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同事通电话。“百丽宫在哪?”“哦,北京。北京有飞机场吗”这问话失礼的很,但也基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有点过分,对于没上大学的对未来抱有憧憬的孩子未免有些残酷。她孩子在海南上大学,坐着往返几百块的打折机票。“噢,有是吧。可以坐飞机去的。”我不愿再听下去。我正在努力尝试放下手机。今天我学做了两个菜,中午的有点糊,肉煸得过干;晚上的还行。得想想明天早上还要不要继续。“对对,飞机场是远点,不方便,到时候大包小包的。但我觉得……”有本书没看完,那本顽强的书让我在这个声色犬马的假期坚持看下去——这书的精彩无可置疑。不行,我要打瓦;不行,我要打农;不行,我考试前承诺要看的番还没补完……“北京的什么学校?”这句话如针般刺痛了我的神经。妈妈迟疑了,愣愣的,留下了一阵溺死人的空白。“北京挺大的,呃呃,北京的大学是吧,在北京,北京学校也挺多的吧?”“哦哦,就是百丽大学。嗯,我知道。挺好的,这大学挺不错……”恍惚中,我听得到母亲嘴角的抽搐,这份涩味的痛楚将永远在我心底潜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