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吧 关注:18,761贴子:76,573
  • 4回复贴,共1

南唐 姚贾派 宗白体 花间词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卷889_26 【虞美人】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卷8_1 【咏灯】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卷8_4 【句】李璟
灵槎思浩荡,老鹤倚崆峒。
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
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
卷8_6 【秋莺】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卷889_11 【忆江南】李煜(一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梦江口、望江梅、归塞北、谢秋娘、春去也)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IP属地:江西1楼2024-08-09 17:36回复
    冯延巳祠集评
    五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六 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七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九 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十 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 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双垂。只是金笼鹦鹉知。
    【集评】
    孙人和云:此殆《诗?郑风?风雨》之思乎?“愁无寐”者,忧思难眠也;“风雨凄凄”者,浊乱之世也;“林鹊争栖”者,小人当道也;“落尽灯花者”,国垂亡也;“鸡未啼”者,未见君子也;“年光往事如流水”者,前功尽弃也;“情迷”者,忠君之成也;“玉箸双垂”者,志未遂而悲伤也;“只是金鹦鹉知”者,国人末我知也。可谓自信而不疑矣。(《阳春集校证》)
    陈秋帆云:温庭筠喜欢用金、玉等字,如“手里金鹦鹉”、“双双金鹧鸪”、“画屏金鹧鸪”、“绿檀金凤凰”、“玉钗头上风”、“玉钩褰翠幕”、“玉香炉”、“玉连环”之类,西昆习尚。《阳春》亦善用之。此阕“玉箸双垂”、“金笼鹦鹉”,即金、玉并用。此例集中屡见。


    IP属地:江西2楼2024-08-09 17:37
    回复
      徐铉 和张先辈见寄二首
      去国离群掷岁华,病容憔悴愧丹沙。谷连舍下衣长润,山带城边日易斜。
      几处垂钩依野岸,有时披褐到乡家。故人书札频相慰,谁道西京道路赊。
      徐铉 和张先辈见寄二首
      清时沦放在山州,邛竹纱巾处处游。野日苍茫悲鹏舍,水风阴湿弊貂裘。
      难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两首新诗千里道,感君情分独知丘。
      徐铉 和致仕张尚书新创道院
      梓泽成新致,金丹有旧情。挂冠朝睡足,隐几暮江清。
      药圃分轻绿,桦窗起细声。养高宁厌病,默坐对诸生。
      徐铉 和钟大监泛舟同游见示
      潮沟横趣北山阿,一月三游未是多。老去交亲难暂舍,闲中滋味更无过。
      豨桥树映行人渡,材径风飘牧竖歌。孤櫂乱流偏有兴,满川晴日弄微波。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世称“徐骑省”,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
      徐铉十岁能作文,起家为吴校书郎。后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元宗时,知贡举。历太子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后主李煜时,除礼部侍郎。累官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等职。于淳化二年(992年),病逝。
      徐铉与弟徐锴自幼苦学,未弱冠,即以文名称于时,号称“二徐”、“大小徐”;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其诗淡雅闲远,真率自然,不用险韵,不用奇字,平易浅切,类白居易;其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所存文多为骈文


      IP属地:江西3楼2024-08-09 17:37
      回复
        全唐诗 卷738_21 【赠仰山慧度禅师】宋齐丘
        卷738_21 【赠仰山慧度禅师】宋齐丘
        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宋齐丘(887年-959年),一作宋齐邱,字超回(一作昭回),后改字子嵩,号九华先生,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南唐宰相。
        宋齐丘少好学,工属文,有大志,尤喜纵横长短之学。其父在唐末任镇南军(治今江西南昌)节度副使,父死后,宋齐丘生活困顿,遂投靠时任昇州(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刺史的徐知诰(即李昪),为其主要谋士,深受信任。李昪建立南唐政权后,任宋齐丘为左丞相,拜司空,知尚书省。南唐中主时期,拜太保、中书令,权任颇重。
        宋齐丘在任期间,助李昪大力“兴利除害,变更旧法”,并提出和推行了具有远见卓识的税制改革,戮力劝农,对吴、唐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宋齐丘的改革也受到后人的大力赞扬,宋人洪迈盛赞:“自吴变唐,自唐变宋,民到于今受其赐,齐丘之事美矣!”
        宋齐丘为青阳县公,享有九华山所在的青阳县一县的租税,并赐号九华先生。宋齐丘离开朝堂,前往九华山“隐居”。他在青阳大修宅第,“服御、将吏,皆如王公”,


        IP属地:江西4楼2024-08-09 17:37
        回复
          卷738_33 【送许处士坚往茅山】潘佑
          天坛云似雪,玉洞水如琴。白云与流水,千载清人心。
          君携布囊去,路长风满林。一入华阳洞,千秋那可寻。
          卷738_34 【送人往宣城】潘佑
          江畔送行人,千山生暮氛。谢安团扇上,为画敬亭云。
          卷738_35 【失题】潘佑
          谁家旧宅春无主,深院帘垂杏花雨。香飞绿琐人未归,巢燕承尘默无语。
          潘佑(?—975年前不久),本幽州人,徙居金陵。约卒于宋太祖开宝八年以前不久,年三十六岁。
          南唐时累官虞部员外郎、内史舍人。在南唐时期,从挽救危难时局出发,借鉴《周礼》古经实行变法,变法很快失败,但其变法思路与历史影响不可抹杀。通过发掘考察李觏、王安石的有关作品,可以证明潘佑变法对李觏、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影响,王安石变法是包括潘佑、李觏在内的晚唐以来南方文化的一个合理发展。


          IP属地:江西5楼2024-08-09 17: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