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x毕业多年,偶尔逛吧,最近在培训,现在距离上课还有1小时,希望能够给大家留下点什么。在贴吧里浏览的同学、亦或是刚锁定志愿的准新生,估计都要被近期的风向吓坏了……
楼主高考那年,志愿决赛圈的高校:电科、西工、西电、哈威,最后选择了哈威。入学以后第一场聚会就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几位学长在整场聚会都在盘点学校的种种不足,宣泄自己的不满。当时的我才刚结束军训,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一下子烟消云散,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焦虑,或许就和现在正在逛贴吧的你们一样。因此留下这篇帖子,仿佛也是写给当年迷惘中的自己。
楼主成绩一般,最终排名40%+,考研上岸某头部985。毕业以后一直都有关注母校的发展,母校就是你毕业就逐渐变好的神奇存在,图书馆、实验楼、宿舍空调、跨校区流动培养接踵而至,分数也逐年攀升,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之前看到有个对母校的有意思的评价,感觉也很准确,就是缺点和优点都极其明显。打个比方,同分的其它学校,就像语数英均衡发展的学生,哈威就像个偏科生。包括保研率、硬件、月饼、搬宿舍在内的缺点大家列举得很完整了,不再赘述。既然招生也差不多结束了,应该没有文工团的嫌疑,想主要说下优点,也给大家一些鼓励。
以下观点基于对个人发展、本科同学的情况、以及在贴吧的观察:
一、工作
1、近年来体制内热度上升,哈威国央企认可度跟本部差不多,选调等政策也和本部一致,在所有省份几乎都是第一档的存在,近年也有不少上岸了中央选调生。
2、各省的人才补贴或部分地区的落户积分,跟本部完全一致,本人也是受益者。
3、找工作如果是大厂,可以达到和本部同样的门槛标准。同时,找工作的下限很高,即使你可能实力一般,也有被学校捞到一个你未曾想过高度的可能性。
4、工作以后换工作、读研后找工作,本科双证是在手里的,学信网信息也有了,这种情况下,会更加有利。楼主硕士秋招,面试时HR感叹:“不愧是哈工大,连毕业证都做得这么精美大气”(见附图,真的好看又精致,我研究生毕业证只有这个的一半大)
二、升学
1、考研复试去其他学校,和本部差距很小,不了解的老师会问一下校区的信息,没听说过有复试被歧视的情况。
2、考研调剂,我在读的年代,哈威被某些头部211疯狂碰瓷,直接在调剂公告里写“不接受985异地校区学生”,近几年哈威分数线碾压他们太多,他们已经老实,不再提这事了。
3、出国:和本部基本一致,境外学校根本不了解什么一校三区,都是直接当HIT,美加去不了,申请其它地区有优势。考查课给分高,出国计算绩点也是占优,而且还能支持刷分。
4、其实哈威研究生(硕士)跟本部研究生的差距,小于本科生和本部的差距,十三公寓建成后,研究生扩招的话,保研率有提升的可能(比如增加一些保威海的名额)。
5、读研以后,本科基本等于本部,出国即使是水硕,也等于国内双985,去本部读研那就是哈工大本硕,去清北华五,就更不用说了。
三、其它
1、哈威行政中规中矩,跟同档次学校比起来并不差,各个学校都难免有奇葩政策。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它是知错能改的,我们之前也有过各种吐槽,但不合理的地方都逐渐有调整。
2、今年十三公寓建成后,全面实现四人间,住宿条件基本能达到北方高校的第一梯队水平。搬宿舍这种破事也将成为历史。
3、师资略差但够用,本科无非是要加课题组和发文章、参加比赛,这些只要自己主动,机会并不少(楼主是HRT前队员),身边有个同事是哈威数学本科、本部硕,李文学课题组,本科就发了两篇SCI。
4、环境真好,校园景观比我研究生学校美太多了。威海气候除了冬天刮大风的天气,其它时间神中神,现在虽然装了空调,我估计真正开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5、跨校区培养让学生有更多选择,2+2虽然丢过来一堆差专业,但是能够进一步提升校区认可度和一校三区之间的融合。
6、校友资源,你毕业以后就是哈工大校友会的一份子。我们单位里就有好几个本部学长,都当做一家人。
在整个行文过程中,提到了太多次“等于本部”“和本部基本一致”,或许,其实根本没有比较的必要,因为你本来就是真真正正的哈工大人,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自信被限制在威海的括弧里。你们也是高考的佼佼者,保持热情,未来还有太多的机遇与挑战。
毕业多年,仍难忘海风拂面的傍晚,花香满园的清晨,以及夜晚走出自习室的大雪纷飞。此时正值公司培训,一起参训的同事里,还有另外两名哈威校友,我们三人分别毕业于2013、2017、2023,都对母校有很强的认同感。从2013-2023,我们大学时光的跨度是母校发展最快的年代。不得不承认分数线的提高降低了母校的性价比。但是,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相信你也能在毕业后感谢母校,拥抱光明的未来。
2024年7月9日 于上海浦东


楼主高考那年,志愿决赛圈的高校:电科、西工、西电、哈威,最后选择了哈威。入学以后第一场聚会就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几位学长在整场聚会都在盘点学校的种种不足,宣泄自己的不满。当时的我才刚结束军训,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一下子烟消云散,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焦虑,或许就和现在正在逛贴吧的你们一样。因此留下这篇帖子,仿佛也是写给当年迷惘中的自己。
楼主成绩一般,最终排名40%+,考研上岸某头部985。毕业以后一直都有关注母校的发展,母校就是你毕业就逐渐变好的神奇存在,图书馆、实验楼、宿舍空调、跨校区流动培养接踵而至,分数也逐年攀升,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之前看到有个对母校的有意思的评价,感觉也很准确,就是缺点和优点都极其明显。打个比方,同分的其它学校,就像语数英均衡发展的学生,哈威就像个偏科生。包括保研率、硬件、月饼、搬宿舍在内的缺点大家列举得很完整了,不再赘述。既然招生也差不多结束了,应该没有文工团的嫌疑,想主要说下优点,也给大家一些鼓励。
以下观点基于对个人发展、本科同学的情况、以及在贴吧的观察:
一、工作
1、近年来体制内热度上升,哈威国央企认可度跟本部差不多,选调等政策也和本部一致,在所有省份几乎都是第一档的存在,近年也有不少上岸了中央选调生。
2、各省的人才补贴或部分地区的落户积分,跟本部完全一致,本人也是受益者。
3、找工作如果是大厂,可以达到和本部同样的门槛标准。同时,找工作的下限很高,即使你可能实力一般,也有被学校捞到一个你未曾想过高度的可能性。
4、工作以后换工作、读研后找工作,本科双证是在手里的,学信网信息也有了,这种情况下,会更加有利。楼主硕士秋招,面试时HR感叹:“不愧是哈工大,连毕业证都做得这么精美大气”(见附图,真的好看又精致,我研究生毕业证只有这个的一半大)
二、升学
1、考研复试去其他学校,和本部差距很小,不了解的老师会问一下校区的信息,没听说过有复试被歧视的情况。
2、考研调剂,我在读的年代,哈威被某些头部211疯狂碰瓷,直接在调剂公告里写“不接受985异地校区学生”,近几年哈威分数线碾压他们太多,他们已经老实,不再提这事了。
3、出国:和本部基本一致,境外学校根本不了解什么一校三区,都是直接当HIT,美加去不了,申请其它地区有优势。考查课给分高,出国计算绩点也是占优,而且还能支持刷分。
4、其实哈威研究生(硕士)跟本部研究生的差距,小于本科生和本部的差距,十三公寓建成后,研究生扩招的话,保研率有提升的可能(比如增加一些保威海的名额)。
5、读研以后,本科基本等于本部,出国即使是水硕,也等于国内双985,去本部读研那就是哈工大本硕,去清北华五,就更不用说了。
三、其它
1、哈威行政中规中矩,跟同档次学校比起来并不差,各个学校都难免有奇葩政策。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它是知错能改的,我们之前也有过各种吐槽,但不合理的地方都逐渐有调整。
2、今年十三公寓建成后,全面实现四人间,住宿条件基本能达到北方高校的第一梯队水平。搬宿舍这种破事也将成为历史。
3、师资略差但够用,本科无非是要加课题组和发文章、参加比赛,这些只要自己主动,机会并不少(楼主是HRT前队员),身边有个同事是哈威数学本科、本部硕,李文学课题组,本科就发了两篇SCI。
4、环境真好,校园景观比我研究生学校美太多了。威海气候除了冬天刮大风的天气,其它时间神中神,现在虽然装了空调,我估计真正开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5、跨校区培养让学生有更多选择,2+2虽然丢过来一堆差专业,但是能够进一步提升校区认可度和一校三区之间的融合。
6、校友资源,你毕业以后就是哈工大校友会的一份子。我们单位里就有好几个本部学长,都当做一家人。
在整个行文过程中,提到了太多次“等于本部”“和本部基本一致”,或许,其实根本没有比较的必要,因为你本来就是真真正正的哈工大人,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自信被限制在威海的括弧里。你们也是高考的佼佼者,保持热情,未来还有太多的机遇与挑战。
毕业多年,仍难忘海风拂面的傍晚,花香满园的清晨,以及夜晚走出自习室的大雪纷飞。此时正值公司培训,一起参训的同事里,还有另外两名哈威校友,我们三人分别毕业于2013、2017、2023,都对母校有很强的认同感。从2013-2023,我们大学时光的跨度是母校发展最快的年代。不得不承认分数线的提高降低了母校的性价比。但是,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相信你也能在毕业后感谢母校,拥抱光明的未来。
2024年7月9日 于上海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