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1中上学的时候,你们可能还没有出生。感觉11中作为一个老校、区重点,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在老崇文还是比较牛逼的。当然问题也不少,我也是学渣一个,喝酒打架啥的都干过。但并不影响整个学校的层次,当时曾一度仅次于汇文,平均每届都有五六个清北的,学校也表彰过。我们那代人,老师多为1940年代生人的,扎实深厚, 他们经历过特殊的年代,对学校从80年代混乱到90年代迅速起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人,是11中“中兴”的基石。但是师资队伍年龄存在断层,刚才提到我们这代人的老师,多为40后,在我们上学的90年代末和00初,大量70后进入,而缺少的是50后、60后这批人才,人才形成了断层,分布不是很均匀,青黄不接,两代人包括理念上的差异,会影响整体的产出。另外,学生整体能力知识水平也和我们那阵不一样,在整体都卷的今天,特别是在集团化直升等背景下,很多渣中都消失了,孩子的家庭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家里对学习的关注力度更大,包括我的孩子,上中学了,也很卷,家长们、机构们都在贩卖和传播焦虑,大家都在关注头部,期望和我们上学的那会儿,自然也就不同。我们那会能上11中这样学校,就不错了。