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cdn吧 关注:41贴子:73
  • 0回复贴,共1

IDC出口带宽95及买断流量调度解决方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背景
IDC行业中大带宽业务整体的经营模式是将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的带宽资源转售给互联网企业获取中间的利润。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运营商给到的带宽成本是IDC公司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成本因素,所以充分利用不同链路中的带宽资源降低带宽的成本,是IDC公司降本增效的关键点。
二、当前运营商计费方式
目前运营商向IDC或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计费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2.1、固定计费端口
固定计费端口在业内一般也称呼为“买断”,是运营商以网络设备端口的速率为标准进行一次性按月收取费用,例如交换机的1G、10G、100G端口等。即运营商按端口一个月固定收取结算费用,不管业务实际使用的是200M、500M还是1G都统一按照1G的费用结算。
这种计费模式的缺点是当业务不能完全利用购买的端口速率情况下是有很大的成本浪费的。所以后期衍生出一些峰值计费、95计费(2.2)方案等。
2.2、95计费
95计费是目前国内外CDN行业首先引入的一种计费办法,目前国内IDC、CDN等行业都采取该种计费方式。
该种计费模式是针对网络设备端口带宽使用过程中进行详细流量统计后再计算具体账单的一种办法。其基本逻辑是将峰值流量的5%不做计费,只对剩余的95%进行流量计费。
计费详细规则如下:
对计费端口每5分钟记录一个点,1个小时12个点,1天12*24个点,一个月按30天算12*24*30=8640个点, 从高到低排序,然后把数值最高的%5的点去掉,剩下的最高带宽就是95计费的计费值了。计费点数是8208个点。有432个点不用计费,就是异常流量的时间在432*5/60=36个小时,即不超过1.5天的异常大带宽(流量),不影响本月的计费。
这种计费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有大约36个小时的带宽突发。举个例子:有个1G端口,平时都是跑500M,每天晚高峰会有1个小时跑到900M,因为跑900M的时间加起来还没超过36小时(5%以内),采取95计费方式后当月流量计费依然是500M左右。
另外95计费一般运营商会要求有个保底值,业内常见为30%、40%。
三、IDC出口流量调度逻辑
基于以上介绍的运营商两种主流计费方式,那么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1、如果是买断的计费端口,则要想尽办法将买断的端口带宽尽量利用满,这样即可节省成本;
2、如果是95端口计费,则需要想办法将高峰流量控制在36小时以内,这样即可以达到将计费值控制在基本的水平线。
实际案例中常见方案:
3.1、固定计费端口+普通计费端口
如固定计费端口为3*10G(共30G),普通计费端口为5*10G(50G)。
调度目标:让固定计费端口尽量跑满。
调度方式:凌韬调度设备将流量优先往固定计费端口的30G转发,使固定计费端口利用率约在97%-99%(视不同业务承受能力),之后溢出的流量再平均分配到50G的普通计费端口转发。
3.2、全95端口计费
如95计费端口为40*10G(400G)。
调度目标:让95计费端口的95计费值在满足保底的情况下尽量低。
调度方式:凌韬调度设备先定一个总流量调度阈值,当总流量达到阈值后就启动调度算法,轮流将不同的95计费端口带宽充分跑满(利用率约在97%-99%,视不同业务承受能力),控制每个95计费端口跑满的时间不超出计费时间。
3.3、固定端口计费+95端口计费
如固定计费端口为5*10G(共50G),普通计费端口为30*10G(300G)。
调度目标:让固定计费端口尽量跑满、让95计费端口的95计费值在满足保底的情况下尽量低。
调度方式:凌韬调度设备先定一个总流量调度阈值,先将流量优先往固定计费端口的50G转发,使固定计费端口利用率约在97%-99%(视不同业务承受能力),之后溢出的流量再根据调度阈值决定是否启动调度算法,轮流将不同的95计费端口带宽充分跑满(利用率约在97%-99%,视不同业务承受能力),控制每个95计费端口跑满的时间不超出计费时间。


IP属地:山东1楼2024-08-22 16: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