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之雪吧 关注:2,799贴子:483,516

回复:《七个怎么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56楼
这么大个中国,国情日益复杂呀...


IP属地:湖南59楼2010-10-21 20:03
回复
                         从“蜗居”走向“安居”
                                     ——怎么看房价过高
         《蜗居》,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热议。为什么虚构的故事和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近年来,房价过高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安其居, 才能乐其业。住房是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住有所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
    


    IP属地:湖南61楼2010-10-21 22:55
    回复
      2025-08-14 03:21: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网友提问
           网友:有人说高房价说到底是刚性需求支撑的,那么,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房价走势?
           答:所谓刚性需求,是指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部分。房地产市场中的刚性需求,主要是指人们买房自住的需求,既包括首次购房,也包括改善性住房需求。一方面要看到,由于城镇化加速、消费结构升级、“小家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住房的刚性需求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刚性需求会受价格、政策和心理预期的影响,如果房价过高,大部分刚性需求会推迟实现。只有房价回调到部分购房者能承受的程度,刚性需求才有可能释放。因此,仅靠刚性需求,支撑不了高房价。但刚性需求的存在,可以避免房价暴跌。
      


      IP属地:湖南64楼2010-10-21 23:37
      回复
        观点声音
             住房可以是赚钱的商品,但更是基础的民生产品。
             房地产市场一旦成为投机者的乐园,投资者面对的必然是噩梦。
             “省吃俭用攒首付,节衣缩食还贷款”——房奴生活的真实写照。
             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不能再沉溺于地产投机所带来的“人气”和“财气”当中。
             炒房已经成为“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谁也不信自己会接到“最后一棒”。
        


        IP属地:湖南66楼2010-10-21 23:43
        回复
          yss睡的很晚啊~~~~~


          IP属地:江苏71楼2010-10-22 19:28
          回复
            回复:71楼
            他在找时间差……


            IP属地:北京72楼2010-10-22 19:57
            回复
              回复:71楼
              表示你看到的是审核后的状态...不过我也确实睡的晚~~~


              IP属地:湖南73楼2010-10-22 20:03
              回复
                回复:72楼


                IP属地:湖南74楼2010-10-22 20:03
                回复
                  2025-08-14 03:15: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74楼
                  87兄,好久没打照面了啊。


                  IP属地:北京75楼2010-10-22 20:04
                  回复
                    回复:73楼
                    原来如此,还是早睡好~~~~~~


                    IP属地:江苏76楼2010-10-22 20:09
                    回复
                      回复:75楼


                      IP属地:湖南77楼2010-10-25 19:04
                      回复
                        回复:76楼
                        是呢是呢~~我会的~~谢谢小莺~


                        IP属地:湖南78楼2010-10-25 19:04
                        回复
                                                 分好“蛋糕”促和谐
                                                               ——怎么看分配不公
                               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两会期间,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大热点,成为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IP属地:湖南79楼2010-10-26 22:46
                          回复
                                ●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
                                 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
                                 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丅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还比如,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浙江、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611元、12862.5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007元、3000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约为0.47。对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虽然基尼系数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因此,理解分配不公关键是要明确分配公平的标准是什么。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应看分配与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是否相称,贡献多则收入多,反之则收入少;在再分配中,主要应看政丅府是否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福利等手段对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在三次分配中,主要应看高收入群体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拿出部分财富帮助困难群体。
                            


                            IP属地:湖南80楼2010-10-26 22:59
                            回复
                              2025-08-14 03:09: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知识点:     
                              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A/A+B)。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就越大。
                                 
                              三次分配机制
                                   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IP属地:湖南81楼2010-10-26 2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