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9日漏签0天
黛玉传吧 关注:3,572贴子:219,13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黛玉传吧
>0< 加载中...

宝钗为什么和黛玉关系最好(原著)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昭仪娘娘
  • 雯华漫月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管在原著里还是在电视剧里,宝钗和黛玉的关系都是姐妹里最好的一对儿。去哪里宝钗和黛玉都坐在一起,黛玉生病了,只有宝钗送她燕窝。还说:“我在这里一日就帮你消遣一日。你若有委屈犯难也尽管和我说。”而且在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节中黛玉说了两句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别人听了有可能会觉得这个女孩子不本分,看杂书但都不说,心里却老大不欢喜。可是宝钗却规劝黛玉,担心黛玉说习惯了被别人当把柄不利于黛玉。所以刻薄小性儿的黛玉最后也说宝姐姐好了。宝钗的确长得很富贵气,思想也很封建。但是她却和林黛玉有很多相同之处。就是喜散不喜聚,打扮素雅。就像薛姨妈说的:“宝丫头古怪着呢!偏就不喜欢带花”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章里,老太太说宝钗屋子太素净了。这与林黛玉很像,不喜欢俗气装扮。
客居贾府的薛宝钗深深理解黛玉寄人篱下的心情,说多一事不少一事。
全府姐妹只有宝钗最了解和最关心黛玉和宝玉的恋情,虽然限于礼教规矩,但是它能理解黛玉的心。书中为什么要安排宝钗与黛玉谈心,而不是别人,就是因为这两个人关系最好!



  • 枫林馡菲
  • 巧承恩济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来是熟人。
话说宝钗和黛玉关系其实一直都很好。
最初宝钗来京城是为了选秀的事情,即便对宝玉有些动心也只是默默藏在心里。她的是极力克制自身的欲望去坚守建道德的女性,绝对不敢越雷池半步。因而实际上,她与林黛玉算不上真正的冲突。
而林黛玉最初对她的有些小心眼,完全是由于宝玉的性格(见了姐姐忘了妹妹),不过到了后来当他们两彼此交心以后,黛玉就再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小心眼的举动了。
另外,林黛玉后期感觉自卑寄人篱下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她没钱,(凤姐有意无意的都在拖欠院子里姐妹们的月例。黛玉家原本是很有钱的,但是后来贾琏带着她从苏州回来后便将她家的几百万两都藏私了。
在古代女人与女人之间,不光就是情敌那么肤浅的关系。更不是处处都是那些无聊的后宫。宝钗也是个好姑娘,黛玉最终也完全认识了整体的宝钗,最终和她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但后来高鹗续书,恰恰毁了宝钗的人格,将其无形中塑造成了一个虚伪的坏人。


2025-08-09 18:5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无羽已远行
  • 雯华漫月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复:2楼
黛玉家原本是很有钱的,但是后来贾琏带着她从苏州回来后便将她家的几百万两都藏私了。
前一句倒不错,话说当官的那个没个钱,后面的“几百万两”您从那看来得,很不解……估计贾史王薛加起来也没您开这个价……


  • 云望尘
  • 蕙心纨质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钗黛名虽两个,实为一人!


  • 染墨随风
  • 雯华漫月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ls正解


  • 枫林馡菲
  • 巧承恩济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复:3楼
那时候,贾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否则凤姐和秦可卿也不会那么发惆。
另外这关于几白万两被藏私的事,你仔细阅读原著关于贾琏苏州刚刚回来那段与凤姐的对话就知道。假如还是看不懂,请百度一下《文化中国》关于红楼梦经济之谜。


  • 无羽已远行
  • 雯华漫月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复:6楼
就算是程高本,最终贾府被炒,凤姐也只不过抄出不足十万两银子……
几百万两哪去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黛玉传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