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票能否“变脸”成为城市名片
本报讯 (记者 曹飞) 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流动窗口,车票作为乘车凭证如今也成了一种收藏品,市民翟勇经过多年的收藏后发现我市的公交车票几十年竟然基本没有变化。昨日,他致电本报编辑部,希望公交部门能把公交车票变一下脸,像其他一些旅游城市的公交车票一样,成为宣传城市的一张名片。
翟勇是我市的一位普通市民,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对公交车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收集全国各地的车票,渐渐地他发现我市的公交车票几十年来一直都没怎么变过,从上世纪50年代价值4分的车票,到六七十年代价值为8分的车票以及目前正在使用的一元车票,票面设计全部是一样的,仅公交公司单位名称和票价有点变化,其余的一成不变。虽然在2000年时,我市曾出现过一种多彩印刷、背面印有生活小窍门、电视节目等内容的公交车票,既漂亮又有实用价值,但只试用了一小段时间后,便又恢复了原来的模式。翟勇告诉记者,他通过收藏车票发现外地像北京、杭州等旅游城市的公交车票就很有特点,这些城市的公交车票根据不同线路,对沿途所经过的名胜景点在票面上都有所介绍,既好看又有收藏价值,而且对外地游客来讲还能对当地的旅游景点起到宣传的作用。翟勇希望我市公交部门能对车票进行改进,像北京、杭州的公交车票一样,在票面上印一些景点图案,体现出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例如在4路公交车车票上加上华严寺图案,在3路车车票上加上云冈图案,17路车车票上加上九龙壁图案。这样车票不仅能起到乘车凭证的作用,还可以把它当做宣传大同城市形象的名片和广告。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市公交公司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该部门也发现了车票票面单调的问题,但苦于资金困难等因素的困扰,一直没有改进。目前,该部门已有改变公交车票票面的打算。
2010-10-12 0:05:35 来源:大同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