观念来说
因为这就是当时的等级观念,主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象宝玉强袭人),奴才骂主子都是不对的(象焦大)。除非你有本事造反,推翻主子自己成为主子。
奴才你可以劝主子,谏主子,但是你不能骂主子。
袭人这里称不上骂,但至少我认为是不妥的。原因说过多遍,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