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后,水库功能将更完善
建成后的东方红水库集雨面积达59.3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42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东方红水库管理处主任王宣忠说,东方红水库直接灌溉面积达1.6万亩,年灌溉水量为1100万立方米左右,保护着下游75个村庄9.5万人和2万余亩农田的防洪安全。
但是,由于在特殊年代上马建设,无论是建筑材料和工艺水平都先天不足,再加上各种因素影响,东方红水库多年来都是负重“带病”运行。2007年,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对东方红水库进行了有生以来的首次“体检”,结论不容乐观:东方红大坝为三类坝,必须进行除险加固。2008年10月,在完成当年的灌溉防洪等任务后,东方红水库开始了“大修”。
4月17日,记者来到修建中的大坝上采访,只见一些工人正在坝中间忙着打防渗墙。据王宣忠介绍,防渗墙是浇筑在大坝中部的一堵墙,宽0.8米、深47米、长140米,并不全都由混凝土构成,而是添加了一些特殊物质,使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用工程总监马志登的话说,这堵墙可以随着大坝的位置变化有所变化,水满的时候往外倾,水浅的日子就恢复原状,就像打太极一样,亦柔亦刚,随机而动。
让人想不到的是,此次水库“大修”共投资5025万元,而这防渗墙就占了整个工程量的1/5,投资达800多万元。
据王宣忠介绍,“大修”后的东方红水库按5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按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这次“大修”,除了大坝、溢洪道、发电输水隧洞加固,左坝头山体除险加固外,还在右侧开凿了一个长205米的排水交通洞。排水交通洞开通后,来往的车辆将不再经过坝区,坝区实现封闭化管理,不仅可以满足库区以上百姓的出行安全需求,还保证了水库的安全运行。目前,隧道已经挖通,预计下半年就可投入使用。
经过此次“大修”,东方红水库将从原先的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变成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王宣忠解释,这样的功能定位,突出了水库的首要功能为防洪,因为东方红水库是国家重点防洪中型水库,其下游有高速公路、省道经过,还有两座集镇,防洪任务相当重;而且,根据东阳市城镇供水规划安排,东方红水库将于今年下半年承担起供水功能,第一期供水能力为日均8000立方米,到时巍山镇一半的饮用水、虎鹿镇全部的饮用水都将引自东方红水库。
值得一提的是,与修建别的大中型水库一样,在东方红水库的建设中,水库移民也作出了默默奉献。正如《东阳水利史料》中所言:“东方红水库的建成,凝聚着民工的血汗,移民的奉献,各行业的协作,领导者的毅力。”东方红水库建设经历了两次移民,共移民3个行政村212户927人,拆迁房屋554间,淹没田地345亩。第一次移民时正逢刮“五风”,移民几乎没有拿到任何补贴。于是1960年水库停建后,许多移民又返回旧址居住,开荒种地。没想到1970年水库续建,到1972年时又得再次移民。
在溪口村,记者碰到了74岁的胡金根,他就经历了两次移民,并于1972年移民到溪口村,一同移过来的共14户人家。村里给他们安排了宅基地,国家给补助了木材,至于其他材料都是从老房子拆下的。“那时候移民都服从国家安排,党和政府说让你去哪里就去哪里。”胡金根记得,1972年,在老家过了最后一个春节,他们就动手搬家,清明节前夕终于把新房子造好了。“造好房子后,我们就到工地上做工,因为村里给我们分了田地,以后灌溉用水还是离不开水库的。”在溪口生活了30多年,胡金根他们已经融入了这个村庄,当年移民后建的老房子基本上已经不再住人了,都建起了新房。让胡金根没想到的是,移民30多年后,国家还是没忘了他们,从前年起他们还得到了每人每年600元的水库移民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