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裴力武汉报道 中乌之战0比4的比分创造了高家军组建以来的最大溃败,上一次中国队在一场比赛中被对手打进四球,还要追溯到16个月之前中国队与沙特队之间的热身。
那场比赛引发了高洪波的强烈不满,赛后一些所谓的老队员被清除出高家军。高洪波更加坚信,想要带领中国队走出泥淖,必须重用和提携一批青年近卫军。 两场比赛比分相似,但是后续故事有所不同。12日在武汉沌口体育中心,高洪波淡定而从容地接受了这样一场失利,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他甚至有心情跟记者们开起了玩笑,他说心理素质决定不了实力,“我心理调节再好,打篮球也打不赢姚明”,高洪波从来都不是妙语连珠的人,此时还有如此睿智,说明他的心情着实不错。
这代表着一种蜕变和成长,在过去的17个月里,无论中国国家队,还是高洪波,都在这种蜕变和成长中收获了最宝贵的自信心。无论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高洪波都不愿意仅仅作为一个守望者尴尬而无奈地存在,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带领一支年轻的国家队,在荆棘泥淖间艰难地前行。 无论你爱他或者恨他,都必须承认,高洪波的改造效果和重建进度是非常惊人的。
少帅的两大贡献
首先是提携了一批青年才俊,邓卓翔、荣昊、杨昊、冯仁亮等人都是其中翘楚,另一个是逐渐成型的技战术打法。 新一届国家队从2009年5月正式树旗,之后开始一系列热身赛和亚洲杯预选赛。2010年初征战东亚四强赛,国家队逐渐成型并表现出鲜明的技战术特点。
在此过程中,高洪波在两个方面的贡献不应该被磨灭。首先他提携了一批联赛中的青年才俊,而这批队员已经逐渐接过了老国家队的枪,在更大的舞台上开始自己的表演。邓卓翔、荣昊、杨昊、冯仁亮等人都是其中翘楚。中国队与乌拉圭队比赛的首发阵容中,有六人是高洪波时代的新丁,在高洪波执掌国家队之前,他们从没有穿上过国家队的球衣。但是在高洪波的调教下,他们给外界交出了惊喜的答卷。
凌波微步和百步穿杨让邓卓翔成为中国足坛的新偶像。至于杨昊,与世界殿军的对决可以清晰地展示他在这支国家队中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无论在朱广沪时代,还是拉杜时代,都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这足以说明高洪波在遴选球员方面的眼光独到。无论杨昊,还是邓卓翔,他们的胜利,最终都应该属于高洪波。
除了打造一支青年近卫军之外,高洪波对于国家队的另外一大贡献,就是让国家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技战术打法。从接手国家队的首堂训练课开始,高洪波就确定了坚持控制球、坚持脚下配合、短传渗透的技战术风格。这样的风格改造在高家军树旗的初期取得了成功,中国队分别战平德国战胜伊朗。不过随着去年8月东南亚拉练的失利和亚洲杯外围赛表现不佳,风格改造也曾经受到过质疑,但高洪波始终坚持同一路线没有质疑,他的坚持也在东亚四强赛上获得了回报。
凭借成功的技战术改造,中国队最终战平日本、战胜韩国和中国香港,取得近年来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国际比赛冠军。在收获信心和经验的同时,高洪波对于国家队的改造,也为各年龄段的其他国字号球队树立了技战术标尺。尽管这种改造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是无论是日韩这样的亚洲邻居,还是乌拉圭主教练塔瓦雷斯这样的世界名帅,都承认,如今中国足球进行的技战术改造,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人出列和球队的技战术改造,是老将的无奈告别。这种新陈代谢在素来山头众多、内耗不断的中国国家队,绝对不是容易完成的事情。无论朱广沪还是福拉多都曾经希望完成这样的人员更替,无论07年亚洲杯的惨败,还是08年世界杯的溃堤,其背后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都是人祸。
但是在高洪波的手里,这个问题最终被成功解决,这得益于高洪波性格深处的执拗和坚持。当去年九月高洪波在哈尔滨第一次说出 “我们队没有特权球员”时,还有人以为他仅仅是在作秀,当郑智、邵佳一等一干人等逐渐从国家队消失,当李玮锋苦苦表达对于重返国家队的热情时,大家才开始意识到高洪波的与众不同。在拒绝大牌的同时,高洪波也平息了海归与本土球员之间的纷争。
那场比赛引发了高洪波的强烈不满,赛后一些所谓的老队员被清除出高家军。高洪波更加坚信,想要带领中国队走出泥淖,必须重用和提携一批青年近卫军。 两场比赛比分相似,但是后续故事有所不同。12日在武汉沌口体育中心,高洪波淡定而从容地接受了这样一场失利,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他甚至有心情跟记者们开起了玩笑,他说心理素质决定不了实力,“我心理调节再好,打篮球也打不赢姚明”,高洪波从来都不是妙语连珠的人,此时还有如此睿智,说明他的心情着实不错。
这代表着一种蜕变和成长,在过去的17个月里,无论中国国家队,还是高洪波,都在这种蜕变和成长中收获了最宝贵的自信心。无论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高洪波都不愿意仅仅作为一个守望者尴尬而无奈地存在,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带领一支年轻的国家队,在荆棘泥淖间艰难地前行。 无论你爱他或者恨他,都必须承认,高洪波的改造效果和重建进度是非常惊人的。
少帅的两大贡献
首先是提携了一批青年才俊,邓卓翔、荣昊、杨昊、冯仁亮等人都是其中翘楚,另一个是逐渐成型的技战术打法。 新一届国家队从2009年5月正式树旗,之后开始一系列热身赛和亚洲杯预选赛。2010年初征战东亚四强赛,国家队逐渐成型并表现出鲜明的技战术特点。
在此过程中,高洪波在两个方面的贡献不应该被磨灭。首先他提携了一批联赛中的青年才俊,而这批队员已经逐渐接过了老国家队的枪,在更大的舞台上开始自己的表演。邓卓翔、荣昊、杨昊、冯仁亮等人都是其中翘楚。中国队与乌拉圭队比赛的首发阵容中,有六人是高洪波时代的新丁,在高洪波执掌国家队之前,他们从没有穿上过国家队的球衣。但是在高洪波的调教下,他们给外界交出了惊喜的答卷。
凌波微步和百步穿杨让邓卓翔成为中国足坛的新偶像。至于杨昊,与世界殿军的对决可以清晰地展示他在这支国家队中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无论在朱广沪时代,还是拉杜时代,都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这足以说明高洪波在遴选球员方面的眼光独到。无论杨昊,还是邓卓翔,他们的胜利,最终都应该属于高洪波。
除了打造一支青年近卫军之外,高洪波对于国家队的另外一大贡献,就是让国家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技战术打法。从接手国家队的首堂训练课开始,高洪波就确定了坚持控制球、坚持脚下配合、短传渗透的技战术风格。这样的风格改造在高家军树旗的初期取得了成功,中国队分别战平德国战胜伊朗。不过随着去年8月东南亚拉练的失利和亚洲杯外围赛表现不佳,风格改造也曾经受到过质疑,但高洪波始终坚持同一路线没有质疑,他的坚持也在东亚四强赛上获得了回报。
凭借成功的技战术改造,中国队最终战平日本、战胜韩国和中国香港,取得近年来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国际比赛冠军。在收获信心和经验的同时,高洪波对于国家队的改造,也为各年龄段的其他国字号球队树立了技战术标尺。尽管这种改造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是无论是日韩这样的亚洲邻居,还是乌拉圭主教练塔瓦雷斯这样的世界名帅,都承认,如今中国足球进行的技战术改造,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人出列和球队的技战术改造,是老将的无奈告别。这种新陈代谢在素来山头众多、内耗不断的中国国家队,绝对不是容易完成的事情。无论朱广沪还是福拉多都曾经希望完成这样的人员更替,无论07年亚洲杯的惨败,还是08年世界杯的溃堤,其背后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都是人祸。
但是在高洪波的手里,这个问题最终被成功解决,这得益于高洪波性格深处的执拗和坚持。当去年九月高洪波在哈尔滨第一次说出 “我们队没有特权球员”时,还有人以为他仅仅是在作秀,当郑智、邵佳一等一干人等逐渐从国家队消失,当李玮锋苦苦表达对于重返国家队的热情时,大家才开始意识到高洪波的与众不同。在拒绝大牌的同时,高洪波也平息了海归与本土球员之间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